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量刑畸重的典型案例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量刑畸輕畸重是什么意思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我欠別人錢。別人私自拿我的東西算不算盜竊罪?
以借用為名非法占有他人財物行為的定性
裁判要旨
盜竊罪與詐騙罪應從行為人采取的主要手段和被害人有無處分財物等方面區分:詐騙罪是以欺詐手段使被害人受騙后自愿處分財物,即將財物交由行為人占有、支配的犯罪,盜竊罪通常以秘密竊取為手段,是違反被害人意志取得財物的犯罪。在一般的以借用為名非法占有他人手機等侵財案件中,被害人出借財物后多在旁密切關注著手機等的使用狀況,行為人多是趁被害人不備,秘密攜帶財物離開現場,進而實現對財物的非法占有。因行為人取得財物的主要手段是秘密竊取,所以存在成立盜竊罪的空間。如果行為人在借得財物后將財物帶離現場,被害人明知卻不加阻止的,應當認為財物的占有、支配關系已發生變化,被害人實際已因受騙而對財物作出錯誤處分,應當認定為詐騙罪。
基本案情
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認定:
2014年9月至同年11月期間,被告人丁曉君冒充幫助民警辦案的工作人員,專門搭識未成年人,以發生案件需要辨認犯罪嫌疑人、需向被害人借手機拍照等為由,多次在上海市長寧區、靜安區、普陀區、徐匯區等地借得侯詠杰、李品躍等多名被害人的手機等財物后,趁被害人不備逃逸。之后,丁曉君將贓物銷贓,所得贓款揮霍殆盡。2014年11月13日,被告人丁曉君被公安機關抓獲,其到案后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實,并主動交代了公安機關尚未掌握的盜竊被害人侯詠杰、王凱倫手機及錢款的犯罪事實。認定上述事實并經一審庭審質證的證據有:被害人侯詠杰、李品躍、王凱倫、秦嘉蔚、王瓊苑、談喆瑒、許菲的陳述及辨認筆錄,證人陳純、彭冬香的證言,案發經過表、工作情況說明、價格鑒定意見書、照片、手機銷售憑證、行政處罰決定書、刑事判決書、刑滿釋放證明等,被告人丁曉君亦供述在案。
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丁曉君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多次秘密竊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盜竊罪。丁曉君在刑罰執行完畢之后,五年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系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丁曉君到案后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且主動供述了公安機關尚未掌握的同種罪行,在庭審中自愿認罪,可以從輕處罰。據此,對被告人丁曉君犯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千元;責令被告人退賠違法所得后分別發還被害人。
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檢察院抗訴提出:1、原判定性錯誤。在通常借打手機的案件中,被害人與行為人不存在密切的信任關系,故均要求行為人在被害人視線所及處借用手機,手機仍在被害人的控制之下,被害人沒有處分手機的行為。行為人趁被害人不備攜手機離開,違背了被害人的意思,屬于秘密竊取,故構成盜竊罪。而本案中,丁曉君謊稱是幫助警察辦案的工作人員,獲取被害人的信任,以虛構事實的方式,不僅讓被害人自愿交付手機,還使被害人同意在原地等候。丁曉君在被害人同意下公然離開,沒有實施趁人不備攜手機秘密逃離的行為,故丁曉君的行為不構成盜竊罪,而應以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2、原判因定性錯誤導致量刑畸重。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出庭意見認為:1、原判認定部分事實有誤,原審被告人丁曉君是經被害人同意離開,而非趁被害人不備逃逸。2、原判定性有誤,丁曉君的行為構成詐騙罪。本案中,在被害人同意丁曉君離開時,財物已經交付,且脫離了被害人的控制,被害人已經實施了處分行為。3、原判量刑適當,丁曉君實施了七次犯罪行為,涉案手機均已銷贓,且系累犯,原判雖定性錯誤但量刑并無不當,建議二審法院變更罪名、維持量刑。
原審被告人丁曉君對抗訴意見無異議。其辯護人提出,對原判認定的犯罪事實不持異議,同意抗訴機關的抗訴意見,要求改判丁曉君犯詐騙罪,并對丁從輕處罰。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二審查明:
2014年9月17日18時許,原審被告人丁曉君在上海市靜安區萬航渡路725號城隍廟小吃店附近,冒充幫助民警辦案的工作人員,以配合辨認犯罪嫌疑人為由,將被害人侯詠杰帶至康定路1367號,編造安全考慮需要代為保管財物及為犯罪嫌疑人拍照等理由,騙得侯的錢包(內有現金400元)及三星牌手機1部,并在離開前讓侯在原地等候。侯詠杰等待一個小時后發現受騙,在母親陪同下報案。
2014年10月10日16時許,原審被告人丁曉君在上海市普陀區桃浦路近真北支路,冒充幫助民警辦案的工作人員,以配合辨認犯罪嫌疑人為由,將被害人李品躍帶至上海市桃浦路車站新村33號2樓樓道內,編造為犯罪嫌疑人拍照之理由,騙得李的三星牌手機1部后上樓,讓李在樓道內等候。幾分鐘后,丁曉君回到樓道內,讓李品躍聽到警笛后再下樓,會有警察將手機歸還,后丁曉君離開。李品躍在原地等候半個多小時后發現受騙,在路人的陪同下報案。
2014年10月22日16時許,原審被告人丁曉君在上海市靜安區武定西路1158弄住宅小區內,冒充幫助民警辦案的工作人員,以配合辨認犯罪嫌疑人為由,將被害人王凱倫帶至上海市余姚路736弄達安花園住宅小區內一地下車庫內,編造為犯罪嫌疑人拍照之理由,騙得王的蘋果牌手機1部,又索要了開機密碼和下載ID,并在離開前讓王在原地等候。王凱倫等候一段時間后發現受騙,在監護人陪同下報案。
2014年10月30日17時許,原審被告人丁曉君在上海市長寧區古北路姚連生中學門前,冒充幫助民警辦案的工作人員,以配合調查一起盜竊案件為由,將被害人秦嘉蔚帶至上海市天山支路138弄住宅小區內一車庫門口,編造安全考慮需要代為保管財物及為犯罪嫌疑人拍照等理由,騙得秦的錢包(內有現金400元)及蘋果牌手機1部,并在離開前讓秦在原地等候。秦嘉蔚二十分鐘后發現受騙,在父親陪同下報案。
2014年11月3日16時許,原審被告人丁曉君在上海市徐匯區零陵路心理咨詢中心門前,冒充幫助民警辦案的工作人員,以配合辨認犯罪嫌疑人為由,將被害人王瓊苑帶至上海市東安二村76號3樓,編造為犯罪嫌疑人拍照之理由,騙得王的蘋果牌手機1部(經鑒定價值人民幣2,640元),并在下樓離開前讓王在原地等候。王瓊苑等候片刻遂察覺不對,下樓追趕未果。
2014年11月5日17時許,原審被告人丁曉君在上海市普陀區軌道交通四號線中潭路車站附近,冒充幫助民警辦案的工作人員,將被害人談喆瑒帶至上海市宜川六村52號門前,編造為犯罪嫌疑人拍照之理由,騙得談的三星牌手機1部,并在離開前讓談在原地等候。談喆瑒在丁曉君離開后察覺受騙并報警。
2014年11月11日16時30分許,原審被告人丁曉君在上海市長寧區公交941路程家橋車站附近,冒充幫助民警辦案的工作人員,以配合辨認犯罪嫌疑人為由,將被害人許菲帶至程橋二村77號門前,編造為犯罪嫌疑人拍照之理由,騙得許菲的三星牌手機1部(經鑒定價值人民幣1,938元),并在離開前讓許在原地等候。許菲等候約5分鐘后發現受騙,遂報警。
上述事實,有被害人侯詠杰、李品躍、王凱倫、秦嘉蔚、王瓊苑、談喆瑒、許菲的陳述及相關辨認筆錄,證人陳純、彭冬香的證言,價格鑒定意見書、照片、手機銷售憑證等證據證實,足以認定。
裁判結果
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于2015年7月23日作出(2015)長刑初字第343號判決:一、被告人丁曉君犯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千元。
(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14年12月1日起至2016年5月31日止。罰金從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第二日起一個月內向本院繳納完畢)。
二、責令被告人退賠違法所得后分別發還被害人。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于2016年7月4日作出(2015)滬一中刑終字第1769號刑事判決:一、維持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2015)長刑初字第343號刑事判決第二項,即責令被告人退賠違法所得后分別發還被害人。二、撤銷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2015)長刑初字第343號刑事判決第一項,即被告人丁曉君犯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千元。三、原審被告人丁曉君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千元。
法院認為
法院生效裁判認為:
一、原判認定的部分事實是否有誤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院經審查全部證據材料后認為,七名被害人的陳述及相關辨認筆錄證實,丁曉君冒充幫助民警辦案的工作人員,編造理由騙得被害人錢包、手機等財物,離開案發現場時被害人均是知曉的,并非趁被害人不備逃逸,在這一事實認定上原判有誤,應予以糾正。
二、本案應定盜竊罪還是詐騙罪
在認定原審被告人丁曉君的行為是構成盜竊罪還是詐騙罪時,應從行為人采取的主要手段和被害人有無處分財物等方面予以區分:
盜竊罪與詐騙罪的區分關鍵之一系犯罪手段不同。詐騙罪主要以欺詐手段騙取財物,盜竊罪通常以秘密手段竊取財物。在一般的以借用為名非法占有他人手機等侵財案件中,被害人與行為人并不存在密切的信任關系,被害人出借財物后多在旁密切關注著手機等財物的使用狀況,行為人“借用”后,多是趁被害人不備,秘密攜帶財物離開現場,進而實現對他人財物的非法占有。因行為人取得財物的主要手段是秘密竊取,所以才存在成立盜竊罪的空間。本案情形與此不同。原審被告人丁曉君冒充幫助警察辦案的工作人員獲得了被害人的充分信任,從被害人處騙得了手機等財物,又以去拍照、開警車等欺騙手段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同意丁曉君帶著手機等財物離開現場,并在原地等候財物的歸還。從整個過程來看,丁曉君獲取被害人財物的主要方式是欺詐而非竊取,丁曉君的行為不符合盜竊罪的構成要件。
盜竊罪與詐騙罪的區分關鍵之二系被害人是否因認識錯誤而處分財物。詐騙罪是以欺詐手段使被害人受騙后而“自愿”處分財物,即將財物交由行為人占有、支配的犯罪,盜竊罪是違反被害人意志竊取財物的犯罪。處分行為是財物支配關系的變化,作為一個法律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交給動作。在借用財物的情形下,被害人將財物交給行為人時,如果被害人仍在現場監督行為人對財物的使用情況,則財物的占有、支配關系在法律上并未轉移,亦即被害人并未對財物作出處分。但是,如果在行為人借得財物后,將財物帶離現場,被害人不加阻止的,則應當認為財物的占有、支配關系已發生變化,被害人實際已因受騙而對財物作出錯誤處分。就本案而言,被害人將手機交給原審被告人丁曉君,只是財物的交給行為,丁曉君將手機等財物帶離現場,被害人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對財物的支配,此時才完成了財物的交付行為。本案系因被害人錯誤認識而導致財物的損失,故丁曉君的行為應構成詐騙罪。
三、原判量刑是否畸重
原審被告人丁曉君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多次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依法應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原判以盜竊罪對丁曉君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千元,雖二審定性發生變化,但并不導致量刑畸重。
故,依法改判:原審被告人丁曉君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千元。
案例評析
經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查詢關鍵詞“借打手機”和“借打電話”,侵犯財產罪案由下共有496件,其中以盜竊罪處罰為383件,占77.22%;以詐騙罪處罰為82件,占16.53%;其他少數案件為以搶奪罪、搶劫罪或者敲詐勒索罪處罰。實踐中,不僅不同省(市、區)之間判決結果不盡相同,甚至在同一省(市、區)內也存在類案異判的情形。而且,侵財案件存在著泛盜竊化傾向,過分擠壓了詐騙罪等的定罪空間,甚至有個別人員形成凡是借打手機即為盜竊罪的錯誤觀念,忽略了盜竊罪和詐騙罪的構成要件具體要求。本案例針對上述問題,對盜竊罪和詐騙罪的區分關鍵予以探討,回歸二罪的構成要件本身,強調在具體案件中應當根據個案情形定罪處罰,摒棄泛盜竊化思維,對同類案件的審理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對適法統一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關于詐騙罪與盜竊罪的區分,理論界和實務界存在兩種觀點:多數觀點認為,“二者的區別在于被害人是否基于認識錯誤而處分財產。如果不存在被害人處分財產的事實,則不可能成立詐騙罪”[2]。少數觀點認為,只要以欺詐手段騙取財物的均構成詐騙罪。我們認為,盜竊罪與詐騙罪應從行為人采取的主要手段和被害人有無處分財物等方面區分:詐騙罪是以欺詐手段使被害人受騙后自愿處分財物,即將財物交由行為人占有、支配的犯罪,盜竊罪通常以秘密竊取為手段,是違反被害人意志取得財物的犯罪。
一、盜竊罪與詐騙罪的區分關鍵之一系犯罪手段不同
詐騙罪主要以欺詐手段騙取財物,盜竊罪通常以秘密手段竊取財物。在一般的以借用為名非法占有他人手機等侵財案件中,被害人與行為人并不存在密切的信任關系,被害人出借財物后多在旁密切關注著手機等財物的使用狀況,行為人“借用”后,多是趁被害人不備,秘密攜帶財物離開現場,進而實現對他人財物的非法占有。因行為人取得財物的主要手段是秘密竊取,所以才存在成立盜竊罪的空間。本案情形與此不同。原審被告人丁曉君冒充幫助警察辦案的工作人員獲得了被害人的充分信任,從被害人處騙得了手機等財物,又以去拍照、開警車等欺騙手段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同意丁曉君帶著手機等財物離開現場,并在原地等候財物的歸還。從整個過程來看,丁曉君獲取被害人財物的主要方式是欺詐而非竊取,丁曉君的行為不符合盜竊罪的構成要件。
二、盜竊罪與詐騙罪的區分關鍵之二系被害人是否因認識錯誤而處分財物
詐騙罪是以欺詐手段使被害人受騙后而“自愿”處分財物,即將財物交由行為人占有、支配的犯罪,盜竊罪是違反被害人意志竊取財物的犯罪。處分行為是財物支配關系的變化,作為一個法律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交給動作。在借用財物的情形下,被害人將財物交給行為人時,如果被害人仍在現場監督行為人對財物的使用情況,則財物的占有、支配關系在法律上并未轉移,亦即被害人并未對財物作出處分。但是,如果在行為人借得財物后,將財物帶離現場,被害人不加阻止的,則應當認為財物的占有、支配關系已發生變化,被害人實際已因受騙而對財物作出錯誤處分。就本案而言,被害人將手機交給原審被告人丁曉君,只是財物的交給行為,丁曉君將手機等財物帶離現場,被害人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對財物的支配,此時才完成了財物的交付行為。本案系因被害人錯誤認識而導致財物的損失,故丁曉君的行為應構成詐騙罪。對于刑法意義上的處分,應當從處分的對象、占有、處分行為、處分的意思等角度進行理解。
第一,處分對象的理解。
關于處分的對象,理論界和實務界存在兩種觀點:通說觀點認為,在詐騙罪的場合,只要被害人將財物或者財產性利益轉移給行為人或者第三人占有就可以認定被害人有處分行為,即占有轉移說。[3]少數觀點認為,只有當被害人自己將相應財物排除出自身所有權的范圍并使之成為他人所有的財產時,才能認定被害人是自我損害地進行了財產處分。[4]
我們贊同第一種觀點。首先,占有可以成為詐騙罪中處分行為的對象。雖然在通常情況下所有權人享有處分財物的權利,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占有人也享有處分財物的權利。如在行為人冒充出借人的受托人從借用人處取走財物、行為人冒充失主從遺失物拾得者處冒領財物等詐騙情形中,借用人、遺失物拾得者只是臨時占有財物,并不享有所有權,其處分的對象只能是占有。其次,所有權人僅處分占有的情形下也可以成立詐騙罪的處分行為。雖然在通常情況下所有權人因受騙而處分所有權,但是在特殊情形下所有權人僅處分占有也可以成立詐騙罪中的處分行為。如甲基于詐騙的目的從乙處借得汽車后將汽車低價出售、丙基于詐騙目的從丁處租賃汽車后將汽車低價出售等情形中,所有權人出借、出租財產時處分的對象僅限于財物的占有權,并非所有權。即使所有權人僅處分了財物的占有,也不影響詐騙的成立。最后,將占有視為處分行為對象的觀點并不背離詐騙罪侵犯財物所有權的傳統觀點。對所有權的侵犯存在多種形式,可以是整體侵犯,也可以是侵犯所有權的部分權能。占有是所有權的權能之一,只要侵犯了占有,即可以認為已經侵犯了所有權。
在本案中,被害人處分的對象僅僅是占有,并不是所有權。本案的各被害人對手機及錢包等財物享有所有權,其可以向被告人轉移財物的所有權,也可以向被告人僅僅轉移財物的占有。在犯罪行為發生時,各被害人并未向被告人轉移財物的所有權,僅僅轉移了財物的占有。即使如此,被告人的行為也已經侵犯了被害人財物所有權的完整性,侵犯了刑法所保護的法益。被害人未轉移財物的所有權,僅僅轉移財物的占有,這并不影響詐騙罪的成立。
第二,占有與處分行為的理解。
一方面,占有是指事實上的支配,不僅包括物理支配范圍內的支配,而且也可以包括社會觀念上可以推知財物的支配人的狀態。[5]刑法意義上的占有與民法意義上的占有不同,刑法意義上的占有不但包括現實的物理支配,更強調社會一般觀念上的財物支配。在根據社會一般觀念判斷占有時,應當綜合考慮占有意思、時間、地點等因素進行認定。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占有遲緩并非處分占有。占有遲緩是指占有從緊密支配狀態舒緩為松散支配狀態的情形,尤其是指從物理的現實支配狀態舒緩為社會觀念上支配狀態的情形。如咖啡店店員將咖啡和杯子交給顧客后,雖然顧客從物理上直接支配杯子,但是從一般的社會觀念來看,咖啡店員仍然占有杯子,這便是占有的遲緩。在判斷占有遲緩時,尤其應當注重審視被害人主觀上是否還具有占有的意思。可以說,在被害人和被告人同時在場的情形下,即使被告人直接持有財物,但是從一般的社會觀念判斷,仍然可以認為被害人占有財物,只是屬于占有遲緩。
另一方面,處分行為更多的是社會觀念上的支配關系變化,并不等于物理概念上的財物支配變化,必須結合一般的社會觀念認定處分行為。在根據社會一般觀念判斷處分行為時,應當綜合考慮雙方占有的意思、時間、地點等因素進行認定。如果是在騙買騙賣的典型詐騙行為中,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以后,處分行為即已經完畢,自然不會存在爭議。如果是在騙借型的詐騙行為中,因為并不存在錢財交換,交付行為就比較難以認定。如前所述,如果被告人和被害人均在場,財物占有的物理轉移僅僅是占有遲緩,并非財物的處分行為,這是因為被害人可以隨時恢復對財物的直接物理支配,所以根據一般的社會觀念,仍然可以認定被害人占有財物。只有被告人將財物帶離被害人的現場控制時,如果被害人明知被告人的行為及產生的社會意義卻仍然不恢復對財物的支配狀態,那么被告人將取得對財物的完全支配,處分行為便在此時產生。簡言之,此種情形下的處分行為即被害人可以恢復對財物的直接物理支配或者保持占有遲緩的狀態,卻從一般的社會意義上完全放棄對財物占有的行為。
在本案中,被害人將手機等財物交給被告人之后,被害人仍然在場占有著財物,被害人可以隨時要求被告人歸還財物,恢復對財物的物理支配,這僅僅是占有遲緩的情形。在被告人虛構去拍照、開警車等理由攜帶被害人財物離開現場時,被害人并未要求恢復對財物的物理支配,而是默認同意被告人離開現場,被告人才得以實現對財物的完全支配。被害人認識到被告人攜帶財物離開現場卻未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對財物的支配,這一行為才是本案的處分行為。如果被害人完全不知道被告人攜帶財物離開,或者被害人知道被告人攜帶財物離開但是明確反對,或者被告人通過威脅、暴力手段使被害人不得不同意被告人攜帶財物離開的,都不屬于被害人的處分行為,被告人的行為也不可能構成詐騙罪,而是應當以盜竊罪、搶奪罪或者搶劫罪等定罪處罰。
第三,處分意思的理解。
關于處分意思是否必要,理論界和實務界存在處罰意思必要說、不必要說、緩和說三種觀點。我們贊同必要說。根據我國刑法理論的通說,詐騙罪的客觀構成要件為:行為人實施欺詐行為——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被害人基于錯誤認識自愿處分財產——行為人或者第三人取得財產——被害人遭受財產損害。其中特別強調了“被害人自愿處分財產”這一要件,自愿的基礎必須是對處分行為具有意思。如果不強調處分行為的處分意識,將會過分擴大詐騙罪的適用范圍。
關于處分意識,我們認為應當從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二個方面進行判斷。一方面,認識因素要求被害人對處分行為、處分對象、處分后果等內容均具有明確的認識;另一方面,意志因素要求被害人自愿處分財物,否則便會與敲詐勒索罪、搶奪罪等混淆。處分意識的意志因素包括希望和放任兩種情形。希望即是指被害人主觀上積極追求放棄財物控制的結果,放任則是指被害人主觀上不排斥行為人取得財物控制的結果。
在本案中,一方面,被害人具有處分財物的認識。雖然有部分被害人是中學生,但是結合其年齡等因素可以認定被害人能夠認識到被告人將財物帶離現場所可能產生的后果;另一方面,被害人具有處分財物的意志。雖然被告人并未有放棄財物的主動意思表示,但是被告人將財物帶離被害人的現場控制范圍時,被害人均未采取積極的措施恢復對財物的直接物理支配,而是同意、默認被告人攜帶財物離開,根據一般的社會觀念,可以推定被害人具有處分財物的意思。
綜上所述,被害人在將手機等財物交給被告人時并不能認為已經處分了財物,因為從一般的社會觀念來看,被害人仍然占有財物,屬于占有遲緩。如果被告人此時攜帶財物秘密逃走的,宜認定為盜竊罪;如果被告人公然攜帶財物逃走的,可以認定為搶奪罪;如果被告人采用暴力手段使被害人不敢或者不能反抗后離開的,可以認定為搶劫罪;只有在被害人明知被告人攜帶財物離開的,被害人卻不反對或者明確表示同意的情況下,才可以認定被告人的行為構成詐騙罪。本案中,被告人將財物帶離現場時,被害人認識到被告人攜帶財物離開現場卻未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對財物的支配,可以認為被害人處分了財物。所以,本案中被告人的行為構成詐騙罪。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任素賢 秦現鋒)
[img]85男牛87女兔相配嗎會離婚嗎,96年鼠男和99年兔女
85男牛87女兔相配嗎會離婚嗎
兩伙人都長期混跡街頭,不少人有過前科。涉案的兩名未成年人,小的只有13歲。他們此前并不認識,也只是源于在賓館房門前的幾句口角。
▲吳世勇與朋友的合影。 頁截圖
混戰只有幾分鐘。
8名男子闖進房間,其中4人沖向16歲的吳世勇,拳打腳踢間,吳世勇被在床上,突然他一只手掏出隨身攜帶的折疊刀,反手刺出。一人腹部被刺,經搶救無效后死亡,另有兩人被刺傷。
兩伙人都長期混跡街頭,不少人有過前科。涉案的兩名未成年人,小的只有13歲。他們此前并不認識,也只是源于在賓館房門前的幾句口角。
案發10個月后,2022 年3月2日,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開庭審理此案。由于案發時吳世勇是在被圍毆時傷人,所以在庭審中,吳世勇是否屬于正當防衛成為辯論焦點。辯護律師認為,吳世勇無斗毆故意,是在對方多人持刀呵斥挑釁、被毆打后才拿刀揮舞,面對行兇構成正當防衛。
5月31日,安福縣對此案作出一審判決,吳世勇的行為系防衛過當,犯故意傷害罪,判處八年;另犯聚眾斗毆罪,判處三年,數罪并罰,決定執行十年。
然而該案宣判8天后,安福縣提出抗訴,認為該判決存在量刑錯誤,導致量刑畸重;次日,吳世勇一方進行刑事上訴。
8月31日,該案在江西吉安市中級二審開庭,但未當庭宣判。此案也再次引起爭議。次日,吉安中院為回應公眾 發布案情通報,稱將在全面、客觀案件事實的基礎上,作出公正判決。
同時被通報提及的,還有這個16歲輟學少年的一些過往。在酒店與人,在學校追逐學生,在KTV打架,在 吧……
▲8月29日,涉事賓館410房間。2022 年5月8日凌晨,在該房間發生。記者 羅振宇 攝
闖入的陌生人
2022 年5月8日凌晨,吳世勇和同伴許鑫居住的賓館房門被“砰砰”敲響。
來人他們并不認識。據許鑫回憶,當時吳世勇赤膊去開門,對方問了幾句話,吳世勇回了句“兄弟你敲錯門了吧”,隨即關上房門。
記者獲取的一份案件材料記錄,敲門者綽號“小黑”,19歲,曾因尋釁滋事罪服刑一年,事發時剛出獄四個月。小黑的同伴在證言中提到,門關上后,小黑 在門口對里面大聲說:“還古我(即用眼睛瞪),你等到(著),我去叫人。”
這條街算得上安福縣平都鎮最熱鬧的地方。即使在深夜,街邊的招牌依然閃亮。賓館在路口的東北角,上下六層,或是因為住宿一晚不過百元,常有徹夜不歸的“小年輕”留宿在此。
案發當晚,吳世勇和一男兩女住進了這家賓館。他本是臨近的永新縣人,半個多月前,到安福縣租房生活。吳世勇的一名同伴告訴記者,吳世勇此前在永新縣與一伙人起了沖突,左臂被斧頭砍傷,休養了兩個多月。為了避免在老家碰見熟人尷尬,他去了安福縣,打算找份服務員的工作。
據判決書,2022 年5月7日晚,吳世勇和同伴在KTV唱歌喝酒,23點10分左右,吳世勇與13歲的許鑫,帶著兩個女孩去賓館。后不久,兩名女孩外出,在賓館附近遇到了另外三名男子。
女孩們在證言中稱,對方邀請她們一起吃宵夜,但她們不喜歡其中一名叫“小黑”的人,便返回賓館。
三人隨之而來。巧合的是,小黑就住在同一賓館的405房間。回賓館時,他經過410房間,聽到了房間里兩個女孩的聲音,便敲響了410的房門。
吃了“閉門羹”后,小黑打叫來兩個朋友,說“有人要”。在朋友趕到前,他回房間拿了一把,又到賓館二樓放雜物的地方,拿了一把焊了鋼管的柴刀。
朋友趕到后,小黑再次敲了410的房門,但沒人開門。據當時在屋內的許鑫回憶,這次敲門比之一次聲音大,“那種踢門的樣子。”
凌晨0時45分左右,小黑到賓館前臺拿到了開門的總卡,回到410房門前。
▲8月28日,涉事賓館外景。記者 左琳 攝
混戰
門鎖轉動,5人進了410房間。
十幾米房間,被兩張單人床占去了大部分面積。許鑫稱,他和吳世勇都沒想到對方會直接拿 *** 刷門,對方個個人高馬大,很兇,沖他們喊,“給你們臉了!”“給你們時間自己叫人。”
判決書顯示,房門打開后,小黑手拿、柴刀進入房間,將柴刀斜靠在進門的墻上,其余4人跟隨進入。小黑用指著吳世勇,問他們是誰、從哪來、跟誰混,并讓吳世勇叫人過來。吳世勇便打了,說有人要打他,叫他們“帶東西過來”。小黑的同伴見狀,也打叫人。
22歲的“海鮮”正是最后趕來的三人之一。他本姓羅,初中輟學后便到外地打工,每隔一段時間就回一趟安福老家,朋友們常叫他“海鮮”。事發前他就在賓館附近,剛巧碰見被小黑一伙叫去的朋友,便隨同前往。
0時48分,海鮮三人進入賓館。
發生在一瞬間。據判決書,小黑一方有人脫掉腳上的一只拖鞋,朝吳世勇砸去,并用手指了一下房間,大喊一聲“打”。吳世勇還手,海鮮等3人一擁而上,用拳頭吳世勇,還有一人 踢了吳世勇一腳。
此時,吳世勇叫人的還未掛斷。這位接聽的同伴告訴記者,他聽見對面傳來大喊大叫的聲音:“永新的敢跑到安福的來打鑼(江西話,意為混)!”其間摻雜著拖鞋拍打的響聲,吳世勇大喊“不要惹我!” 絡信號就此中斷。
判決書顯示,混亂中,吳世勇拿出了那把隨身攜帶的折疊刀,刺中了一個人的右肩,另一人腰部有血來。伴隨“啊”的一聲,海鮮捂著肚子倒在床上。
據吳世勇的一位朋友透露,這把折疊刀是吳世勇在事發前 購的,一共3把,刀刃長約10厘米。因為曾被安福的一伙人“找過麻煩”,為了防身,吳世勇將其中一把隨身攜帶。
海鮮被捅傷后,有人看見他想去拿柴刀,但沒有拿起來,柴刀掉在地上。
吳世勇供述稱,自己看到柴刀被擠掉在地,便扔了、撿起柴刀朝對方揮舞幾下,對方都跑了出去,他拿著鋼管刀追,在電梯口攔住小黑,警告他不要再來惹自己,小黑說好,他便放小黑走了。
吳世勇又拿著柴刀往賓館外追,同伴撿起跟著,樓下的人群一哄而散,血滴從賓館大廳一路向外延伸。海鮮穿著白色T恤,身上浸著血,倒在賓館門口。
▲吳世勇曾與同伴在廣場游蕩。記者 左琳 攝
逃亡
0時52分左右,吳世勇出了賓館,往出租屋方向跑去。
“我們以為對方還會取武器回來反擊,所以才拿著柴刀下去。”許鑫告訴記者,在快到出租屋的路口,他們遇到了趕來的朋友梁利等三人,他們拿著剛買的水果刀和吳世勇此前購買的紅纓槍、折疊刀。
“我見他手好多血,整個頭部、背部都腫了,他說沒事,就是手指劃傷了。”梁利向記者回憶,幾人碰面后,吳世勇將丟在路邊,說自己捅傷了人。因為怕被報復,吳世勇讓大家趕緊跑。
他和許鑫、梁利三人搭車往永新縣的鄉下奔去,路上又折向新余市。
吳世勇向梁利提起這場的場景,說好幾個人圍著他,把他撲倒在床上打,翻不過身來,感覺很窒息,只能一只手持刀往后捅。梁利說,后面聽到傳聞有人死了,吳世勇還不相信,一直說“不可能”。
據吳世勇的同伴回憶,8日凌晨五點多,吳世勇一行和同伴在新余碰面后去賓館休息。不久后,新余市渝水分局在渝水區勝利北路泰安賓館將吳世勇等人抓獲。
在吳世勇等人逃亡的時候,海鮮的繼父正騎著摩托,從60多公里外的村莊往安福縣城趕。
5月8日凌晨1點多,繼父接到事發地打來的,一時并不相信。“最近忙嗎?”他試探地給海鮮發了一條微信。海鮮的打來:“叔叔,海鮮出事了,你們趕快過來。”那頭是兒子同學的聲音,他這才意識到,“海鮮真的出事了。”
入院記錄顯示,5月8日2時30分,海鮮經搶救無效被宣布死亡。海鮮系腹部被銳器捅刺,致腸系膜上動脈破裂、右腎動脈斷裂,急性大失血死亡。
案發當天,安福縣決定對這起案件立案偵查。小黑一伙,除死者及未動手的一人外,均于2022 年5月8日至21日主動投案,或被傳喚到案、抓獲歸案。
持刀刺死海鮮的吳世勇,也于2022 年5月9日被刑事拘留,5月22日被逮捕,羈押于安福縣看守所。
爭議
2022 年2月25日,安福縣就其行為向安福縣提起公訴。3月2日,安福縣開庭審理此案。
記者獲取的一份案件材料顯示,事發后,吳世勇還曾想讓年紀小的同伴頂罪。吳世勇母親也向記者確認,吳世勇對許鑫說過:“你未滿14歲,不會承擔刑事責任,到時就說是你捅傷的。”但在接受審訊時,吳世勇還是說了實話。
因吳世勇持刀傷人行為是在被圍毆時發生,庭審中,吳世勇是否成立正當防衛成為爭議焦點。
公訴機關認為,吳世勇的行為已構成故意傷害罪,系防衛過當。考慮到吳世勇屬未成年人、歸案后如實供述事實、自愿認罪認罰、積極賠償被害人家屬損失并取得諒解,建議以故意傷害罪判處吳世勇五年。
值得注意的是,除上述賓館,安福縣指控吳世勇的事實,還有一起發生于2022 年2月的斗毆。對此,公訴機關建議以聚眾斗毆罪判處吳世勇二年,并認定其為惡。
吳世勇的辯護律師則辯稱,此案中,吳世勇無斗毆故意,具有防衛意圖,對小黑一方的行兇是正當防衛,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不存在防衛過當;吳世勇在案發時處于青春叛逆期,因家庭教育不當導致不善,走上的道路。請求法庭本著聚焦于挽救的理念,數罪并罰,判處六年為宜。此外,吳世勇參與的次數沒有達到惡的標準。
認為,吳世勇系防衛過當——雖然小黑攜帶了,但并未使用傷害吳世勇,小黑一方僅用拖鞋扔吳世勇,四只是用手、腳打吳世勇,吳世勇的損傷程度尚不構成等級評定。小黑一方的行為并未嚴重危及吳世勇的人身安全,對其人身安全也未造成嚴重緊迫危險,不屬于行兇。 惡,認為,“參與的次數沒有達到惡的標準”與事實不,不予采納。
5月31日,安福縣對此案作出一審判決:吳世勇犯故意傷害罪,判處八年;犯聚眾斗毆罪,判處三年,數罪并罰,決定執行十年。
然而,此案宣判一周后,6月8日,安福縣提出抗訴,認為該判決存在量刑錯誤,導致量刑畸重,輕罪重判,適用刑罰明顯不當。
6月9日,吳世勇一方進行刑事上訴。8月31日上午,吉安市中級對吳世勇涉嫌故意傷害罪、聚眾斗毆罪上訴、抗訴一案開庭審理。
該院發布的案情通報中提到,在二審法庭辯論階段,吳世勇的辯護律師辯護稱,吳世勇在持刀傷人一案中,成立特殊防衛,不負刑事責任。若認定防衛過當,也應根據年齡和行為減輕處罰。但依然認為,吳世勇構成故意傷害罪、聚眾斗毆罪,但量刑畸重。此案并未當庭宣判。
曾多起“反殺案”的律師殷清利認為,目前有關“正當防衛”的規定已比較清晰,判斷是否構成正當防衛,總的原則要 在防衛人角度看。在殷清利看來,對于涉及防衛性質的案件,特別是涉及未成年的案件中,在批捕和起訴環節應當慎之又慎,對證據應當充分理解和把握,對是否起訴以及量刑標準予以綜合考量。
越來越多的案件中,出現了 正當防衛的討論甚至爭論。
9月22日,更高之一廳廳長苗生明在的“為全面建成小康貢獻力量”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適用正當防衛案件的比例大幅度提升,2022 年、2022 年因正當防衛不捕不訴共819人,是此前兩年的2.8倍。
“我們認為,這樣的討論和爭論是有積極意義的。” 苗生明表示,為及時回應實踐中的不同認識,統律適用的標準,2022 年底,更高檢專門發布適用正當防衛第12批指導性案例,2022 年更高檢又會同更高、發布 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同年還專門發布了6起新類型正當防衛的典型案例。
苗生明指出,下一步,將強化法、理、情融合,更大限度維護防衛人的合法權益;強化證據指引,及時全面做好防衛證據的收集、固定、工作;強化擔當,對屬于正當防衛,或者有防衛情節的案件要敢于認定,也要宣傳引導不能濫用賦予的正當防衛權利,避免造成過度的、不應有的損害。
“道上人的偶像”
除了這起持刀傷人案,吉安中院發布的案情通報還提及了吳世勇的一些過往。
2022 年4月至2022 年2月期間,還在永新縣的吳世勇,在酒店與人,在 吧用刀,在放學時分的中學門口蹲守、追逐在校學生,在KTV打架,用石頭砸車,在醫院門口持捅人。
因涉犯聚眾斗毆事實兩起,拘禁罪事實一起,尋釁滋事違實三起,他由此被公訴機關認定為“惡”,但考慮到吳世勇的年齡,僅一起2022 年2月發生的,讓吳世勇被認定為涉嫌聚眾斗毆罪。
熟悉吳世勇的一位朋友告訴記者,正是在這場中,吳世勇持捅人、用紅纓槍追擊對方,但被斧頭砍傷左臂,逃亡時,他打了鋼釘的胳膊“抬都抬不起來。”
事實上,在永新縣某個特定的圈子里,16歲的吳世勇已經“小有名氣”。
即使他初中便輟學,仍有很多當地中學生聽過他的。采訪中,他們向記者表示,對這次在安福發生的事“不意外”,更早前他們就常看見吳世勇在縣城街頭混跡茬架,“是道上人的偶像。”
梁利就是在“道上”與吳世勇結識的。那是2022 年8月,他受到一伙人的威脅,聽說吳世勇“混得好”,便托朋友求他出面,之后事情被輕易擺平。
梁利說,在他們這個圈子里,吳世勇算年紀長的,會被別人叫一聲“哥”。在他們眼里,吳世勇“很仗義”,“有弟兄需要錢,他會二話不說掏出來,不還也不要緊。不管什么事,只要叫了他,他都會幫忙擺平。”
還未成年的吳世勇有著遠年紀的“成熟”。持刀傷人案事發前幾周,有一伙人敲開吳世勇和朋友在賓館的房門“找麻煩”。吳世勇“和和氣氣地”給每個人遞上一根煙,攀談幾句就化解了。
一位老師常在班主任群里見到這個孩子的照片,印象里,他是個“問題少年”。街頭小賣部的老板常看見吳世勇出入酒店,總買煙酒。
他早就學會了抽煙,蓄著發型,喜歡文身。圖樣布滿他的左臂和后背,胸口上還有一朵花。
▲小黑一方攜帶的鋼管的柴刀。受訪者提供
從“聽話的孩子”到街頭少年
在熟悉吳世勇的同學和朋友的描述中,吳世勇的“變化”從中學開始。
案發三年前剛上初一時,吳世勇也還是一頭短發的學生模樣,成績也不差。不上學的時候,他喜歡拎著平板電腦看熱門,碰見隔壁的長輩,會禮貌地“阿姨”。
父母早年離異,母親吳霞帶他租住在縣城邊緣的廉租房里。吳霞覺得兒子平時還算聽話,盡管自己經常外出打工,但對兒子依然管得很嚴,一個禮拜只讓他出去玩一兩次。“我們這里風氣不好,我會告訴他不能跟誰玩,最怕的就是他去打架。”
母親是吳世勇最親近的人,有一次母親做小手術,小小年紀的他急得到處借錢。但他也會跟同齡的鄰居抱怨自己“沒有自由”,連“去公園轉轉”的邀請也只能回絕。有時去鄰居家玩,他就摸出偷的舊手機,在沙發上看會兒。
吳世勇的同學告訴記者,上了初中后,吳世勇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身邊的“朋友”也多了起來,打架成為常事。
在通報提及的幾場中,吳世勇的中學校友鄧兵曾多次出現。他見過吳世勇被其他學生“欺負”,幾個人圍住他用拳頭打、扇嘴巴子,“吳世勇不是吃虧的人。有人打他,他會還手。”
2022 年夏天,在讀初二的吳世勇和4位好友相約去深圳打工,他們在電子廠做藍牙耳機,流水線上 了一個多月,每人拿到兩千多元報酬,然后辭工回到縣城。鄧兵說,打工回來后,吳世勇再也沒去上過學。
在梁利的印象里,輟學后的吳世勇多數時間都和“朋友們”待在一起,打游戲、玩牌、喝酒、唱K,去人多的廣場“看女孩”。
打架也愈發兇猛。梁利說,吳世勇輟學后跟了一個“老大”,“老大”教他在街上被人惹到不要慫,打架的方式也從變成“動刀”。
吳世勇很少跟母親提起輟學后的經歷,兩地分隔的,也沒意識到兒子的變化。
從離婚的第二年開始,龍軍再也沒見過兒子吳世勇。“有次,吳世勇讓我給他轉錢要出去打工,我沒給,后來他不跟我 了。”在龍軍印象里,吳世勇還是那個乖巧聽話的小兒子,直到2022 年的一天,吳世勇因為打架被警方查問,他被叫到。
龍軍覺得兒子變化很大,“長得很高了,也變得不懂事了。”他想不通原因:“這是家庭問題吧?家教可能也有一點問題。”
事發后,龍軍給看守所里的吳世勇寫過三封信,叮囑他“好好做人”。在被羈押的一年多里,吳世勇給母親、阿姨和外公寫信問候,唯獨沒給回信。
早早輟學、在外游蕩的不只是吳世勇,被他刺傷的海鮮也有相似的經歷。
海鮮的繼父朱清民告訴記者,海鮮5歲時,親生去世,母親到各地打工,海鮮一直與爺爺奶奶生活,直到13歲才被接回母親和繼父身邊。父子倆相處的時間不多。“他很少主動跟我微信、打,除非是要錢。”朱清民說,只有要錢時,他才會喊“爸爸”。
初三還剩半個學期,海鮮不愿再讀。輟學后,他在鎮上做學徒,幾個月后嫌累就去外面打工,半年后又放棄。回來玩幾個月,再外出打工,如此反復,賺多少花多少。
遺憾的是,海鮮輟學后的“變化”也沒能及時進入家人的視野。朱清民說,在家的時候,海鮮總是很沉默,最常做的事就是抱著手機,蹲在門檻上打游戲。他在外面玩啥,父母也不知道,“我們打給他,他就說在同學家,說保證不會做壞事。”
時間回溯到2022 年5月7日的深夜,海鮮在賓館和朋友們喝酒,吳世勇和他的朋友在對街的賓館住下。在那個尋常的夜晚,兩個陌生的年輕人在一場中相遇。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吳世勇、許鑫、梁利、鄧兵、朱清民、吳霞、龍軍均為化名)
記者 左琳 實習生 張弛
編輯 李明
校對 劉越
以上就是與85男牛87女兔相配嗎會離婚嗎相關內容,是關于正當防衛的分享。看完96年鼠男和99年兔女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男子反殺1人判10年,檢方表示量刑畸重,案件的始末有何詳情?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每一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但是有一個些人犯的錯誤是難以被原諒的,因為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然而有的人他們總是會有糊涂的時刻,當他們糊涂時刻所做出來的一些決定,會給他們自己的人生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可能也看到非常多犯罪的人,他們在自己的生活當中肯定也是因為生活環境所逼,當然不管是什么樣的理由,不管在任何時刻都絕對是不可以去觸犯法律的底線,因為一旦觸犯法律的底線了之后,也會給我們自己的人生帶來非常大的影響,也會對別人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
1.因為他被10個人圍堵,然后進行正當防衛之后不小心殺了其中一個人。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那么在與別人相處的過程當中,如果沒有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式與別人相處的話,那么很有可能會導致一些糾紛的出現。有的人他們的脾氣特別的大,或者他們特別的沖動,在與別人交流的過程當中,別人的一句話不順,從而會導致各種各樣的矛盾出現,甚至有的人會叫上自己的好兄弟一起去圍堵一個與自己有沖突的人。對于事件當中的這個人,就是因為與他們其中的一個有沖突了之后,他叫上了自己其他的好兄弟去圍堵別人。那個被為難的人,因為反殺了其中一個,被判了重刑。
2.這一件事情在網絡上引起了大多數人的不滿。
我們在自己的日常生活當中與別人有糾紛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我們對于每件事情的看法也會有所區別。而對于事件當中的這一個人被那么多人圍堵,不小心殺了一個人之后被判了10年的刑,那么很多人都會覺得這一件事情沒有處理的非常得當,因為它是屬于一種正當防衛,如果他不反抗的話,那么很有可能被傷的就是他自己。
當然不管在任何時候,我們一定要遵守國家的相關規定,以及一定不能夠觸碰法律的底線,因為一旦觸碰了之后,會給我們自己的人生造成非常大的影響,以及我們在與別人產生矛盾的時候,一定要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式去緩解雙方之間的糾葛,實在沒有辦法的話,那么我們一定要請求法律的幫助,或者請求公安局警察的幫助。
關于量刑畸重的典型案例和量刑畸輕畸重是什么意思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