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占用村民農田補償標準,以及村里修路占用了林地所有人的山場,村里應該給哪些補償?該怎么辦?對應的知識點,文章可能有點長,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閱讀完,增長自己的知識,最重要的是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可以解決了您的問題,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
- 城中村農民所分的農田被征收每畝地多少錢?
- 農村政策法規中什么情況下才能占用基本農田?
- 村里修路占用了林地所有人的山場,村里應該給哪些補償?該怎么辦?
- 2021年凌綏高速占地補償標準?
- 被征用多少土地算是失地農民?
城中村農民所分的農田被征收每畝地多少錢?
這個要看在什么城市,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四線城市都不一樣。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規定。被征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 批準,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農村政策法規中什么情況下才能占用基本農田?
《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國家實行占用耕地補償制度。非農業建設經批準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墾多少”的原則,由占用耕地的單位負責開墾與所占用的耕地的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沒有條件開墾或者開墾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繳納耕地開墾費,專款用于開墾新的耕地。
如果國家能源、交通、水利等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確實無法避開基本農田保護區,需要占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耕地的,必須依照法律的規定向國務院申請,除此之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占用基本農田。經國務院批準占用基本農田的,當地人民 *** 應當按照國務院的批準文件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補充劃入數量和質量相當的基本農田。
占用單位應當按照“占多少、墾多少”的原則,負責開墾與所占基本農田的數量與質量相當的耕地;沒有條件開墾或者開墾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繳納耕地開墾費,專款用于開墾新的耕地。占用基本農田的單位應當按照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的要求,將所占用基本農田耕作層的土壤用于新開墾耕地、劣質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村里修路占用了林地所有人的山場,村里應該給哪些補償?該怎么辦?
當前,隨著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集體土地被地方 *** 征收屢見不鮮,而在基層,土地補償款的分配經常出現糾紛,為此,在明律師針對近年來接觸到的此類問題,專門進行了梳理和分析,供大家借鑒。
首先,依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其中,因土地所有權歸屬于村集體,所以土地補償費會直接補償給村委會。
而安置補償費和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助費才是直接補償給被征收的農民個人的。
所以,如果是因為修路占用山場,如果山場里有村民個人種植的林樹或其他作物等,對林樹的價值或其他作物的價值,是應給與補償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給村委會的土地補償費是有一定比例的,這部分比例也不宜過多。而具體的分配比例則要依據地方具體的征收補償政策了。目前全國已有16個省(區、市)制定了土地補償費分配管理辦法,對土地補償費的分配標準、使用范圍、核算辦法、審批程序作了相應規定,土地補償費一般按不低于70%至80%的比例分配給農戶,剩余部分留歸村集體經濟組織運營管理。所以從這個基數看,村委會能拿的土地補償費最多也就20%-30%。當然,這只是一個參考數,具體的則還是要看當地的補償政策了。
2021年凌綏高速占地補償標準?
征收耕地補償標準旱田平均每畝補償1、3萬元。水田平均每畝補償2萬元。菜田平均每畝補償3萬元。
2、征收基本農田補償標準旱田平均每畝補償1、76萬元。水田平均每畝補償。
2、64萬元。菜田平均每畝補償。
4、4萬元3、征收林地及其他農用地平均每畝補償0.64萬元。
被征用多少土地算是失地農民?
農村農民土地被征收后,家庭人均土地低于0.3畝者算失地農民。
這個數字很好回答,百度一下都會知道,所以,這個問題的關鍵地方在于失地農民的出路在哪里。下面從三個方面和大家討論:
一、征地補償有哪些?農民土地被征收后,補償款分三個方面:一、土地補償費;二、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賠償費;三、失地農民安置費。
二、土地補償費都歸誰?農村土地所有權是村集體,也就是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成員,包括被征地農民。有很多人以為土地補償費應該歸被征地農民所有,但是,錯。因為農村承包地的所有權是村集體,所有,土地補償費應該歸村集體所有,也就是所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所有。至于如何分配,要經過村民大會討論表決。一般情況下,村委會留一些供村集體公益性費用支出,其余平均分配給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包括被征地農民。
三、地上附著物和青苗歸誰?這個根據物權法規定,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賠償費歸所有者所有。比如房子賠償費,歸房子主人所有,青苗賠償費也歸青苗所有者所有,比如,農民的被征地已經租給其他人耕種,那青苗賠償費就歸土地經營者所有。
四、安置費歸誰,如何支付?這個安置費肯定屬于失地被安置人員。有兩種賠償方式,一、貨幣賠償。就是一次性付給失地農民一筆錢,然后,失地農民自己找工作。二、單位安置。就是征地單位可以給失地農民安置穩定工作,解決今后的生活問題。那安置費歸安置單位所有。
第一種貨幣賠償會有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失地農民大多數沒有其它行業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自己找工作就業很難,所有, *** 會給失地農民提供免費就業培訓。另外,還要解決失地農民今后的養老金問題。
總之,如果土地被征收后,家庭人均土地低于0.3畝的就算失地農民,征地補償費分配規定是:土地補償費歸村集體所有;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賠償費歸所有者所有;安置費歸失地農民所有。
好了,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