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給各位分享阿里裁員補償標準的一些知識,其中也會對阿里裁員對杭州房價有影響嗎?進行解釋,文章篇幅可能偏長,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就馬上開始吧!
本文目錄
- 阿里要裁員2萬?互聯網行業怎么了?如何發展?
- 傳言阿里將裁2萬員工、一些部門徹底消失,現實嗎?意味著什么?
- 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大廠裁員背后,普通打工人怎么辦?
- 阿里巴巴員工離職補償標準?
- 阿里裁員對杭州房價有影響嗎?
阿里要裁員2萬?互聯網行業怎么了?如何發展?
現在程序員太多了,原來編程人員的產出不能滿足互聯網發展的需求,造成編程人員供需不平衡。現在因為工資高,培訓出大批量的編程人員。
不管互聯網行業怎么變化,總會需要人的,只要自己基礎扎實,能力突出,就沒什么擔心的。
傳言阿里將裁2萬員工、一些部門徹底消失,現實嗎?意味著什么?
本來一家企業的部門裁撤、員工增減是正常的業務調整或人事調整,無可厚非,但阿里這種互聯網頭部企業、明星企業,一舉一動都有多少雙眼睛盯著,輕微的“風吹草動”就可能引發關注和猜測。
這不,最近網上就流傳著一則消息,煞有介事地說阿里剛召開了內部會議,要裁員兩萬人,管理層更加扁平化管理,有些部門將徹底消失。
在另外一份“聊天記錄”中可以看出,裁撤人員中包括很大一部分P9、P10中層管理人員。
不過,阿里裁員的消息并未得到阿里方面的確定,也沒有正式文件下發,真假性也就很難辨別,大概率是假消息,或者處于“醞釀階段”。
阿里究竟會不會裁撤一部分部門、員工?阿里系規模之龐大是人盡皆知的事情,歷經22年的發展,如今的阿里電商、金融服務、物流、傳媒、社區團購、網游、辦公等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這其中既有自己發展起來的業務,也有并購、收購、投資其他公司的業務。
寄托于“電商”這一基礎業務,阿里迎來了近20年的黃金發展期,業務范圍越來越廣、員工數量越來越多,本身無可厚非,這也是一個集團公司處在上升期的基本規律。
然而,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是有“谷峰”規律的,當極速擴張遇到“寒流”,調整甚至裁撤部分業務和部門、降薪甚至裁員也是企業公司迎合市場環境、保持競爭力的正常表現,企業“瘦身”在所難免。
阿里在近兩年的發展中也遇到了或多或少的問題,經歷了從一路高歌猛進到遭遇瓶頸的過度,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政策面上的打擊是巨大的:
先是在去年年底,螞蟻金服因為一些問題,上市被喊停;再就是今年因為“二選一”的壟斷經營問題被處罰182億高額罰款。政策面上的打擊雖然不至于“致命”,但元氣或多或少的有損傷。
第二,營收、凈利潤下降的問題:
阿里第二季度營收2006.9億,比市場預估少了55億;凈利潤285.2億,同比下降39%。39%可不是個小數目,利潤下降更不是主動的“戰略性”下降,而是“被動”下降。
利潤下降這意味著什么?利潤是一個企業長久發展的基石,更能體現出一家企業的經營情況,如果100元利潤能養活100個員工,那么61元利潤能養活多少呢?
第三,不斷擴張又看不到效益的尷尬:
上文我們說到,阿里一些板塊來自于對外投資,比如前幾年對蘇寧、餓了么等電商業務的投資;對天天動聽、華數傳媒等傳媒業務的投資;對眾安、浙商銀行等金融業務的投資。
成功的投資能換回利潤分成,也是利潤的一部分,但投資都賺錢嗎?不見得,比如對數字媒體、娛樂業務的投資,2016年、2017年都在虧錢;從傳統業務占阿里總營收的比例來看,利潤點仍需要依靠電商這一傳統核心業務。
當對外投資看不到效益、當主營核心業務發展遇到瓶頸,接下來該怎么辦?裁撤業務、裁撤部門、降薪、適當裁員,好像水到渠成。
為了長久良性發展的需要,無論是部門裁撤還是員工裁撤,都是出于“自保”,企業正常經營之道罷了,本身無可厚非。
另外,從阿里員工的增長來看,截至2019年3月31日,阿里有超過179000名正式員工,比2018年同期增長了1.6萬人,而目前阿里的員工總量約為25.4萬人。
也就是說阿里總員工數量三年時間增加了近9萬人,其中近兩年平均每年增加3-4萬人,如果真要裁員2萬人,這一數字看上去雖然龐大,但占比不足8%,似乎也沒有那么悲觀。
第二,更應該關心的是員工的保障問題裁員規模如此之大,是否為真,現在還沒有定論。
不過,如果真的上演,作為企業正常的業務調整、人事調整,也不應該受到什么譴責,我們更應該關心的是萬一被裁員后,員工的保障問題。
首先,補償方面就不做過多贅述了,一定會基于《勞動法》關于關于解除勞動合同后的相關賠償標準。阿里的薪資待遇普遍不錯,如果在本單位入職年限較長,那么補償金額還是比較可觀的,也算是失去工作后的一份短期保障。
再者,更重要的是再就業問題。互聯網行業有35歲就很難找到新工作的論調,特別是對于沒有走上管理崗位的技術工種來說,找一份適當的工作尤其困難,這才是員工當務之急應該考慮的問題。
第三,行業問題。悲觀地講,如果作為互聯網頭部企業的阿里都出現如此規模之大的裁員,那么是否意味著在整個互聯網行業會引起連鎖反應呢?是否意味著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生態都較為堪憂呢?數量如此之大的互聯網從業人員如何安置?這恐怕已經不完全是個人應該考慮的問題了,而是涉及到整個行業,甚至相關的就業保障部門。
寫在最后:但凡是有更好的選擇,任何一家企業都不愿意看到辛苦培養起來的員工被裁,我們也希望阿里能健康、長久的發展,更希望員工不失去飯碗。但愿該消息“失真”吧。
但當挑戰來臨的時候,企業不得不作出取舍、員工不得不面對挑戰;機遇與挑戰并存,更希望企業和員工都能雙贏。
另一方面,不管消息真假,也許是時候重新審視一下互聯網行業的擇業、就業問題了,是否意味著互聯網行業的人才和崗位已經處于飽和階段了?尤其是對于年輕人而言,這個問題應該深思,避免未來可能出現的就業、擇業上的困難。
對此,大家怎么看?歡迎留言交流;
碼字不易,給點個贊、點個關注吧。
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大廠裁員背后,普通打工人怎么辦?
其實和普通人沒關系,那些被大廠裁掉的和普通人不構成競爭關系,原來月薪幾萬十幾萬的,不會考慮低收入工作的。何況那幾個大廠就算全倒閉,那些人加一起不過二十幾萬人,還屬于各種職位,根本就不構成沖擊。
阿里巴巴員工離職補償標準?
屬于比較普通的水平。阿里的工資待遇一直比較高,阿里一名普通的員工一年到手的收入在60萬至100萬之間。所以阿里辭退補償金60萬只能算是比較一般的水平。
阿里裁員對杭州房價有影響嗎?
有影響的。
互聯網從業者尤其是阿里員工,因為收入高、思想意識先進、行動力強,他們是杭州樓市不可忽視的購買力量,當年阿里總部遷入濱江,濱江樓市起飛,后來阿里總部搬到城西,帶動未來科技城的房價崛起。
如今股價大縮水,縮水了70%,到手收入下降,企業大裁員,他們的購買力直線下降,想買的變不買,已經買的要辛苦的維持高額的持有成本,一部分人可能要賣房或司法拍賣才能度過危機。
不僅是互聯網從業人員,更準確的說應是杭州的白領階層中的相當比例,杭州中小企業主,他們都因疫情和經濟下滑影響了收入,他們影響了杭州樓市的本土購買力。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