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公務員工傷評殘具備的條件,以及公務員工傷評殘流程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評傷殘需要什么資料
法律分析:一、《評定、調整殘疾等級審批表》一式3份及檢查報告單原件,已評殘人員二次受傷,同時上報傷殘證和上次評、調殘的審批表復印件或底卡復印件,涉及影像學方面的檢查,除報告單外,還要將鑒定時的影像資料或膠片同時上報;二、申請人所在工作單位或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 *** 給縣級民政部門的評殘正式公函;三、本人申請(含同意各級民政部門核查病歷資料的委托書);四、本人因戰因公受傷檔案依據或原始醫療證明;五、2名證明人提供的證明材料(含“以上情況如有不實,本人愿承擔相應紀檢責任”的承諾);六、本人近期二寸半身免冠彩色證件照1張(在職人民警察著制服)(辦理傷殘證件時用);七、身份證及戶口簿復印件;八、受傷時身份證明:在服役期間因戰因公致殘退出現役的軍人和在服役期間因病評定了殘疾等級退出現役的殘疾軍人評殘需提供退伍(轉業)證件復印件或復員退伍檔案復印件;因戰因公負傷時為公務員以及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評殘需提供負傷時的身份證明(公務員登記表,人事局、編辦文件,警察還需提供受傷前的授銜命令);其它人員由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 *** 出具其不能根據《工傷保險條例》認定視同工傷的證明;九、公務員、人民警察負傷時所在單位對其因公受傷的認定證明(交通事故需提供《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存檔件復印件)。十、其它相關材料。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五條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二)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準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三)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并辦理退休手續后,停發傷殘津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第三十六條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二)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準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并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 規定。
第三十七條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 規定。
公務員工傷認定程序是怎樣的
1、發生工傷后,用人單位可以在1個月內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原勞動局)申請工傷認定,如果公司不申請。那么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在一年內可以提出認定申請。需提交材料:工傷認定申請表(勞動局的網站一般有下載)、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醫療診斷證明等;
2、如果經過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后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向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申請(一般設立在同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3、各省的賠償標準是不一樣的。根據不同的傷殘等級,獲得的補償是不一樣的。主要的補償是:醫療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資、伙食補助費、護理費等。
4、如果工傷職工沒有勞動合同及其他證明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據,無法申請工傷認定,可以先申請勞動仲裁確認工傷職工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勞動關系。經過勞動仲裁確認存在勞動關系后,再申請工傷認定。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五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視同為工傷:
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兩個條件須同時具備:“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是指:
1、職工突發與工作無關的疾病導致死亡。如果是與工作有關的疾病而導致死亡,應當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的規定認定工傷。
2、在工作崗位上突發與工作無關并沒有導致立即死亡的疾病,但是在48小時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同為工傷。
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img]公務員如何辦理工傷認定?
1、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表;
(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
(四)工傷認定申請表填表說明
2、工傷認定調查核實: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后,根據審核需要可以對事故傷害進行調查核實,用人單位、職工、工會組織、醫療機構以及有關部門應當予以協助。職業病診斷和診斷爭議的鑒定,依照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對依法取得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不再進行調查核實。
3、中止:
作出工傷認定決定需要以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結論為依據的,在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尚未作出結論期間,作出工傷認定決定的時限中止。
4、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受理的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在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
5、工傷認定結論送達: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工傷認定決定作出之日起20日內,將《認定工傷決定書》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送達受傷害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用人單位,并抄送社會保險經辦機構。
擴展資料:
公務員工傷賠償標準規定如下:
根據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第62條規定:國家機關和依照或者參照國家公務員制度進行人事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由所在單位支付費用。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人事行政部門、財政部門規定。
烈士屬于國家民政部的撫恤范圍,由民政部對政策規定超過工傷保險幅度的部分進行撫恤。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發放標準,仍按現行規定執行,即:批準為革命烈士的,為本人生前40個月工資;因公死亡的,為本人生前20個月工資;病故的,為本人生前10個月工資。
對于致殘,按照國家有關優撫政策處理,其評殘條件參照《革命傷殘軍人評定傷殘等級的條件》執行,評殘程序、傷殘保健金、補辦評殘手續和傷殘憮恤關系轉移按照財政部、民政部《關于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因公負傷致殘撫恤問題的通知》((89)財文455號)執行。
現行企業勞動者工傷包括三個具體形態:
1、因工負傷
2、因工致殘
3、因工死亡
對于因工負傷、因工致殘、因工死亡均必須經法定機構做出工傷認定,而對于因工致殘還需要進行傷殘評定與勞動能力鑒定。對于因工死亡還需要進行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享受撫恤金待遇的資格核定與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的勞動能力鑒定。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工傷認定程序
公務員職工工傷認定程序是怎樣的
工傷申報流程: 一、工傷申報申請 申請人按規定向勞動行政部門提出 工傷認定申請 ,并提供相關的材料。 二、工傷申報受理 1、保險科接到申請后15日內進行審查。對符合條件的應當受理,對不屬于本管轄的告知申請人。 2、申請材料不齊全的,一次性告知申請人在30日內補齊材料。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勞動合同復印件1份; (二)醫療診斷證明(病歷、費用清單、檢查單等)復印件1份; (三)身份證復印件一份; (四)交通事故的,提供交警部門的 事故責任認定書 ,如受傷職工為駕駛員的附駕駛證復印件; (五)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事故傷害的,需提交公安部門或法院的有關證明; 三、工傷認定 1、經審查符合認定條件的60日內(特殊情款可以延長30日)做出工傷認定結論通知并告知單位和個人。 2、對不能提供勞動關系貨 事實勞動關系 證明的,告知申請人提起勞動仲裁以 確定勞動關系 ,仲裁時間不累計在受理的規定時間內。 3、對不符合認定條件的要告知申請人。 4、對 認定為工傷 的發工傷證。 四、工傷鑒定 停工留薪期 滿或資料傷情基本穩定的,申請人向 勞動能力鑒定 委員會提出勞動能力鑒定評定傷殘等級。 五、 工傷保險待遇 經鑒定符合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條件的,申請人想社保中心申請待遇審核。根據核定的待遇,社保中心在規定的時間內,向工傷職工給付待遇
關于公務員工傷評殘具備的條件和公務員工傷評殘流程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