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企業工傷指標,以及企業工傷指標如何計算的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 1、工傷賠償標準
- 2、工傷事故頻率是如何計算的?
- 3、企業職工傷亡標準
- 4、工傷預防重點企業標準
工傷賠償標準
法律主觀:工傷事故 的 賠償標準 : (一) 醫療費 :治療 工傷 所需費用符合 工傷保險 診療項目目、工傷保險藥品目、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 (二)住院伙食補助費:本單位因公出差伙食補助標準的70%。
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并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
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
工傷事故頻率是如何計算的?
1、公式是1:29:300。如事件總數為1000,則死亡或重傷人數計算方法為:1000÷330X1。輕傷人數計算方法為:1000÷330X29。無傷害人數為1000除以330X300。
2、工傷事故頻率,是指一個地區、一個產業或一個企業在一個相當時期內1000職工的平均工傷人次數,其計算公式是:工傷事故頻率等于工傷事故次數除以平均在冊職工數乘以1000。
3、工傷事故頻率=工傷事故次數/平均在冊職工數×1000。職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且經工傷認定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經勞動能力鑒定喪失勞動能力的,享受傷殘待遇。
4、機加工行業工傷的頻率在3‰以下。根據相關 *** 息查詢顯示杜絕重大人身傷亡事故和機械事故,一般工傷事故頻率控制在3‰以下,確保安全生產。
5、TRIR=可記錄工傷數量*200,000/全年總工時 THIR=由工時損失工傷數量*200,000/全年總工時 工傷事故頻率和工傷事故嚴重率的上升或下降,是衡量勞動保護工作做得好壞的一個重要標志。
6、其計算公式:千人重傷率=重傷人數/平均職工人數×1000(3)工傷事故嚴重率:表示某時期內,每人次受傷害的平均損失工作日數。
企業職工傷亡標準
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如下:傷亡事故、損失工作日、暫時性失能傷害、永久性部分失能傷害、永久性全失能傷害。其中傷亡事故指企業職工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急性中毒。損失工作日指被傷害者失能的工作時間。
根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規定,分類標準如下: 1 輕傷 指損失工作日為1個工作日以上(含1個工作日),105個工作日以下的失能傷害。
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輕傷事故、重傷事故、死亡事故、重大傷亡事故、特大傷亡事故輕傷指損失工作日為1個工作日以上(含1個工作日),105個工作日以下的失能傷害。
輕傷事故,即企業職工僅發生輕傷傷害的事故。重傷事故,即企業職工遭受重傷還的事故 死亡事故,造成1-2人死亡的,屬于重大傷亡事故;造成3人以上死亡的,則屬于特大傷亡事故。
工傷預防重點企業標準
1、企業要想盡可能減少工傷事故,就必須完善企業的各項管理制度,制定和落實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做好安全生產檢查工作,建立標準化作業制度,對員工要經過培訓后方能上崗,用科學的管理制度防范和杜絕工傷事故發生。
2、及時發放配備勞動保護用品。企業對一些特殊崗位的員工,要及時發放手套、雨鞋、雨衣、防塵口罩等勞動保護用品,向員工配備這些用品不是一種福利,而是為了保護員工身體健康,減少工傷事故的一種預防措施。
3、第三,補償內容的有限性。工傷保險補償僅限于明確的經濟損失,包括因傷殘、死亡引起的損失和醫療成本。對工傷保險補償內容予以限定的原因是工傷保險以無過錯責任為基礎,同時也是因為如果補償標準過高會引發一定的道德風險。
4、規范工傷及工傷保險管理,及時、合理地處理工傷事故,預防和控制工傷事故的發生,規范工傷事故處理程序,提高員工安全生產意識,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和員工的工傷事故風險。適用對象:適用于通過崗前培訓,在公司工作的所有員工。
5、建立和完善工傷保險的預防機制,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值得重視: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工傷保險的費率機制。工傷保險的差別費率與浮動費率是根據企業的職業風險和工傷事故與職業病的發生率,確定和調整企業交納工傷保險的費率。
6、把用人單位工傷保險支繳率、工傷發生率、和諧勞動關系示范單位創建、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等相關指標納入費率考核體系。 確定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
關于企業工傷指標和企業工傷指標如何計算的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