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主觀犯罪客觀犯罪量刑區別,以及主觀犯罪和客觀犯罪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犯罪的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有什么區別
犯罪構成四要素:主體,客體,主觀方面,客觀方面.
主體→誰侵害;
客體→權益被侵害;
主觀方面→故意/過失;
客觀方面→如何被侵害.
舉例說明一下:甲14周歲,精神正常,因乙不讓其抄作業,打算將乙殺了,并想要將其殺死以泄私憤,準備了刀,甲對乙捅了數刀致乙當場死亡.
主體:已滿14周歲,精神正常的自然人甲→甲侵害
客體:乙的生命權利→乙的生命權利被侵害;
主觀方面:因乙不讓其抄作業,為泄私憤→故意;
客觀方面:非法剝奪了乙的生命→有剝奪乙生命權利的行為,剝奪乙的生命是非法的.
[img]犯罪主體客體,主觀客觀的區別是什么
1、犯罪主體
犯罪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自然人和單位。
2、犯罪主觀方面
犯罪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自己行為及其危害社會的結果所抱的心理態度。它包括罪過(即犯罪的故意或者犯罪的過失)以及犯罪的目的和動機這幾種因素。
3、犯罪客觀方面
犯罪客觀方面,是指刑法所規定的、說明行為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造成侵害的客觀外在的事實特征,是構成犯罪所必須具備的要件。犯罪客觀方面的要件表現為危害行為、危害結果,以及行為的時間、地點、方法(手段)、對象。
4、犯罪客體
犯罪客體是指我國刑法所保護的,為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社會關系是人們在生產和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慶系,包括物質關系和思想關系。
相互間關系:
主觀方面是犯罪嫌疑人對犯罪結果的主觀認識或追求的心理狀態,比如犯罪目的,犯罪動機,主觀方面分為故意和過失兩大類.。主體則是某一犯罪所要求的犯罪人必須具有一定的資格條件,比如 *** 罪,主體一般只能是男性。
客觀方面,是犯罪實際所表現出來的可以由外界判斷的.多指犯罪行為或犯罪結果,有時還有犯罪時間和地點等。客體則是犯罪所破壞或侵犯的由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
《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 第四十七條 公安機關對報案、控告、舉報、群眾扭送或者違法嫌疑人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門、司法機關移送的案件,應當及時受理,制作受案登記表,并分別作出以下處理:
(一)對屬于本單位管轄范圍內的事項,應當及時調查處理;
(二)對屬于公安機關職責范圍,但不屬于本單位管轄的,應當在受理后的24小時內移送有管轄權的單位處理,并告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扭送人、投案人;
(三)對不屬于公安機關職責范圍內的事項,書面告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扭送人、投案人向其他有關主管機關報案或者投案。
公安機關接受案件時,應當制作受案回執單一式二份,一份交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扭送人,一份附卷。
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在日常執法執勤中發現的違法行為,適用第一款的規定。
法律的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
法律分析:犯罪主觀方面是指行為人對犯罪行為所抱有的心理想法,比如故意,過失,無所謂等。不同的主觀方面構成的犯罪可能不同,所受的刑罰也可能不同。比如故意則對應直接犯罪按照刑法分則規定定罪量刑,過失則構成過失犯罪按照規定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無所謂的態度則對應間接犯罪。 犯罪客觀方面是指行為人犯罪的過程即犯罪所實施的方式,手段。相對應犯罪情節。犯罪情節是量刑的重要參考依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關于主觀犯罪客觀犯罪量刑區別和主觀犯罪和客觀犯罪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