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來為大家解答土地征收新生兒補償標準這個問題,新生兒能分承包地么?去世的村民的承包地會收回嗎?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目錄
- 土地確權將結束,農村新生兒還能分到土地嗎?
- 一次性生育補助金標準?
- 新生兒能分承包地么?去世的村民的承包地會收回嗎?
- 新生兒出生當年要交農合嗎?
- 山東省福山區征收農民土地補償款具體標準是多少,具體都有什么屬于補償一類的?
土地確權將結束,農村新生兒還能分到土地嗎?
能,不過需要滿足一下三種條件。
1、農村有集體預留的機動地
什么是機動地?其實這個機動地是以前村委會分發土地時,預先留出的不作為承包地的少量土地,用來解決承包期內的人地矛盾問題,比如村里要修路的時候,用到了農民的地,然后農民又不想要補償,這時也可以機動地來補償農民。
如果集體有機動地的話,新生兒是可以申請土地的,但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畢竟這個機動地是用于解決承包期內的人地矛盾問題,進行土地調整,既解決了無地農民的土地問題,也有利于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的穩定。
2、依法新開墾的土地
根據當地的情況,取得合法的途徑,村集體通過開墾新的土地,這時村集體就有了新的土地資源,集體的土地也是農民的土地,如果有新生兒需要土地的話,可以從這些新開墾的土地分到一杯羹。不過這個需要申請。
3、有本村農民自愿放棄承包的土地
這種情況很少有,但是也是有可能的,比如家里只有一個獨生女,嫁出去了,戶口遷出去了,家里沒有人繼承土地承包權,所以這些土地將歸還給集體,這時候新生兒如果有需要的話就可以申請該土地了,或者宅基地被集體收回作為村集體的資產的,也可以被重新分配給新生兒。
一次性生育補助金標準?
1、生育保險基金以生育津貼形式對單位予以補償。補償標準為:女職工妊娠7個月(含7個月)以上順產分娩或妊娠不足7個月早產的,享受3個月的生育津貼;難產及實施剖宮產手術的,增加半個月的生育津貼,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個嬰兒,增加半個月的生育津貼;妊娠3個月(含3個月)以上、7個月以下流產、引產的,享受1個半月的生育津貼,妊娠3個月以內因病理原因流產的,享受1個月的生育津貼。
生育津貼以女職工產前或計劃生育手術前12個月的生育保險月平均繳費工資為計發基數。
2、生育營養補貼與圍產保健補貼,凡符合享受國家規定90天(含90天)以上產假的生育女職工可享受生育營養補貼300元、圍產保健補貼700元。
3、一次性生育補貼,原在單位參加生育保險的女職工失業后,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符合計劃生育規定生育時,可享受一次性生育補貼:流產400元、順產2400元、難產和多胞胎生育4000元,對參加生育保險的男職工,其配偶未列入生育保險范圍,符合計劃生育規定生育第一胎時,可享受50%的一次性生育補貼。
新生兒能分承包地么?去世的村民的承包地會收回嗎?
農民朋友都知道,農村的土地分配都是以家庭為單位來承包的,承包了之后,家所遵循的原則就是“減人不減地增人不增地”也就是說,家里有新生的嬰兒出生,是不會給他分配土地的,而家里有人去世,也不會說把他的土地給收回去。
新生兒出生當年要交農合嗎?
根據中國現行的相關政策規定,新生兒出生當年是不需要交納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農合)的。因為新生兒在出生后的一年內可以享受免費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包括常見的接種疫苗、體檢、常見病治療等。
同時,新生兒的醫療保險通常是隨著父母的醫療保險或社會醫療保險一起購買,屬于家庭醫療保險體系。因此,一般情況下,新生兒在出生當年是不需要單獨交納農合的。但是不同地區的政策規定可能會有所不同,建議具體咨詢當地的相關部門或醫療機構了解相關政策。
山東省福山區征收農民土地補償款具體標準是多少,具體都有什么屬于補償一類的?
你所提到的,土地被征收補償問題,它是有具體的法律和政策規定的。我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總結,以供參考。
一、征地的法定程序
1. *** 部門書面告知被征土地的村集體和農戶。
2.當地 *** 部門對擬征土地的現狀進行調查,調查結果由村集體、農戶、地上附著物產權人三方共同確認。
3.征求村民意見、組織征地聽證。
4.擬定征地文件,并上報、審批
5.張貼征收土地公告和征收土地的補償、安置方案公告。
6.就補償安置方案進行“二次”征求村民意見和聽證。
7.將修改后的補償安置方案依法上報并審批。
8.辦理補償登記手續。
9.支付補償安置費用。
10.交付土地。
二、土地補償事宜
補償項目:土地補償費、人員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費。
1.土地補償費=土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6-10倍。
2.人員安置補助費=需安置的農業人口數×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4-6倍。
3.地上附著物,一般為蔬菜大棚、房子等建筑物或構筑物,補償的建筑成本價,具體由省、自治區、直轄市 *** 規定。
4.青苗費,一般根據田地被征收時地上種的什么農作物為準進行補償,具體由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 規定。
三、房屋補償的疑惑
1.很多人會疑惑房屋的現有狀況會影響補償費的多少嗎?
精裝房和簡裝房、老房子和新房子、土木結構的房子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子,補償款肯定是不一樣的,拆遷方會依法對房屋進行評估,并把評估報告單交到老百姓手中,沒有疑議后,再執行。
2.作為房屋的承租人有什么說法嗎?
主要看租賃合同對此是否有約定,有約定的按約定,沒約定的按法定。如果尚在租賃期,則承租人對被拆遷房屋仍享有使用權,拆遷人應尋找周轉房予以過渡安置,雙方的租賃關系仍應保持,原租賃合同也應進行相應修改;如租期屆滿,承租人應無條件遷讓,并承擔拒遷的法律責任。
承租人可獲得的法定補償包括:停產、停業損失(前提是合法經營)、裝飾裝修費用、搬遷費和過渡安置費。
3.協議履行問題。如拆遷方不履行合同,可起訴對方,要求依約履行,拒絕履行的,法院予以強制履行。
四、補償費何時可以拿到?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5條明確規定:征收土地的各項費用應當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準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
五、安置補償哪些人可以拿到?
“以戶口為主,是否在被拆遷房常住為輔”。至于新生嬰兒、出嫁女、上門女婿等特殊主體是否有補償份額,還要看當地政策。
六、如何確認是不是非法占地?
先到當地 *** 官網查看一下有沒有相關的公示,沒有的話,可根據信息公開程序,申請 *** 信息公開。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