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工傷死亡人數計算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工傷死亡人數計算方法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 1、工傷事故率計算公式
- 2、工傷死亡賠償標準與計算方法
- 3、事故統計的計算
工傷事故率計算公式
工傷事故頻率=工傷事故次數/平均在冊職工數×1000。職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且經工傷認定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經勞動能力鑒定喪失勞動能力的,享受傷殘待遇。
公式是1:29:300。如事件總數為1000,則死亡或重傷人數計算方法為:1000÷330X1。輕傷人數計算方法為:1000÷330X29。無傷害人數為1000除以330X300。
TRIR=可記錄工傷數量*200,000/全年總工時 THIR=由工時損失工傷數量*200,000/全年總工時 工傷事故頻率和工傷事故嚴重率的上升或下降,是衡量勞動保護工作做得好壞的一個重要標志。
工傷死亡賠償標準與計算方法
1、工傷死亡賠償標準: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喪葬補助金: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這個標準同樣每年會有變化,每個地區標準不一樣。
2、法律分析:工傷死亡賠償待遇計算方式如下: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放。
3、2017年一次性工亡補助金:672320元 計算公式:33616元/年*20年=672320元 33616元為2016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一次性工亡補助金(1)標準:上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2)計算公式: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上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20。
事故統計的計算
安全事故發生率=(統計期限內事故總數/同期內事故的暴露人數)×100%。根據1962年第10屆國際勞動統計學家會議的建議,工業事故的事故率在數值上等于在統計期限內,事故總數乘上1000000除以同期內全體在冊員工的實際工時數。
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如下:傷亡事故、損失工作日、暫時性失能傷害、永久性部分失能傷害、永久性全失能傷害。其中傷亡事故指企業職工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急性中毒。損失工作日指被傷害者失能的工作時間。
傷亡事故統計計算方法傷亡事故統計計算有如下幾種方法:(1)千人死亡率:表示某時期內,平均每千名職工中因工傷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
關于工傷死亡人數計算和工傷死亡人數計算方法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