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職務侵占屬于民事經濟糾紛嗎?
- 2、經濟糾紛法人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 3、經濟糾紛如何應訴
- 4、職務侵占存在經濟糾紛不立案
- 5、副科級干部提拔,如果法院有經濟糾紛,還能不能提拔?
- 6、個人經濟糾紛起訴流程
職務侵占屬于民事經濟糾紛嗎?
1、職務侵占不屬于經濟糾紛,職務侵占屬于公訴案件。行為人構成職務侵占罪,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七十一條 第一款 職務侵占罪,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3、該行為涉嫌職務侵占罪,根據法律規定,6萬元以上的,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如果涉案總額達到6萬元以上的,報警后,公安機關應當刑事立案偵查;如果涉案總額尚未達到6萬元的,其性質為民事經濟糾紛,作為單位工作人員,單位可以根據單位的內部規章制度作出內部處理。單位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要求其退還。
4、職務侵占證據不足不一定是經濟糾紛。職務侵占證據不足的,也可以立案(有一定的事實材料證明即可),但是最終證據不足是不能定罪的。
5、職務侵占罪刑事判決后另行民事訴訟案由應當根據職務侵占的對象來定,如果職務侵占的是錢物,案由可以是不當得利糾紛;如果是廠房等其他有形物,則案由可以定無權保護糾紛。法律分析職務侵占罪的案件中,被害人不能直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6、職務侵占罪由公安機關偵查立案。職務侵占損害公司利益也涉嫌犯罪,可以向公司舉報,公司會向公安機關報案。也可以自己報案。
經濟糾紛法人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法律主觀:公司就是法人,法人需要對公司所有的債務承擔責任。法定代表人需要承擔的是,當公司不履行法院判決,可以會對法定代表人進行罰款、拘留等行政的處罰。法律客觀:《公司法》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沒有,公司被起訴,是公司承擔責任,法人只是一個代表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個人無需承擔責任。貨款和借款都是用公司的錢來償還,不足的,公司也只能宣告破產,不會涉及到個人財產。個人獨資的法人,只要能分清法人財產與個人財產,亦不需法人代表承擔民事責任。
是的,香港的公司如果有人經濟違法,法人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在香港,公司是由法人或非法人組織所組成。法人是具有法律人格的實體,其權利和義務由法律所規定。在香港,法人的責任通常是指公司的責任,而不是指某個具體的人的責任。
經濟糾紛如何應訴
法律分析:個人經濟糾紛案件一般都需要通過起訴解決。經濟訴訟概述(一)經濟訴訟的概念和任務經濟訴訟是指人民法院在經濟糾紛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審理和解決經濟糾紛案件的訴訟活動,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訴訟法律關系的總和。
法律分析:經濟糾紛起訴首先要寫起訴狀,其次要收集相關的證據材料,然后向管轄權的法院提交起起訴狀。如果案件被受理,法院會發出繳款通知書,到指定銀行繳納律師費,然后拿著銀行給的繳款單到法院換票。法院通知開庭時,會發出開庭傳票。按照傳票上的時間,地點到庭參加訴訟。開庭后,等待判決結果。
法律分析:經濟糾紛屬于民事糾紛,不涉及刑事方面,不構成犯罪,因經濟糾紛報警,公安機關一般是不會立案的,建議直接收集證據起訴。一般而言,經濟糾紛具備以下條件的,法院會予以立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三條 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中華人民共和國調解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人民調解,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說服、疏導等方法,促使當事人在平等協商基礎上自愿達成調解協議,解決民間糾紛的活動。
協商處理。當事人在友好的基礎上,通過相互協商解決糾紛。可以申請仲裁。可根據合同中規定的仲裁條款或雙方在糾紛發生后達成的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受理平等主體的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公民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發生的經濟權益糾紛案件。
職務侵占存在經濟糾紛不立案
法律分析:職務侵占一般不立案情形主要是涉案數額未達到法定標準。職務侵占數額在6萬元以上的為數額較大,應予立案追訴,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職務侵占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為數額巨大,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職務侵占很難立案的原因有多方面:職務侵占要求當事人必須是利用自己的職務上的便利,而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是利用職務及與職務有關的便利條件。
法律分析:申請復議。復議申請應當向作出不予立案決定的公安機關提出。復議申請書要在收到不予立案通知書后七日內提出。控告人對復議決定仍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后七日內向上一級公安機關申請復核。控告人對公安機關不予立案決定不服的,也可以向同級檢察院投訴。
法律主觀:職務侵占到公安機關,公安機關對于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并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法律分析:要求派出所出具不予立案決定書,對此決定,可以申請復議、復核,對復議復核決定不服的,可以向檢察機關反映情況,要求進行立案監督。公安機關應當在收到檢察機關的通知書后七日以內,對不立案的情況、依據和理由作出書面說明,回復人民檢察院。
副科級干部提拔,如果法院有經濟糾紛,還能不能提拔?
1、不可以。這是典型的“問題干部”,這樣的干部是不能夠隨便提拔任用的。一旦此人最終被證實確有問題,誰提拔的,誰被問責。不僅不能提拔,還應該暫停其職務。
2、在紀委核查反應問題線索期間,科級領導干部一般不能進行平級轉任。根據《中國 *** 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中的規定,對涉嫌違紀或者職務違法、職務犯罪人員,應當依規依紀依法進行紀律審查、監察調查,依照規定移送有關機關。
3、三:過了影響期之后可以有提拔的機會。受過免予刑事處罰并且紀委處分過的公職人員在紀律處分的影響期是不能提拔的,但是過了處分影響期之后,表現特別突出的干部,組織仍然提供提拔重用的機會。
4、不會有影響,但這個屬于個人重大事項,必須向組織部如實說明情況,并在個人年度報告中說明。
5、干部提拔不需要外調家庭關系政審,不影響。如參軍、入黨、公派出國會影響。
6、按法律規定,對于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不得再錄用為公務員,所以,不可能重新提撥任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二十四條 下列人員不得錄用為公務員:(一)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二)曾被開除公職的;(三)有法律規定不得錄用為公務員的其他情形的。
個人經濟糾紛起訴流程
【法律分析】經濟糾紛起訴流程具體是:提交起訴狀申請立案;法院發出受理通知;法院組織雙方交換證據、被告遞交答辯狀;開庭審理、質證和辯論;宣布判決結果;判決生效和執行。經濟糾紛是指市場經濟主體之間因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的矛盾而引起的權益爭議。
法律分析:流程:提交起訴狀申請立案。法院發出受理通知。法院組織雙方交換證據、被告遞交答辯狀。開庭審理、質證和辯論。宣布判決結果。判決生效和執行。
法律分析:經濟糾紛起訴首先要寫起訴狀,其次要收集相關的證據材料,然后向管轄權的法院提交起起訴狀。如果案件被受理,法院會發出繳款通知書,到指定銀行繳納律師費,然后拿著銀行給的繳款單到法院換票。法院通知開庭時,會發出開庭傳票。按照傳票上的時間,地點到庭參加訴訟。開庭后,等待判決結果。
因經濟糾紛需要起訴個人的,當事人應當先確定管轄法院,經濟糾紛一般有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如果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應向被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訴。
法律分析:經濟糾紛的起訴程序如下:一,遞交起訴材料:1,起訴狀 。2,涉案證據 (合同,證言證詞,影像音像資料 ,鑒定等) 。3,當事人的身份證明(身份證, 戶口本, 營業執照等)。4,如果符合法定條件需要先予執行的,需要提交申請。5,有代理人的,需要遞交代理委托。
關于職務經濟糾紛和經濟糾紛案件的管轄包括級別管轄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