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鐵們好,相信很多人對非住房補償標準都不是特別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來為大家分享下關于非住房補償標準以及我家在城中村,但是是非農業戶口,拆遷可以進行補償么?的問題知識,還望可以幫助大家,解決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目錄
- 2021年東城騰退補償條件?
- 在農村常住的非農戶合法擁有農村房產,拆遷時應該如何補償?有哪些相關依據?
- 我家在城中村,但是是非農業戶口,拆遷可以進行補償么?
- 小產權房拆遷非本村居民如何補償?
- 中央對非村民歷史遺留下的危房拆遷有補貼嗎?是否有法律依據?
2021年東城騰退補償條件?
1.房屋騰退補償計算標準(1)房屋騰退貨幣補償=合法擁有房產評估價格+房屋裝修裝飾商定補償金額(或經評估確定的房屋裝修裝飾補償金額)
(2)房屋拆遷補償差價=合法擁有房產評估價格+房屋裝修裝飾商定補償金額或經評估確定的房屋裝修裝飾補償金額)-被騰退人獲得調換產權的房屋的評估價格2.房屋騰退安置費計算標準(被騰退人或承租人)房屋拆遷安置費=搬遷補助費+沒有提供周轉房情況下的臨時安置補助費+超過過渡期限的臨時安置補助費+非住宅房屋因停產、停業造成的損失賠償費。
在農村常住的非農戶合法擁有農村房產,拆遷時應該如何補償?有哪些相關依據?
在農村常住的非農戶合法擁有農村房產,拆遷時應該如何補償?有哪些相關依據?
農村宅基地的拆遷,有農村戶口和戶口不在本村以及非農戶口的來說,補償額度相差很多的。
1、有本村戶口的。有宅基地的使用權,有地上房屋的所有權。拆遷的時候補償的額度是最高的,土地補償費歸屬于村集體,安置費和地上房屋補償費是歸屬于村民的。也就是說,本村戶口的村民能夠享受村集體組織成員的所有待遇。唯一有些出入的就是地上房屋的補償費,茅草房、磚瓦房、危房的補償標準各不相同。
2、那些戶口不在本村的農村戶口或者是非農戶口。對地上房屋有所有權,根據“地隨房走”的政策,因為地上房屋的存在也連帶著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權。但是因為戶口的原因,您的宅基地使用權并不是實質上的。所以,在拆遷的時候,能夠爭取的只是地上房屋補償費。對于安置費來說,是沒有的;土地補償費是歸屬于村集體的。因此,對于這類情況的非農戶來說,所能享受的補償只有地上房屋補償費了。
3、經批準回鄉落戶的職工、軍人和其他人員申請建造住宅的,經批準回鄉定居的華僑、臺灣和港澳同胞、外籍華人申請建造住宅的。對于這類人口來說,既然可以批準建房、申請宅基地,那么就意味著其宅基地的使用權是實質性的,是受村委會和鄉鎮、縣級國土部門認可的,這也就意味著這類人口在農村拆遷時,也是能正常的享受安置費和地上房屋補償費的。雖然是非農戶口或者非轉農的情況,但是也是能享受村集體組織成員的待遇的。
因此,對于這個問題來說,還是要針對不同的情況做出不同的判斷的。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我家在城中村,但是是非農業戶口,拆遷可以進行補償么?
有三個原則。第一,城中村改造拆遷補償安置,采取產權置換和貨幣補償相結合的方式。宅基地上的房屋,原則上實行產權置換;非宅基地上的房屋,原則上實行貨幣補償。第二,城中村宅基地上的房屋,二層及二層以下為合法建筑,三層及三層以上為違法建筑。非宅基地上的合法建筑給予補償,違法建筑不予補償。第三,未經規劃、房管部門批準擅自改變房屋用途的,按原使用性質給予補償安置。合法宅基地上二層及二層以下建筑,按建筑面積拆一還一標準進行置換(建筑面積以國家認定的測繪機構實測結果為準)。2007年5月31日轉戶前城中村有宅基地的在冊戶籍村民,每個村民安置建筑面積不低于70平方米。2007年5月31日以后新增人口安置建筑面積,由各區 *** 根據本區實際確定。太原市宅基地上房屋拆遷貨幣補償標準為:2012年1月1日前,合法宅基地上二層及二層以下建筑為合法建筑,三層以上為違法建筑。考慮到歷史因素,三層、四層、五層分別按2007年建安成本價(800元/每平方米)的90%、70%、40%給予貨幣補貼;六層及六層以上不予補貼。2012年1月1日后新建的三層及三層以上部分不予補貼,不執行此規定者,依法拆除。三層及三層以上違法建筑不予補償。
小產權房拆遷非本村居民如何補償?
購買的合同無效,不會和本村村民享受同樣的待遇。不是本村村民只能拿到地上物的補償款。
小產權房是指在農村集體土地上建設的房屋,未繳納土地出讓金等費用,其產權證不是由國家房管部門頒發,而是由鄉 *** 或村 *** 頒發。小產權房并非法律術語,而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的稱謂。
該類房沒有國家發放的國有土地使用證,當然,也并無購房合同。關于小產權房被拆有沒有補償的問題,需要分情況討論。如果小產權房是屬于履行了審批手續的房屋,但是集體經濟組織在安置本集體村民過程中擅自擴大了銷售對象,由于根據現行法律和政策,非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不得購買在集體所有的土地上建設的房屋,因此買賣合同歸于無效。在此情況下,小產權房被拆是可以獲得補償的,但是應首先認定所涉房屋的所有權是屬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或者屬于宅基地使用人所有,拆遷安置補償的利益,只能由所有權人即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享有。如果小產權房是屬于違法建筑,根據《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22條第2款“拆除違章建筑和超過批準期限的臨時建筑,不予補償”的規定,屬于違法建筑的小產權房被拆時不能得到補償。法律依據:《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二十二條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拆除違章建筑和超過批準期限的臨時建筑,不予補償;拆除未超過批準期限的臨時建筑,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中央對非村民歷史遺留下的危房拆遷有補貼嗎?是否有法律依據?
現在很多城鎮居民都是辦理了農轉非而成的,所以這部分城鎮居民的父母在農村還有宅基地和農村住房,將來他們從父母那里繼承了農村住房,如果遇到農村住房的拆遷等問題應該如何處理,這種情況會得到同等補償嗎?
很大在城市里居住的人,厭倦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想要去農村買房居住,遠離喧囂。那么城市戶口是不是可以去農村買房呢?假如已經在農村擁有一套房屋,如果進行拆遷的話,非農戶口可以得到補償嗎?
城市戶口可以買農村房嗎?
答案是不可以的:
1、農村的房屋,是和宅基地一起進行轉讓的;
2、宅基地的轉讓,必須是符合申請條件的本村集體內的成員,才能受讓;
3、城鎮戶口,不能受讓農村的宅基地以及地上的建筑物。
一、宅基地使用權不能夠單獨轉讓,有下列的轉讓情況,應認定為無效:
(1)城鎮的居民購買;
(2)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購買;
(3)轉讓人未經集體組織的批準;
(4)向集體組織的成員以外的人轉讓;
(5)受讓人已經有住房,不符合宅基地分配條件。
二、宅基地使用權的轉讓必須要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轉讓人擁有二處以上的農村的住房(含宅基地);
(2)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內部成員轉讓;
(3)受讓人沒有住房以及宅基地,符合宅基地使用權分配的條件;
(4)轉讓行為征得了集體組織同意;
(5)宅基地使用權不得進行單獨轉讓,地隨房一并轉讓。
非農戶口農村房子拆遷有補償嗎?
在農村拆遷中一般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原有房屋的補償,二是針對戶口的補償。如果你是非農戶口那么也就代表你不是村集體成員,這樣的話針對戶口的補償你是享受不了的。
1、有農業戶口的能得到安置補助,沒有農業戶口的可能得不到安置補助。即使遷一個人回農村,也仍然是非農業戶口,也不會得到安置補助。
2、農村房屋拆遷,是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適用《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因此應當對農業戶口人員給予安置補助,非農業戶口人員一般沒有農村村民資格,不能享受農村村民待遇,因而不能得到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
3、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的安置補助一般是安置房,非農業戶口人員的房屋拆遷只能得到貨幣補償,而不能得到安置房。
我國現行的戶籍制度制約了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之間的流動。城市人口不能在農村買房,及使在農村擁有房產也不能受到法律的保護。如果進行拆遷的話,不能享有和農業人口相同的補償。
關于非住房補償標準到此分享完畢,希望能幫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