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量刑畸輕法律依據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量刑畸輕畸重是什么意思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 1、一審量刑畸輕生效后再審能否加刑
- 2、量刑畸輕如何抗訴
- 3、我國刑法的量刑原則是什么
- 4、量刑畸輕是什么意思
- 5、適用法律錯誤
一審量刑畸輕生效后再審能否加刑
如果一審法院,事實認定清楚,適用法律得當,量刑適度,二審則會維持原判,否則會要求發回重申,二審法院也可重新進行判決。
一是在只有上訴的情況下,無論一審事實認定法律適用是否正確,二審一律不能加刑,因為刑訴法明文規定上訴不加刑,毫無例外。
浙江孫律師:刑事案件,被告上訴的,若二審法院認為一審量刑畸輕的,可以發回重申,也可以維持原判。一般由檢察院提起。
量刑畸輕如何抗訴
法律分析:量刑畸輕的,可以由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向作出判決的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抗訴,也可以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收到判決書后的五日以內,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
刑事訴訟法受害人抗訴的方法有幾種 刑事訴訟法中受害人抗訴的方法有一種,即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的,可以在收到判決書后的五日內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
對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認為有抗訴必要,依法提出抗訴:人民法院采信自行收集的證據,未經庭審證即作為裁判的根據,導致裁判錯誤的。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或者適用法律錯誤,量刑雖然未致畸輕畸重,但社會影響惡劣的。
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或者適用法律錯誤,量刑雖然未致畸輕畸重,但社會影響惡劣的。因重要事實、法定情節認定錯誤而導致錯誤裁判,或者因判決、裁定認定犯罪性質錯誤,可能對司法實踐產生不良效應的。
我國刑法的量刑原則是什么
我國刑法量刑的原則是犯罪事實、犯罪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程度和刑法的法規。三者缺一不可,若一種行為雖然危害了公民和社會,但未在刑法中有合適對應的法規,也不會被認定為犯罪而量刑。
量刑原則可以概括為:以犯罪事實為根據,以刑事法律為準繩。這一量刑原則,是由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兩部分內容組成,包括了量刑的兩項基本準則,是我國“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這一法制原則在量刑上的具體化。
”據此,量刑原則可以概括為“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一)首先要以事實為根據是指以客觀存在的犯罪的一切實際情況為根據。
我國刑法所規定的量刑基本原則是:對于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侯,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于社會危害的程度,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判處。這一原則是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審判方針的具體體現。
量刑原則是對量刑工作具有指導意義和制約作用的法律準則。刑法第61條規定:“對于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于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
量刑原則通常是指本地人民法院在法定刑的范圍內,或者以法定刑為基礎,決定對犯罪分子是否適用刑罰。量刑要嚴格依法進行,對任何人適用刑法都要一律平等。
量刑畸輕是什么意思
1、法律分析:量刑畸輕是指在量刑幅度內處刑過于偏下,量刑畸重是指在量刑幅度內處刑過于偏上。
2、量刑畸輕是指在量刑幅度內處刑過于偏下,量刑畸重是指在量刑幅度內處刑過于偏上。
3、法律主觀:量刑,又稱 刑罰 裁量,是指根據 刑法 規定,在認定犯罪的基礎上,對犯罪人是否判處刑罰,判處何種刑罰以及判處多重刑罰的確定與裁量。量刑制度包括 累犯 、 自首 和 立功 、 數罪并罰 、 緩刑 等。
適用法律錯誤
法律分析:法律適用錯誤的情況如下:對行為人的行為在法律認定上發生重大錯誤,混淆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或者是把合法行為認定為犯罪,或者是把犯罪行為認定為無罪。
如果發現《行政處罰決定書》中所適用的法律法規規章或適用法律法規規章的條款錯誤時,如本文前述案例,應當以局正式文件撤銷該《行政處罰決定書》,并從行政相對人處收回該《行政處罰決定書》。
法律主觀:適用法律錯誤的情形是:沒有正確適用法律條文;對罪與非罪的認定產生錯誤;對案件的性質、此罪與彼罪的認定產生錯誤;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應當從重加重處罰的沒有實行。
量刑畸輕法律依據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量刑畸輕畸重是什么意思、量刑畸輕法律依據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