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分享特斯拉換車補償標準的一些知識點,和最近準備換車,在特斯拉M3跟比亞迪漢中猶豫,該選哪款車?的問題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話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決您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目錄
- 怎樣勸說車盲媽媽放棄買比亞迪宋改等國產特斯拉model3?
- 特斯拉Model X出現漏油問題是怎么回事?
- 最近準備換車,在特斯拉M3跟比亞迪漢中猶豫,該選哪款車?
- 奔馳GLC 260L和特斯拉Model3長續航版選哪個好?
- 特斯拉事故率這么高,為什么在許多國人眼里還是真香?
怎樣勸說車盲媽媽放棄買比亞迪宋改等國產特斯拉model3?
好傻啊你,就像你帶你媽去吃東西,看見二盤菜,一盤是五星大酒店垃圾桶里刨出的龍蝦頭,鮑魚腸,一盤是農家土生土長的有機土豆配藏香豬五花,你媽肯定會選土豆配五花吧。
特斯拉Model X出現漏油問題是怎么回事?
買了假車吧。modelX既不需要燃料油,也不需要機油。如果是其他部分的潤滑油也不會是淪落到漏油的境界吧?
忘了一種可能,小編夜里做夢夢到的。夢醒了問題就解決了。
最近準備換車,在特斯拉M3跟比亞迪漢中猶豫,該選哪款車?
別說懂車的人,只要是理性的人,沒有合資信仰的人就一定會選擇漢!當然,你的收入如果支持你任性的話,您并不需要理性。咱不能說買特斯拉不理性,只能說有錢任性而已。
幾點原因列出來,您看我說的有沒有道理:
第一、電動車,電池沒有終身保就是耍流氓先對比質保,特斯拉整車質保4年8萬公里,而比亞迪漢則是6年15萬公里。質保年限多了50%,里程多了將近1倍。三電系統,這就相當于燃油車的三大件了,特斯拉保8年16萬公里,四驅性能版保8年19.2萬公里,比燃油車算是不錯了,但是和比亞迪漢對首任車主終身保還是遜色了一些。
當然,漢的終身保也有不少限制,比如說要求首任車主,要求一年內(連續12個月)行駛不能超過3萬公里,不過對于日常家用的普通消費者幾乎是沒有門檻的。一年3萬公里平均下來一天要在80Km以上而且節假日無休。除非是兩地通勤的消費者,否則一般人是很難達到的。
對于電動車,我們都知道電池是其中主要成本,特斯拉或者漢這樣長續航的純電車如果更換電池的話,少說也要十幾萬,這顯然不是普通消費者能夠承擔得起的。所以我才強調電池終身保的必要性。
像是最近故障頻出的寶馬535LE,插電式混動,一個群里400人,有200人以上換過電池,最多的一個哥們兒換了五次。耽誤些時間精力不算什么,這些車主擔心的是:如果過保了怎么辦?寶馬的動力電池只保8年!
現在特斯拉的電池并沒有爆出大面積故障,然而電池管理系統再先進,電池也是會衰減的,在8年后,您能接受您的續航里程減半嗎?這也是我說理性的人,理性的選擇是一定會選擇漢的——或許,我只是說或許,購買特斯拉的車主并沒有想到8年后,或許他們有這個消費能力,車子開幾年就賣了,換車周期根本不會超過8年。
所以,您自己想一想,您是不是有資格像其他車主那樣任性?心中就有答案了。
第二、Model3和比亞迪漢根本就不是級別的Model3是B級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型車,車身:4694X1850X1443,軸距2875。比亞迪漢則是一款C級車,車身尺寸全面碾壓,車身:4980X1910X1495,軸距2910。其實用Model3和比亞迪漢比有點欺負人了,應該讓特斯拉的ModelS上來。
同配置對比的話,最低配的Model3要25萬,續航里程只有468Km,這個價格能買漢的中配車型了。而漢EV的最低配只要22.98萬,續航600Km。當然,特斯拉的加速要更快一些,低配百公里加速5.6秒,而漢EV的最低配要7.9S。高配車型則沒什么可比性了,漢的最高配性能版才不到28萬,而Model3要40萬,21款的高性能版也要34萬。
如果硬要拿28萬的漢EV高配和34萬的Model3對比的話,3.9S的加速成績,比3.3S也遜色不了多少吧?而且追求性能的話,您不考慮一下安全性嗎?性能版的高配車型搭載的是三元鋰電池,就是經常自燃的那款。而目前漢EV用的是刀片電池。
配置方面,依舊是漢小幅度勝出,特斯拉需要選裝的配置,漢基本上都是標配。而且操作上也更符合國人的習慣。另外,做工方面漢也是完勝,特斯拉的大縫隙,說四面漏風過了,不過裝配工藝也就是十萬級國產車的水平。
其實,我不推薦Model3,一樣不推薦比亞迪漢EV不光是特斯拉,包括比亞迪、蔚來、小鵬、威馬,所有超過20萬的純電車我都不推薦!純電車你花幾萬塊錢買個小螞蟻,買個歐拉什么貓,就是市區上下班純代步,沒毛病。您就當個電瓶車加殼子,能擋風遮雨就完了。這是個工具!我覺得可以買。超過十萬塊的,出租車網約車用,也沒問題。家用超過10萬塊我就推薦一款奇瑞大螞蟻,因為整車終身保,這車你就奔著薅車企羊毛去吧,人不死車就在,你可以一直開,因為純電車不會強制報廢,理論上車可以送你走,還能傳輩。
而蔚來、小鵬這種純電車,也包括漢EV、特斯拉,哪怕現在看起來再先進,它依舊不是成熟的產品。拿蔚來來舉例,幾年前的ES8純電續航305Km,賣四五十萬!而現在呢,奇瑞小螞蟻都能純電續航300公里了,才幾萬塊錢。我相信,現在六百公里的續航里程,在不久的將來也只是入門級,那時候你一輛二三十萬的車還不如人家幾萬塊錢的車跑的遠,就顯得有點…… *** 。
與其在漢EV和Model3之間糾結,你不如選擇漢DM漢DM,是我的一張牌,所有人跟我說國產車不行的時候,我就把漢DM扔出去,對方只能說要不起。漢DM,和燃油車相比的話,是50萬以內無敵的存在。和插混車相比,一樣也是無敵的存在。這次和純電車比較一下。
其實有什么可比的呢?1000公里拉力賽,先到的贏,哪個電動車敢來?
沒錯,這就是純電車的短板——續航問題。哪怕你把續航里程做到了1000公里,從北京你敢開車回東北老家過年不?敢?分分鐘教你做人!純電續航1000公里,高速上能跑850就算不錯了吧?別忘了是冬天,磷酸鐵鋰打對折,三元鋰電池打7折,我算你700公里。你加1000公里,中途充幾次電?什么時候充電?充電多久,有人排隊怎么辦?走三個服務區發現充電樁都有人,你心態就炸了。到第四個服務區你就得乖乖跪著,在后面老老實實排隊。這就是純電爹。
為什么我一直推薦DM車型?太香了。拿漢DM和漢EV相比,漢EV不是12個月內不能超過3萬公里嗎?平均每天80多公里。你市內開的話,其實DM車型的純電續航也夠了啊!80Km你再市內怎么開不夠啊?而且哪怕不夠也不怕,我大不了用點油唄!出遠門您就當燃油車開,實際上比同級別燃油車是肯定省油的,您會開的話,開出五個油一點問題都沒有。而且您一年能出幾次遠門?
簡而言之,插電式混動,您充電可以當短途燃油車用,不充電依然有不錯的駕乘表現,比同級別的燃油車強了不止一籌!
最后總結:現在仍不是買純電車的時候,市區純代步工具可以,而真正作為一臺車的話,我還是推薦插電式混動,可以再純電和燃油(HEV)之間無縫切換。至于說純電車,還是給那些不差錢,比較任性的消費者來給我們趟路吧——沒有任何嘲諷的意思,我們真的要感謝那些敢于嘗試螃蟹的人,沒有他們,也沒有我們未來能給買到的物美價廉的純電汽車。
奔馳GLC 260L和特斯拉Model3長續航版選哪個好?
奔馳GLC是汽油中型SUV,特斯拉Model3是純電動中型轎車,二者產品特點的差距實在太大了,除了價位相近之外幾乎哪兒哪兒都不一樣。建議你先從自己的用車需求和場景出發,比如充電是否方便(一看你有沒有條件裝充電樁,二看特斯拉的超充站位置是否方便)、所在地是否限牌限行、看重哪些方面(比如空間、動力、舒適性、靜謐性、操控性、配置),適合你的才是好的。
對生活在北京的我來說,我肯定選特斯拉Model3。因為我家里有條件安充電樁,并且名下只有一個新能源指標,只能買純電動,而Model3又是40萬內純電動車里續航最長、駕駛感受最好、動力很強卻最省電的一款。
如果不限購,這倆車我都不會選。不選Model3是因為我在沒有政策脅迫的前提下不會主動選擇任何純電動車,而且我不喜歡它的內飾,更討厭它的全景浴霸;不選GLC260L是因為我不需要SUV。作為瓦罐迷,同樣這個價位,我更傾向于選沃爾沃V90CC或A6Avant。
特斯拉事故率這么高,為什么在許多國人眼里還是真香?
特斯拉事故率如此之高-為何熱度仍居高不下?
近期汽車領域熱度最高的品牌莫過于美系品牌-「特斯拉」,究其原因自然是連續不斷的主動剎車、剎車助力泵失效、自動駕駛莫名啟動、傳感器失靈等等;造成的嚴重交通事故不勝枚舉,但似乎所有案例都沒有得到真正客觀的第三方機構的結論認定。
可以說現在的特斯拉是個非常“不確定的因素”,如果綜合其沒有儀表盤的Model3/Y的設計,以及集成車機顯示的信息并不符合《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7258-2017(強制國標)的問題,對于這個品牌的車輛的評價一定是工業垃圾。但是為什么仍然有不錯的銷量,仍然會有很多所謂的“特粉”去維護這個外國品牌呢?原因正在于它是外國品牌。
三個場景(與不同受教育程度、學習與工作經歷的人討論特斯拉的場景)
1:當一位年過花甲且將將拿到駕駛證的“友人”來我這談天飲酒的時候,竟然提到了特斯拉汽車陸續出現的“ *** 事件”;很詫異中老年人也對此類汽車資訊如此感興趣,然而在交流過程中忽然感覺到了異樣。
因為在沒有任何準確的結論可以參考之前,其已經將責任歸結于這些車主;究其原因與特斯拉陶琳女士的觀點相同,那就是“咱們善于鬧”、不遵守人家的規則!這種觀點很顯然是其骨子里的問題,是這些本身不遵守規則的人認為任誰都與他們相同;對于這樣的觀點已經不反駁,需要回答的只有一句話-“你是你、我是我,別‘咱咱’的,我們的精神沒有廢掉”。
2:當一位特斯拉用戶熱情高漲的來到我們的公司炫耀其Model3汽車,并且熱情的邀請試車員去駕駛其車輛,其中還包括一些友人的時候;結果是沒有任何人愿意去駕駛,這是在特斯拉陸續出問題之前。而在之后這位Model3的用戶也多少有些憂慮,多多少少咨詢過一些關于其剎車控制系統、車輛芯片類型與等級等諸多問題。
但是在任何場景中這位用戶都仍舊在維護特斯拉,也堅持認為所有出現問題的Model3/Y/S/X等車都是司機不會開,雖然他開車時也已經小心翼翼。這又是為什么呢?因為在其他方面沒有任何建樹,有些外國品牌的商品就是他包裝自己的一切;否認了這款車且短時間又無法換車,這不是否認了自己嗎?
3:與部分汽車工程師、行業分析人員、部分同時使用自主品牌與進口品牌高端車輛的用戶分析特斯拉的問題,得出的結論往往是理性的;因為這是基于技術和理性思考的分析,從營銷學到車輛電子、芯片、控制系統、三電技術等等領域分析,得出的結論都無法認可特斯拉。
當然這不是主觀上就排斥特斯拉,只是結論會讓“特粉”有這種感覺;然而最終在辯論的過程中又發現“特粉”特別不理性,談技術的時候他們具備第一類的觀點,從“精神饑荒”的角度分析那就直接歇斯底里了,什么是“精神饑荒”?
精神饑荒有多少人對外國品牌是趨之若鶩的呢?
相信仍舊作為奢侈品和大宗消費品的消費主力的60-90后,對于外國品牌是絕對崇拜的(相對一部分);尤其是從80年代開始,大量的外國商品、影視作品和文化開始輸入,此時這些商品和文化是非常“新潮”的。
說白了就是沒見過會感覺新鮮,而新鮮的可能就是好的吧;其中各類商品還沒有國產或高標準的國產選項,畢竟市場化全面開放的階段是學習與進步的階段。但凡事都會有個“先入為主”的問題,初期的國產商品水平不如外國商品,于是很多用戶就會直接否定中國制造;也就是說國產商品在起步時就已經輸了,即便后期的水平實現了反超,但再不能吸引到這些已經形成一種觀點的消費者。
這是不應該但又注定會形成的結果,在深層次的原因其實也很好總結:
不懂思考不夠自信雖然大清朝已經是百年之前的歷史,但是一些人精神層面上的“辮子”還是沒有減掉;對于中國制造的理解還是停留在“大馬金刀”的層級,還把“撿洋落”視為榮而不為恥,這點從今日五菱宏光MINIEV被停止上牌,上海要求4.6米以上和10萬元以上的車輛才能用新能源牌照——為特斯拉量身定做的規則一樣令人感覺惡心。
然而這種觀點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原因正是“不能否定自己的錯誤”;而不能否認則等于無知,無知的原因是沒有相應的知識儲備、沒有這些知識儲備何談思考與自信呢?這是個無法突破的“閉環”,怎么辦呢?——自然淘汰即可。
國產汽車與合資汽車在市占率方面各占半壁,合資品牌五大車系市占率將將超過50%,國產汽車以少數一線品牌對抗合資車系數十個品牌,實現的是市占率接近50%且上升趨勢很明顯。這就說明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中國制造,連大宗消費品都認可了,其他消費品就各不例外了。
看一看現在的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除了美系蘋果還在茍延殘喘,曾經的三星、索愛、黑莓、諾基亞還有存在感嗎?2000年后的年輕人大部分都不再以用個蘋果手機為榮,優秀的華為、小米、VO等高端旗艦機不僅有更好的體驗,同樣能滿足輕奢用戶的需求;“國潮風”已經成為熱潮,文化自信已經成為現在的流行元素,這會帶來很有意義的改變——那就是不再以崇尚洋品牌為榮,一旦有了這個基礎,特斯拉等問題不斷的合資進口汽車都會成為過去式。
結語:時間會帶來改變,時間會淘汰掉有“精神饑荒”的那些人,現在特斯拉的熱潮也無非是此類消費者的炒作;但是在成長過程中的是大部分更加自信的00后,觀念的轉變會逐漸帶來對品牌認知的變化,屆時不論是麥當勞、必勝客、星巴克,還是兩田一產、特斯拉、BBA等品牌都會被起底真實水平,追捧“洋垃圾”會被視為愚蠢。
至于特斯拉近期頻繁出現的問題車,客觀來說也不值得同情;比如從“特粉”變成“特黑”的特斯拉 *** 女士或ModelY的男性司機,在車輛沒有出現問題之前忽悠了多少人去買特斯拉的汽車,出問題了之后有沒有想過這些用戶呢?有因有果嘛,自己去承受吧。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發布,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喜歡我們的內容請點贊關注哦
關于特斯拉換車補償標準到此分享完畢,希望能幫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