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改字跡指的是對于已經存在的文書、合同、證件等文件進行修改、刪減、涂抹、涂改等行為。這種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但是涂改字跡是否犯法卻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下面我們來詳解一下法律規定以及相關案例分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6條規定,如果有人故意毀滅、偽造或者變造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這就說明了對于公文、證件等文件的涂改行為是犯法的。
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41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惡意隱瞞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導致合同無法履行的,對方可以解除合同。也就是說,如果在合同中出現涂改字跡,那么就有可能被認為是惡意隱瞞或者提供虛假情況,從而導致合同無法履行,進而被解除合同。
相關案例分析
案例一涂改車輛行駛證
2019年2月,一名男子將自己車輛的行駛證涂改,將車輛品牌、型號、排量等信息全部改動,而且他還涂改了車輛的發動機號碼和車架號碼。終,這名男子因為涂改車輛行駛證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一年。
案例二涂改合同
2018年,某公司與另一家公司簽訂了一份合同,但是在合同簽訂后不久,某公司發現合同中的價格有誤,于是就在合同上涂改了價格。結果,另一家公司認為這是某公司惡意涂改,導致合同無法履行,從而解除了合同。終,某公司因為涂改合同被判定為違約,并賠償了對方公司的損失。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涂改字跡是犯法的,不僅會被判定為違約,還可能會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因此,在簽訂合同、填寫證件等文件時,應該認真核對信息,避免出現涂改字跡的情況。如果不小心出現了涂改字跡,應該及時與相關部門或人員溝通,盡快解決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