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來為大家解答2019糧價補償標準這個問題,2020糧補每畝多少錢?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目錄
- 2019年玉米面積預期下降,秋天糧價能漲到1.10元/斤嗎?為什么?
- 2020年糧價會漲嗎?
- 2020糧補每畝多少錢?
- 2019年稻谷保護價出臺,塵埃落定,農民如何才能獲得更好收益呢?
- 2019年下半年,糧價會漲嗎?
2019年玉米面積預期下降,秋天糧價能漲到1.10元/斤嗎?為什么?
據統計部門發出的玉米種植意向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玉米種植面積下降約3.1%,調減的面積約1900萬畝,由于東北主產區大豆生產者補貼高于玉米近200元/畝,使得農民改種意向比較強,東北地區調減的幅度也最為明顯。其中黑龍江地區玉米種植面積同比下降15.8%,下調的面積約為1500萬畝,吉林同比下降2.7%,面積約為170萬畝,遼寧地區同比下調2.2%,下調面積約為90萬畝。玉米種植面積的下調,意味著后期玉米總產量會縮減,再加上近期東北地區降雨量同比偏少,一旦旱情延續,那么將對后期玉米產量產生不利影響,玉米價格炒作會明顯升溫。2019年玉米種植面積預期下降,秋季新糧玉米價格能否漲到1.1元/斤?微塵微視界認為東北主產區很難實現,華北部分地區有望達到,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臨儲玉米進一步去庫存,后期市場關注焦點將在新玉米上,有利于玉米價格上漲在此之前,臨儲玉米是壓在市場的一座大山,每次到臨儲玉米拍賣時,現貨玉米價格往往會走低,經過2018年高強度投放后,臨儲玉米庫存量明顯降低,當前只剩下7900萬噸的量,這與2018年相比市場壓力明顯減少。也正是由于臨儲玉米去庫存效果顯著,使得市場對今年的臨儲玉米拍賣有了更多的期待,認為拍賣底價同比會提高150—200元/噸,單周投放量也會由去年的800萬噸降為300萬噸。通常情況下,臨儲玉米拍賣會在下半年新玉米上市前結束,有的甚至認為今年是最后一年臨儲玉米拍賣,后期將難有這樣的拍賣機會,市場關注的焦點會放在新糧上,需求企業采購的心態也會發生改變,這些變化是有利于玉米價格上漲的,在外部因素沒有明顯利空的情況下,2019年下半年新糧價格會明顯好于2018年。
二、玉米種植面積調減,加上春播再遇旱情,炒作天氣因素增加2019年大豆意向種植面積增長16.4%,其中東北地區種植意向明顯增加,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等地同比分別增長了28.4%、37%、14.2%和14.1%,大豆種植面積明顯增加,而今年玉米種植面積有所減少,下半年玉米總產量將有所減少。當前東北地區玉米春播接近尾聲,但也面臨著新的問題,吉林西部、遼寧西部以及黑龍江部分地區,降水量同比減少,多地需要面臨抗旱播種,后期出苗能否順利,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一旦降水量無法得到緩解,那么減產預期就會增加,相關行情炒作也會隨之而來,有利于玉米價格的上漲。
三、玉米深加工領域需求增加,但自身利潤有限,使得玉米價格上漲空間有限玉米飼料需求因受非洲豬瘟的影響,大概率會降低,業內預計2019年玉米飼料需求同比下降10%左右,后期隨著生豬價格明顯回暖,養殖戶補欄積極性增加,后期玉米飼料需求也會有所增長。市場上值得期待的是玉米深加工領域,它與飼企不同,下游銷量一直比較穩定,而且隨著玉米深加工領域不斷拓展,玉米需求量也會隨之增加,像東北地區,下半年有多個玉米深加工項目建成投產,本地消費量將有所增加,有利于玉米價格的上漲。當然也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大部分玉米深加工企業產品附加值偏低,企業利潤有限,這也制約著玉米價格的上漲空間,畢竟虧本的買賣不利于行業的發展。
四、玉米進口大概率增加,一旦進口配額全面放開,秋季新糧將無緣觸及1.1元/斤2019年玉米進口配額為720萬噸,如果按照往年的情況,玉米進口配額是用不完的,基本上只用不到一半的進口配額,但今年情況似乎有點變化,玉米產銷缺口擴大,內外價格差較為明顯,如前期進口烏克蘭玉米,到廣東港口的價格只有1600—1800元/噸,低于國產玉米價格200—300元/噸,加上貿易磋商大概率會加大玉米進口量,使得市場對進口玉米預期增加。還有就是4月18日WTO的一項裁定,認為我國對小麥、玉米、大米等農產品實行進口配額限制,有悖于自由貿易,后期大概率要調整玉米進口配額,一旦當前的進口配額制度被取消,那么國內需求企業會優先考慮進口玉米,國產玉米價格將難以上漲,那時不要說1.1元/斤,能夠達到0.9元/斤就很不錯了。
總之,在玉米種植面積進一步調減的情況下,后期玉米總產量會有所減少,原來有臨儲玉米庫存壓力,而2019年再一次去庫存后,臨儲玉米給市場帶來的壓力會明顯弱化,有利于玉米價格的上漲。不過由于華北、東北兩大產區所處的環境不同,玉米價格上漲的幅度也有較為明顯的差異,如山東局部地區突破1.1元/斤還是希望很大的,但黑龍江地區就基本上沒有希望,這是短期無法改變的現狀。對后期玉米價格影響比較大的還是政策導向問題,玉米進口配額是否全面放開,將是后期的市場焦點,一旦確定與國際市場接軌,那么下半年新玉米價格就基本上無緣1.1元/斤。
以上為微塵微視界對2019年玉米種植面積預期下降,秋季新糧玉米價格能否漲到1.1元/斤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多多指導交流。2020年糧價會漲嗎?
糧食降不降,關鍵看 *** 國儲糧,如果國儲糧不足,或者地方虛報大數,糧價肯定飛升。如果國儲糧充足,就不怕國際糧食大鱷狙擊.,漲價也不會大幅漲價,漲少也會慢慢回落。
2020糧補每畝多少錢?
指尖家是安徽省的,2020年的糧補標準還沒有出來,不過剛剛詢問了村部,今年的標準基本上和去年相同。主要就是農業支持保護補貼,按照每畝122.01元,去年指尖家里5.2畝多點,去年拿到642.99元補貼款。雖然不多,但是也是農村人的一筆收入。
不過雖然指尖所在的安徽省,還沒有明確2020年的補貼標準,但是基本上延續往年標準額度。雖然,各地補貼都沒有明細公布,但是補貼總額有上漲,2020年遼寧總補貼款41.5億元,相比2019年有上漲。
得益于大豆振興計劃,大豆補貼比玉米補貼要更多,以黑龍江為例,2019年大豆和玉米補貼分別為255元/畝和30元/畝,2020年玉米補貼有所增加,兩者差距縮小為200元。吉林2019年兩者分別為265元和86元/畝,遼寧則為270元和70元/畝,水稻則是80元/畝。由此可見,不同地區的不同作物的補貼不同,每年的標準也不同。
糧補也好,耕地保護也好,對于農村人來說都是一筆收入,當前種地收益不高,補貼也是調節糧價的一種方式。同時,我們要關注到一點,補貼直接發放給實際種植者,對于土地流轉的,需要進行事先協商確定。無論怎么說,2020年的糧補應該是穩中有漲,對此,你怎么看?歡迎留言討論。
2019年稻谷保護價出臺,塵埃落定,農民如何才能獲得更好收益呢?
2019年稻谷保護價出臺,塵埃落定,農民如何才能獲得更好收益呢?一直以來,關于稻谷的最低保護價的猜測就有很多,畢竟水稻托市保護價要是能高一些,農民種地心里也能有一些底氣,多少也能增加一些盼頭和希望。一周前,2019年的水稻最低保護價確定為與2018年保持相同,既2019年生產的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為每50公斤120元、126元和130元。那么這種形式下,農民如何種植水稻才能獲得更好的收益呢?
一、酌情調減水稻種植戶面積:目前的水稻市場是屬于供過于求的現狀,連續十年的水稻增產增收,讓市面及糧庫的水稻庫存加大,目前國家糧庫也正處于水稻去庫存的階段。很多農民不僅是要擔心2019年糧食的銷售問題,現在很多農民手里仍儲存著2018年的水稻,水稻的銷售不僅面臨著價格低,同時還面臨著滯銷的問題。在我們黑龍江石板大米產區也有很多農民因為各種市場因素大量存留著去年的稻谷未能銷售。所以在目前包地價格逐漸升高,水稻種植成本過大的情況下,可以適當調減水稻種植面積,減少旱改水的運作。
二、調整優化種植結構,還是由于市場存量過大,所以現在農民面臨著從“種糧、賣糧”到“種好糧”、“賣好糧”的觀念轉變,很多市場上常見的普通大米品種,由于口感和質量難以吸引消費者的目光,所以才產生了滯銷。未來銷售和種植收益,要加強稻谷品種的選擇,盡量選擇一些長粒及口感好的品種,同時適當發展鴨稻米、綠色大米的種植,在生產過程中盡量使用農家有機肥來提升稻谷的質量。
我們當地水稻產區在普通大米滯銷的情況下,鴨稻米和農家無污染的大米銷量還是不錯的,比普通大米銷售價格貴了近一倍以上。只要是產品質量好,很大一部分消費者還是愿意為高質量和健康買單。這也符合國家對于農業農產品供給側改革的方向。
三、拓寬產品銷售范圍:以往農民種植水稻,銷售價格的高低全靠市場來定,或者說是全靠一些糧食收購加工的大米加工廠來定,主動權掌握在別人的手中,最后是糧食加工廠和倒糧販子從中賺得了大部分的利潤空間,而農民的利潤被最大化擠壓。所以未來農民想提高效益,就需要盡可能擴大自己的產品銷售渠道,不單純依賴于加工廠的收購。如果自己種植的大米質量確實比較優質,農民可以自己打成包裝利用網絡渠道和親戚關系進行銷售。或是選擇一些城市的有采購需求的超市和餐飲終端,自己直接面對終端渠道,不僅能加快農產的銷售,還能獲得中間渠道的利潤。
在我們農村當地,很多種植大米的農戶,都自己印制了包裝,在當地的加工廠進行真空包裝,發動自己家孩子和親戚等多層關系,結合網絡或傳統等多種渠道共同銷售,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綜上所述,在2019年稻谷保護價出臺維持不變,同時市場稻谷庫存量比較大的市場環境下,農民想獲得更高的收益,必須從以上種植面積、種植結構、營銷渠道等多方面入手,才能獲得不錯的種植效益。大家認為糧食保護價格的出臺,農民應該如何應對?歡迎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2019年下半年,糧價會漲嗎?
關于糧價,至少在今年年內還是很難看到好的轉機的。
這兩年說起糧價,供給側改革是個不得不提的話題,而供給側改革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去庫存。所以,這兩年我們看到,玉米價格只要有上漲的苗頭,馬上臨儲庫存玉米就會鋪天蓋地的拍賣而出。2017年臨儲玉米出庫近6000萬噸,2018年出庫1億多噸,2019年截止目前也已經拍賣了1000多萬噸,這也是今年玉米價格一直漲不上去的原因之一。
而在小麥、稻谷市場雖然沒有玉米市場來的這么強烈,但龐大的庫存也一直是市場的一把利刃。
說完政策我們再看市場。毫無疑問今年的非洲疫情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
同樣以玉米為例,本身臨儲出庫就是一大壓力,又趕上養殖業需求低迷,情況就更糟一些,這導致玉米價格上漲的時間一直不斷的后移。
而小麥市場今年也是這樣,往年小麥是靠麩皮來盈利的,今年能保本就不錯了,面粉企業對小麥的收購也收斂了很多,目前市場上的價格基本都在托市價附近波動,加上今年小麥豐產,質量也高于往年,在供應充足的背景下,價格也很難漲上去。
以上就是對今年下半年的行情的一個簡單判斷,總體來看,經過兩年的供給側改革之后,整個糧食市場實際上是已經有所適應,糧價整體走勢有回暖的跡象,但今年不巧的是碰上了經濟的低迷以及非洲疫情,后市若養殖業能夠快速復蘇,不排除由玉米引領一波上漲潮。
文章分享結束,2019糧價補償標準和2020糧補每畝多少錢?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嗎?歡迎再次光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