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全國工資標準2014,以及全國工資標準最低的城市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 1、中國最低工資標準是多少
- 2、問2014年全國城鎮職工的年平均工資是多少
- 3、最低工資標準
- 4、最低工資標準 10年漲了兩倍多
- 5、最低工資標準,為啥那么“低”
- 6、2014年全國最低工資標準是多少
中國最低工資標準是多少
法律分析:我國的勞動法規定,由于經濟發展不平衡、消費水平不同,各地的最低工資的標準也不一樣。國家規定一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是按當地最低工資標準除以21.75天除以8小時算出的。國家每兩年就會調整一次最低工資標準。全國各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分兩檔。在第一檔里,上海的2190元最高。深圳的2030元和天津的1950元位于第二、三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八條 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 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最低工資規定》 第三條 勞動者依法享受帶薪年休假、探親假、婚喪假、生育(產)假、節育手術假等國家規定的假期間,以及法定工作時間內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視為提供了正常勞動。如果勞動者提供了超時勞動,或者勞動的場所、條件、方式、任務發生變化,使勞動者從事的勞動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體力、腦力等,即勞動者提供的是正常勞動范圍的超額勞動,勞動者的勞動應該得到額。
問2014年全國城鎮職工的年平均工資是多少
問2014年全國城鎮職工的年平均工資是多少?
答:更正錯誤,在崗職工平均工資57361元
最低工資標準
最低工資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其雇主(或用人單位)支付的最低金額的勞動報酬。最低工資不包括加班工資、特殊工作環境、特殊條件下的津貼,最低工資也不包括勞動者保險、福利待遇和各種非貨幣的收入,最低工資應以法定貨幣按時支付。。。
最低工資如何定
確定最低工資標準一般考慮城鎮居民生活費用支出、職工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職工平均工資、失業率、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據我國《最低工資規定》規定,最低工資標準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資標準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兩種形式。月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各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每兩年至少調整一次。
上海最高貴州最低
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上海最低工資標準全國最高,達到1820元,而貴州省最低工資標準為1030元,為全國最低。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2月1日起,深圳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1808元,僅次于上海,位列全國第二。西部各省區市中,新疆的最低工資標準最高,達1520元。該最低工資標準更高于東部發達地區浙江和江蘇等省。遼寧最低工資1300元,位于全國中游水平。
2015年遼寧省最低工資標準將達1800
2013年遼寧省最低工資標準上調15%以上,“十二五”期間我省最低工資標準將年均上調13%。
最低工資標準上調,同時帶來連鎖反應,公益性崗位人員工資、大學生見習工資標準也都隨之上調,一些低收入群體也受到影響,工資“水漲船高”。
最低工資標準 10年漲了兩倍多
最低工資標準 10年漲了兩倍多
北京市近日宣布,從4月1日起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屆時企業月最低工資將超過1700元。
近年來,全國各省區市多次上調最低工資標準,讓低收入勞動者分享經濟發展成果。但是,隨著經濟增速放緩,不少人開始擔心,最低工資調整過快,會增加企業負擔、影響就業。
當前的最低工資標準究竟是高是低?對就業有哪些影響?就過去10年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狀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進行了分析。
年均增長12.8%,地區差距大為縮小
課題顯示,最低工資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跑贏CPI。
2004年,最低工資標準各檔次平均值為386元,2013年增加到1139元,年均增長12.8%。就各省區市最高檔次來看,年均增長最快的是吉林省(15.5%)、陜西省(15.3%)、甘肅省(15%),即使年均增長最慢的浙江省、廣東省、海南省,也分別達到10.1%、9.5%、9.4%。
從調整水平看,2004年,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為廣州市(685元)、最低的黑龍江部分地區為(235元),最高是最低的2.9倍。各省區市中,廣東、上海、江蘇、浙江的最高檔標準在600—700元之間,北京等5個省區市的最高檔標準在500—600元之間,全國多數省份最高檔標準在500元以下。到2014年上半年,最高的上海市已達到1820元,最低的廣西部分地區為830元,最高的是最低的2.19倍,地區差距大為縮小。所有省區市最高檔標準,都在1070元以上。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相比,10年間的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長2倍以上,遠高于同期居民消費價格指數30%左右的上漲幅度,較好地消除了通貨膨脹對購買力的影響。
哪些地方的最低工資標準上調頻率快?課題報告顯示,2004年以來,按照《最低工資規定》“每兩年至少調整一次”的`要求,各地一般1—2年調整1次,10年間最多調整了10次(北京市)、最少也調整了4次( *** ),特別是2010—2013年間,絕大部分地區每年都會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近兩年,經濟下行,但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沒有停步。2013年,全國有26個省區市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達17%。2014年,全國有19個省區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為14.1%。相較2011年、2012年20%以上的調整幅度,調整幅度有所下降,順應了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變化。
與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比,增長并不算快
那么,當前的最低工資標準是高是低?
勞動工資研究所將最低工資標準與城鎮居民低保水平進行了對比。居民低保定位為保障個人最低的基本生活,最低工資標準除了保障勞動者個人外,還須保障其贍養人口。比較最低工資標準和當地低保標準乘以就業人口負擔系數,2013年31個省會城市中有20個省會城市在2倍以上,最低也達到1.35倍。這從一個側面證明,最低工資標準能夠保障勞動者及其贍養人口最低水平基本生活。
最低工資標準也達到了保障勞動者及其贍養人口基本生活的水平。城鎮居民消費支出,通常認定為“基本”的,主要有食品、衣著、居住、交通通信4項。各地最低收入戶基本生活支出乘以就業人口負擔系數、再加上個人社保繳費最低額,將其與最低工資比較,2013年25個地區10%最低收入戶勞動者及其贍養人口的基本生活支出之和,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最高檔。
不過,最低工資標準與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相比,增長得并不算快。總體上看,10年間最低工資占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比例有所下降。考察31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檔占上一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比例,從2004年的34%左右下降到2013年的30.5%左右,最高占比從2004年的50%左右下降到2013年的41%左右。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劉學民表示,由于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參照的主要是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不好通過國際比較判定占比是否合適。但是,相對比例的持續下降,至少說明最低工資標準待遇受益人群沒有能夠與在崗職工等群體實現同步增長。
增幅最快的省份,登記失業率反而好于全國平均水平
課題報告認為,目前沒有數據證明,過去10年間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對就業產生明顯不利影響。
與新增就業人數比較,2012年、2013年,經濟增長放緩,而就業新增人數有所提高,主要原因之一是經濟增長總量中就業彈性較高的勞動密集型經濟、產業結構中就業彈性較高的第三產業比重上升。而這一時期,最低工資標準上升也比較快。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當前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對于就業,包括勞動密集型企業、第三產業就業,沒有太多負面影響。
與登記失業率比較,近年最低工資標準的快速增長,并沒有帶來登記失業率的顯著變化。2004—2013年,最低工資調整頻率較快、調整幅度較大,但與此同時,城鎮登記失業率指標穩定在4.0%—4.3%之間。分地方看,過去10年最低工資標準最高檔年均增幅最快的吉林省、陜西省,其登記失業率反而連續多年好于全國平均水平。
劉學民表示,經過分析比較,2004年以來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節奏和增幅逐步加快,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既有經濟發展、勞動力市場變化的影響,也有 *** 部門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
近兩年企業勞動力成本壓力增大,有人認為是最低工資提高過快導致。劉學民介紹說,中國當前最低工資水平整體在適度區間內,對勞動密集型小微企業有影響,但影響范圍和影響程度都很有限。他強調,大多數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與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及在崗職工相比較表明,過去10年最低工資標準實現了較快增長,低收入工薪勞動者共享了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但最低工資仍有相當大的提高空間。不過,隨著經濟增速放緩,未來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頻率和調整幅度要更加審慎考量,在提高勞動者待遇的同時,通過出臺配套措施減輕小微企業的負擔。
;
[img]最低工資標準,為啥那么“低”
最低工資標準,為啥那么“低”
最低工資標準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每一輪調整,最為熱議的不是“增幅跑贏GDP”,而是“為啥還是這么低”。是的,在這個“加班雖易,加薪不易”的時代,面對一個屢被吐槽的最低工資,除了感嘆 “且行且珍惜”,更多的,或許是懷疑它的存在價值吧。
數據 廣東范圍內,僅深圳刷新最低工資標準
據不完全統計,進入2014年以來,全國已有重慶、陜西、深圳、山東、北京、上海、天津7個地區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
從最低工資標準的絕對數上來看,全國月最低工資標準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深圳排在第二位,分別達到1808元和16.5元。
除了深圳以外,廣東省其他城市,目前使用的仍是2013年5月1日起執行的最低工資標準。
其中,廣州市(包括花都、番禺、南沙、從化、增城)月最低工資為1550元;珠海市排在第二,月最低工資為1380元;而佛山、東莞、中山則以1310元排在第三。
名詞解釋:最低工資標準
按照《最低工資規定》,最低工資標準,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或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依法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
最低工資標準,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資標準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的形式。月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各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每兩年至少要調整一次。
算賬 最低工資標準是怎么算出來的?
按照《最低工資規定》,最低工資標準的測算方法如下:
一、確定最低工資標準應考慮的因素
確定最低工資標準一般考慮城鎮居民生活費用支出、職工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職工平均工資、失業率、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可用公式表示為:
M=f(C、S、A、U、E、a)
M最低工資標準
C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用
S職工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
A職工平均工資
U失業率
E經濟發展水平
a調整因素
二、確定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用方法
1.比重法,即根據城鎮居民家計調查資料,確定一定比例的最低人均收入戶為貧困戶,統計出貧困戶的人均生活費用支出水平,乘以每一就業者的贍養系數,再加上一個調整數。
2.恩格爾系數法,即根據國家營養學會提供的年度標準食物譜及標準食物攝取量,結合標準食物的市場價格,計算出最低食物支出標準,除以恩格爾系數,得出最低生活費用標準,再乘以每一就業者的贍養系數,再加上一個調整數。
以上方法計算出月最低工資標準后,再考慮職工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社會救濟金和失業保險金標準、就業狀況、經濟發展水平等進行必要的修正。
聲音 最低工資標準,該不該取消?
作為廣東省最低工資最高的.深圳市,2014年最低工資標準也僅為1808元/月。在吃碟腸粉都要10多元的深圳拿這點工資,恐怕只能租地下室、吃路邊攤,最多維持個基本溫飽。而在“用工荒”、“招工難”的情況下,這個工資根本招不到人。
對于這個“尷尬”的最低工資標準,出現了兩派截然不同的觀點。
取消派:不是把秧苗拔高,就能讓地變肥
著名宏觀經濟學者胡釋之認為,最低工資標準如果低于市場最低工資,對市場沒有造成干預,也就無害。既然如此,何必多此一舉,可以直接廢除。而制定最低工資標準,實際是意在對市場工資進行 *** 干預,強行提高市場工資,這就必然造成傷害。
最低工資標準干預的是自愿交易。1000元工資水平的工作,本來是雇主和雇工的自愿交易,本來是合法的,但因為有了最低工資標準,低于此標準就變得不合法,就要被 *** 強力禁止。顯然,這種強力干涉對交易雙方都造成傷害。
而這種干預的后果,就是企業會減少對那些最需要工作的人的需求,那些最經受不起失業打擊的人被迫大面積失業。說最低工資是最壞政策和最蠢政策不為過,它壞在傷害最弱勢的人,它蠢在傷害宣稱要保護的人。
簡單的說,利潤高的企業一般給的工資也比較高,但強行漲工資并不能帶來高利潤,就好比地肥的秧苗一般長得快,但不是把秧苗拔高就能讓地變肥。。
保留派:企業不應總在勞動報酬上打主意
全國總工會辦公廳主任李守鎮曾說過,實行最低工資標準是維護普通勞動者利益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勞動者在法定的勞動時間內從事正常勞動所得到的最低的工資標準。它是普通勞動者最基本生活的保險繩。企業的經營者應該集中精力調整產品結構、開發品種、調動職工積極性,而不是總在職工的勞動報酬上打主意。
雖然,老百姓的實際收入多少, *** 說了不算,但最低工資數額,卻是 *** 可以“決定”的——雖然也參考了經濟發展水平、企業承受力、物價水平等因素。最低工資的存在和調整,更重要的是體現了 *** 讓群眾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態度,同時也給勞動者和用工企業傳遞出這樣的信號—— *** 要“補短板、兜底線”,要保證工資跑贏GDP。
提醒 最低工資上調,要警惕哪些貓膩?
盡管今年以來,廣東范圍內只有深圳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但作為至少兩年一調的政策,調整是勢在必行。作為普通的打工仔,可要做好準備,警惕以下貓膩:
一、變“捆綁式”為“單項式”
最低工資調整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隨著最低工資的提高,加班工資的最低計算基數、社保費的最低計算基數也要提高。加班工資的計算至少應該以最低工資為基數計算,平時、休息日、法定節假日的加班工資,至少是最低工資標準按照小時或者天數折算后的1.5倍、2倍、3倍。
二、變“裸工資”為“裸收入”
2014年全國最低工資標準是多少
全國各省市最低工資標準均不相同。例如河南省一類行政區域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240元,陜西省一類工資區月最低工資標準1150元,浙江省最高檔的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470元。
關于全國工資標準2014和全國工資標準最低的城市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