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民事欺詐賠償標準,以及民事欺詐會被判刑嗎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 1、詐騙精神損失費賠償標準
- 2、詐騙案中間人民事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 3、買賣合同欺詐賠償標準
- 4、詐騙賠償標準
- 5、民事詐騙罪怎么要求索賠
- 6、民事欺詐怎么處理
詐騙精神損失費賠償標準
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 (二)與他人同居; (三)實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五)有其他重大過錯。
欺騙感情精神損失費是沒有標準的欺騙感情如果侵犯了受害人人身權、人格尊嚴權等人格權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后果的,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法律主觀:受害人被犯罪分子詐騙可要求的賠償僅限于損失的實際數額。構成詐騙罪的,一般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法律分析:詐騙案子欺詐行為侵害自然人人身權益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受欺詐的一方可以主張精神損害賠償,被害人可以提起民事賠償。
法律分析: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詐騙案件并不屬于可以請求精神賠償的范圍,但被害人可以提起民事賠償。
合同詐騙不賠償精神損失,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一般只賠償物質損失。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一條第二款:對于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失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詐騙案中間人民事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法律主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的規定,詐騙案件中間人民事賠償標準應當以被騙人在詐騙案件中實際遭受的利益損失為限,即以被騙人的實際損失為賠償標準,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返還和賠償損失財產。
詐騙案件中的中間人如果明知是詐騙而參與的,屬于詐騙案件中的共犯,按照共犯追究刑事責任;如果有證據證明該中間人確實不知道這是詐騙,該中間人不承擔刑事責任,但是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個人詐騙公私財物2000元以上的,屬于“數額較大”;個人詐騙公私財物3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額巨大”。
詐騙案的中間人需要賠償受害人。詐騙案件中的中間人明知是詐騙而參與的,屬于詐騙案件中的共犯,按照共犯追究刑事責任;如果有證據證明該中間人確實不知道這是詐騙,該中間人不承擔刑事責任,但是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法律分析:有的,詐騙案件中的中間人有法律責任。
買賣合同欺詐賠償標準
法律主觀:合同欺詐的賠償標準:返還財產和賠償損害。合同欺詐行為的侵權民事責任,對于返還財產,可以由受害人主張,以有利于受害人為原則,決定是否返還,實現減少受害人“財產的損失和浪費”的目標。
并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一)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后,出賣人未告知買受人又將該房屋抵押給第三人;(二)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后,出賣人又將該房屋出賣給第三人。
不是合同標的額的雙倍,而是已付房款的雙倍,這是其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的不同之處。
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買賣交易存在有欺詐行為的,消費者可以要求經營者增加賠償,增加的賠償金額的標準是購買的商品或服務價格的三倍,對于賠償到五百元的,按照五百元計算。
詐騙賠償標準
1、個人詐騙公私財物2000元以上的,屬于“數額較大”;個人詐騙公私財物3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額巨大”。
2、法律主觀:詐騙罪被害人 的賠償金一般是依據詐騙行為對被害人造成的實際損失進行計算的,被害人可以另行 提起民事訴訟 請求賠償。
3、嚴重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數額分為5萬元、4萬元、3萬元、2萬元和1萬元五個等級;一般性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數額分為8000元、6000元、4000元和2000元四個等級。
4、法律上規定欺詐行為賠幾倍 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如果有欺詐行為,要對消費者進行3倍賠償,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新消法規定消費欺詐3倍賠償是獲賠的最低限度。
民事詐騙罪怎么要求索賠
1、在詐騙犯罪等刑事案件中,被害人要求民事賠償的的方式主要有二種:如果刑事案件尚未判決的,則被害人可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被告人賠償損失;如果法院已經判決的,則被害人應該另外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
2、如果法院已經判決的,則被害人應該另外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
3、法律主觀:被害人由于被告人(侵害人或侵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民事賠償,賠償標準一般是以實際損失(包括直接與間接損失)為限。
4、法律分析:詐騙罪一般是不可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賠償的。一般情況下,被害人只能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的物質損失,或因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的物質損失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賠償。
5、可要求公安機關追繳贓款,追贓不成功,受害人也可在判決后申請法院執行。
6、賠償標準一般以實際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為限。詐騙罪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就民事賠償問題雙方可以協商解決。
民事欺詐怎么處理
1、民事欺詐屬于可撤銷的民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可撤銷的民事行為是指民事行為雖已成立并生效,但因意思表示不真實,可以因行為人撤銷權的行使,使其自始不發生效力的民事行為。
2、法律分析:民事欺詐是一種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可以被受欺詐一方撤銷,自被撤銷時起,該行為就沒有法律約束力。有財產涉及將退還財產,有損害將支付損害賠償。
3、民事欺詐行為導致的法律后果是民事行為無效,從行為開始就沒有法律約束力。涉嫌詐騙罪的,需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4、具體處理的方法是: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可以收集相關的 證據 ,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對該欺詐行為予以撤銷。
民事欺詐賠償標準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民事欺詐會被判刑嗎、民事欺詐賠償標準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