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公司自愿離職補償標準,以及《勞動合同法》自愿離職和非自愿離職的如何賠償?對應的知識點,文章可能有點長,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閱讀完,增長自己的知識,最重要的是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可以解決了您的問題,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
- 自愿辭職失業補助金怎么領取?
- 國企職工本人自愿辭職,企業對職工有什么補償規定?
- 《勞動合同法》自愿離職和非自愿離職的如何賠償?
- 疫情期間離職有補償嗎?有何依據?
- 公司辭退員工,但是簽了自愿離職協議,公司還會賠錢嗎?
自愿辭職失業補助金怎么領取?
主動辭職不能領取失業金。
領取失業金的一個必備條件就是勞動者失去工作不是出于本人意愿。失業保險金,是指失業保險經辦機構依法支付給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費用,是對失業人員在失業期間失去工資收入的一種臨時補償。
國企職工本人自愿辭職,企業對職工有什么補償規定?
一、員工主動辭職有以下幾種情況,企業是需要賠償的。
1、企業有違反雙方勞動合同的過失行為,對員工造成傷害,(例如:企業在員工入職一月之后仍不給員工辦理社保關系的,員工有權提出辭職并要求企業支付賠償)
2、企業和員工協商一致,員工主動提出辭職的,企業也應當支付應該支付的補償金。
3、員工因為在企業工作過程中造成個人傷害(例如工傷)不得不辭職,企業需要支付補償金及相關費用。二、員工自動辭職,企業在以下情況下不需支付補償金。
1、企業無法定過失行為,員工個人員工提出辭職,企業無需支付員工補償金。
2、員工到達退休年齡,員工提出辭職,企業不需支付補償金。
《勞動合同法》自愿離職和非自愿離職的如何賠償?
感謝邀請,更感謝樓主的提問。
樓主你好,根據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如果說是自己自愿離開工作單位的,那么也就是所謂的自愿離職,是無法獲得相應的經濟補償的。因為只有單位單方面解除你的勞動合同,也就是所謂的非自愿離職才可以獲得一定的經濟補償,這個是有一個明顯區別的。
比方說你的勞動合同關系還沒有到期,即便是勞動合同關系到期之后,那么作為企業單位來說,不再續簽你的勞動合同,這種情形都屬于非自愿離職,那么根據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作為企業單位來說,依法就要進行相應的經濟補償,這個經濟補償的標準是根據你在企業單位的工作年限來決定的,每工作一年可以享受到一個月的工資待遇,這個工資待遇是根據你的全額工資或者你們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來給予補償都是完全可以的。
反之,如果說你并不是自己企業單位提出離職,而是由于你個人原因造成離職的,那么很明顯你將不能夠獲得一分錢的經濟補償,同時失業金的待遇也是無法來正常領取的,所以說他們二者之間是有一個本質的區別。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疫情期間離職有補償嗎?有何依據?
此次疫情,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也有部分人員被裁員。在這樣的不抗力下,公司要辭退員工也是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的:
一、提前通知
公司在裁員之前應該提前通知,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面對著不可抗力。除非公司已經無法經營要宣告破產,否則應該提前告知員工,讓員工做好準備。這也昭示著公司的格局。
二、按合同規定和勞動法規定給予被裁員工補償
按照勞動法規定,公司主動裁減員工,是需要支付員工經濟補償的。看題主發的說明,公司應該是做好了付出經濟賠償的準備。如果沒有給予一定程度的補償,那被裁的員工是可以申請勞動仲裁的。
三、給予困難員工、被隔離的員工一定程度的補償
在疫情期間,如果被裁員工有困難,或者有被隔離的員工,那公司可以給予一定程度的人道主義補償,這也能讓員工更有凝聚力。當然,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做到一和二可以,做到三比較難。不過但凡能做到三的企業,基本都能得到員工的忠誠,員工也愿意去這也的公司。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五條通過上面所有政策文件及解讀政策分析來看,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就是職工被確診為新冠病毒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再去隔離治療期間或醫學觀察期期間,勞動合同到期的分別順延至職工醫療期期滿、醫學觀察期期滿、隔離期期滿或 *** 采取的緊急措施結束。同時指出鼓勵企業積極探索穩定勞動關系的途徑和方法,對采取相應措施后仍需要裁員的企業,要指導企業制定裁員方案,依法履行相關程序,妥善處理勞動關系,維護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
沒有絕對的規定正常勞動的職工不可以采用裁員的方式,只是需要報備且依法履行相關程序。
公司辭退員工,但是簽了自愿離職協議,公司還會賠錢嗎?
非法。 不要寫離職申請,繼續上班,公司無權辭退你,沒有范原則上的錯誤。 等公司來辭退你,不滿一年按一年算,有一個月的補償金,如果立馬讓你走,外加一個月的代通知金。 千萬不要自己寫離職申請,不然一毛都沒有。簽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和補償協議再交接工作。祝你好。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