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生態補償標準構建,以及生態補償管理條例?對應的知識點,文章可能有點長,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閱讀完,增長自己的知識,最重要的是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可以解決了您的問題,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
如何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建設生態文明制度必須按照系統性要求進行,依據生態系統內在的高度多樣性和復雜性規律,建立完整的制度體系。制度是否具有系統性、完整性和先進性,是生態文明水平的重要體現
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生態補償怎么發放?
生態公益林的補償是因劃定為省級生態公益林而禁止采伐林木造成經濟損失的一種補償,補償對象是林地經營者或林木所有者,具體分為五種:
一是責任山、承包山是農戶的,補償對象是農戶;
二是未經租賃或未經承包是村集體林地林木的,補償對象是村或村民小組;
三是依法簽訂了林地林木承包或租賃合同的,在合同期內,補償對象是承包者或租賃者;
四是國有、集體林場的林地劃為生態公益林的,補償對象是國有、集體林場或其林地林木承包者、租賃者;
五是執行誰種誰有政策但未與林地所有者簽訂合同的補償對象為經協商(協議)確定的對象
生態補償管理條例?
生態補償條例將明確實施生態環境補償的基本原則、主要領域、補償辦法,確定相關利益主體間的權利義務和保障措施,并以此為依據,進一步細化流域、森林、草原、濕地、礦產資源等各領域的實施細則。
陸地生態補償機制?
生態補償機制是以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為目的,根據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生態保護成本、發展機會成本,綜合運用行政和市場手段,調整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相關各方之間利益關系的一種制度安排。主要針對區域性生態保護和環境污染防治領域,是一項具有經濟激勵作用、與“污染者付費”原則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費和破壞者付費”原則的環境經濟政策。
2011年起,由財政部和環保部牽頭組織、每年安排補償資金5億元的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在新安江啟動實施。各方約定,只要安徽出境水質達標,下游的浙江省每年補償安徽1億元。3年來,這一機制讓新安江江水變清了,江面變干凈了。
關于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的若干意見?
《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是為進一步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由國務院辦公廳提出的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目標任務是:到2020年,實現森林、草原、濕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領域和禁止開發區域、生態功能區等區域生態保護補償全覆蓋,補償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跨地區、跨流域補償試點示范取得明顯進展,多元化補償機制初步建立,基本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體系,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該意見于2016年05月13日正式發布實施。
生態補償標準構建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生態補償管理條例?、生態補償標準構建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