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交通事故認定不清怎么處理,以及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交通事故責任無法查清如何處理?
一、 交通事故責任 無法查清如何處理? 近年來,在許多 交通事故 案件中由于事實不清或其他原因致使事故責任無法認定,公安交警部門很難確定雙方的責任。根據《道路 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 》第50條,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無法查清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證明,載明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當事人情況及調查得到的事實,分別送達當事人。 在司法實踐中,一般情況下對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情形,任何一方均需收集相關 證據 證明對方存在過錯,起訴后由法官根據雙方對事實的陳述和提供的證據等綜合情況進行判斷,這是法官自由裁量權的體現。在這種情況下只能 訴訟 至法院由法院根據實際情況判決雙方是否存在過錯及責任分配問題。如雙方都存在過錯,責任按過錯原則分擔;如均無過錯,再依據《 民法典 》關于公平原則的規定,由雙方承擔公平責任。因機動車都投有 交強險 ,如果損失數額較小,且理賠數額在保險理賠范圍內,受害人只要證明對方有過錯就能有保險公司賠償全部損失,不必證明侵權人責任大小。 但在有些交通事故侵權糾紛中,因種種原因難以分清雙方過錯,雙方當事人也無法舉證證明對方是否存在過錯,對這種案件如何進行處理呢?筆者認為,可以適用“優者危險負擔”原則,綜合分析車輛沖撞危險性的大小、危險回避能力的程度等因素,判決在速度、硬度及重量的方面存在更大危險性的機動車一方承擔主要民事賠償責任。 所謂優者危險負擔原則是指在道路交通事故責任中,在加害人與受害人具有同等過失的情況下,考慮到雙方對道路交通 法規 注意義務的輕重,按機動車危險性大小以及危險回避能力的優劣,分配交通事故的損害后果。 優者危險負擔原則,在我國現行法律和行政法規中并沒有這一概念,但在許多法律、法規中已經體現了優者危險負擔原則的要求。《民法典》規定,從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速運輸工具等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的作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 民事責任 ;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 從立法本意來看,衡量是否屬于高速運輸工具應以是否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為標準,而機動車作為一種現代化的交通工具由于本身的質量、體積及動力等影響,即使以較慢的速度行駛也會對周圍造成影響,這已在人們日常生活的經驗和許多的案例中得到印證。因此,對高速運輸工具的理解應是強調工具本身而不應著眼于是否高速,仍應當考慮關于無 過錯責任 的規定,從而按照《 民事訴訟法 》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4條第2款規定,適用 舉證責任 倒置,由風險大的一方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風險。 同時,《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根據學者的理解,就是“汽車比人優;車輛間則以增減速、控制力及最小徑回轉能力等性能上較好的汽車為優,或就速度、硬度、重量、大小等對他人汽車危險性較多之汽車為優者;而由優者來負擔危險。”具體到機動車與行人,兩者在行使通行權方面的地位事實上是不平等的。相對于機動車而言,行人明顯處于“弱者”地位。由于機動車比行人危險大,其注意義務就應當重,這樣在承擔民事責任時,機動車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在同等條件下承擔的責任就更重。因此,在機動車與行人之間發生的交通事故中,如果機動車一方無過錯而行人具有完全過錯,機動車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依優者危險負擔原則不能免責,而只能主張減輕自己的責任。道路交通安全法作為特別法,其實際上對其作了更進一步的明確規定,更進一步說明機動車應適用高速運輸工具,適用無過錯原則,從而適用 民訴法 和證據規則關于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另外交通事故已過錯原則為基本歸責原則,在處理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間交通事故時,如果非機動車一方存在過錯,法律還規定了過錯相抵的原則進行處理。 判斷優者的原則有:機動車優于非機動車,車輛優于行人,健全的成年人優于幼、老及殘疾人。車輛則以減速、控制力等性能較好,或以速度、質量、硬度、大小等對他人危險性較多者為優者。具體到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兩者在行使通行權方面的地位事實上是不平等的。相對于機動車而言,非機動車明顯處于“弱者”地位。由于機動車比非機動車危險大,其注意義務就應當重,這樣在承擔民事責任時,機動車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在同等條件下承擔的責任就更重。實行優者危險負擔原則,是為了貫徹公平責任原則,合理分配責任負擔,調整受害人和加害人之間的關系,體現了現代法治尊重生命的基本價值理念和“抑強扶弱”的基本精神。優者危險負擔原則,通過確定“優者”地位并讓其承擔相對更大的責任,有一定的科學性,我國法院在審判實踐中,充分考慮該原則,是必要的,符合社會公眾的一般期待和合理預期。 需要注意的是,“優者危險負擔原則”,不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關于“對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按按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規定的突破。而是對該規定的細化和深化,是在過錯原則基礎下的利益平衡。 二、無法查清的兩種情況 值得思考的是,在法院也無法查清事故責任的情況下,此類案件該如何審理,這里可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交通事故的損害后果與當事人的行為之間因果關系清楚,但事故責任無法分清。這里又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員、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在此種情況下,筆者認為,首先應按照機動車有責任的標準由 交強險賠償 ;超過交強險范圍的,再由雙方當事人按照公平原則分擔責任。二是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可直接根據民法典的規定,適用公平責任原則,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 2.交通事故的損害后果與當事人的行為之間有無因果關系并不清楚,事故責任更是無法分清。在這種情況下,法院應裁定駁回原告訴請,而不能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交通事故在責任劃分之前,雙方當事人應當及時維護好現場的環境,以防在認定人員在工作時加大認定難度。同時,交通事故的處理,雙方都應當積極配合執法人員的工作,促進案情的進展,減少必要的時間浪費。希望廣大駕駛員群眾進行安全駕駛。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不服怎么辦 應如何處理
當事人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不服怎么辦?下面,我們將為您詳細介紹如何處理該問題。
1.當事人對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有異議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送達之日起三日內,向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出書面復核申請。
復審申請書應當寫明復審請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證據。
2.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當事人書面申請后五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復審申請不予受理,并書面通知當事人。
(一)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受理的;
(二)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交通肇事嫌疑人的;
(三)適用簡易程序處理的道路交通事故;
(四)車輛駛離道路時發生的事故。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受理復核申請的,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
3.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自受理復核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對下列內容進行復核,并作出復核結論:
(一)道路交通事故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是否正確;
(二)道路交通事故責任劃分是否公正;
(3)道路交通事故調查認定程序是否合法。
審查原則上采取書面審查方式,但在當事人要求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認為必要時,可以召集各方當事人到現場聽取意見。
復核期間,任何一方就該事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受理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終止復核。
4.上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認為原道路交通事故事實不清、證據不充分、責任劃分不公或者調查認定違反法定程序的,應當作出審查結論,責令原辦案單位重新調查認定。
經審查,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認為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正確、責任劃分公正、調查程序合法的,應當作出維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的審查結論。
第五十五條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作出復核結論后,應當召集事故各方當事人,當場宣布復核結論。當事人不在場的,應當采用其他法定形式向當事人送達審查結論。
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只審核一次。
6.上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作出責令重新認定的審查結論后,原辦案單位應當依照本規定在十日內重新調查,重新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并吊銷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
重新調查需要檢驗鑒定的,原辦案單位應當自檢驗鑒定結論確定之日起五日內,重新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撤銷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
建議:交通事故的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有哪些規定?
一、交通事故的民事責任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在道路交通事故發生中所起的作用及其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一)因一方過錯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負全部責任;(二)因兩個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據其行為對事故的影響和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3)造成道路交通事故,各方均無過錯。如果是交通事故,各方都不負責。一方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另一方不承擔。
@2019
[img]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不服,應該如何處理呢
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不服的,那么可以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之日起三日內,向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請復核。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復核的時候需要提交證據,否則復核結果并不會改變。
【法律依據】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七十一條
當事人對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或者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證明有異議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或者道路交通事故證明送達之日起三日內提出書面復核申請。
當事人逾期提交復核申請的,不予受理,并書面通知申請人。
復核申請應當載明復核請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證據。同一事故的復核以一次為限。
交通事故認定不清怎么處理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交通事故認定不清怎么處理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