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給大家聊聊關于工廠占用農村土地補償標準,以及2021年荊門沙洋耕地占用補償標準?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錄
- 村里修路占用了林地所有人的山場,村里應該給哪些補償?該怎么辦?
- 2021年荊門沙洋耕地占用補償標準?
- 村里面說是村村通修路,占地不給補償,這個合理嗎?
- 農村開礦占用荒地征收補償標準?
- 光伏發電占用土地賠償標準?
村里修路占用了林地所有人的山場,村里應該給哪些補償?該怎么辦?
當前,隨著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集體土地被地方 *** 征收屢見不鮮,而在基層,土地補償款的分配經常出現糾紛,為此,在明律師針對近年來接觸到的此類問題,專門進行了梳理和分析,供大家借鑒。
首先,依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其中,因土地所有權歸屬于村集體,所以土地補償費會直接補償給村委會。
而安置補償費和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助費才是直接補償給被征收的農民個人的。
所以,如果是因為修路占用山場,如果山場里有村民個人種植的林樹或其他作物等,對林樹的價值或其他作物的價值,是應給與補償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給村委會的土地補償費是有一定比例的,這部分比例也不宜過多。而具體的分配比例則要依據地方具體的征收補償政策了。目前全國已有16個省(區、市)制定了土地補償費分配管理辦法,對土地補償費的分配標準、使用范圍、核算辦法、審批程序作了相應規定,土地補償費一般按不低于70%至80%的比例分配給農戶,剩余部分留歸村集體經濟組織運營管理。所以從這個基數看,村委會能拿的土地補償費最多也就20%-30%。當然,這只是一個參考數,具體的則還是要看當地的補償政策了。
2021年荊門沙洋耕地占用補償標準?
1、征收耕地補償標準
(1)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3萬元。
(2)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萬元。
(3)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萬元。
2、征收基本農田補償標準
(1)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8萬元。
(2)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9萬元。
(3)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6萬元。
3、征收林地及其他農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8萬元。
4、征收工礦建設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體建設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6萬元。
5、征收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荒溝和未利用地平均每畝補償2.1萬元。
村里面說是村村通修路,占地不給補償,這個合理嗎?
公路村村通,在我們這兒己全部達到了。至于占農民土地,這是必然的。你想啊,原來鄉間土路,并沒有考慮通汽車,所以一般在3米寬左右。而今修成水泥路,跟據眼下形勢,當然要考慮通汽車,并且要考慮雙車相遇。所以所修村村通公路一般在5一6米。至于占地補償,還真沒聽到關于補償問題。原因是,大家都覺得這是國家惠民政策,功在千代。從剛開始申請到修路完成,大伙高興都來不及了,沒一人提出補償。關鍵是認為又不是占一家的地,大家均攤。還有認為地也不值錢了。
再有通往耕地的生產路,硬生生地將每戶耕地截去4米,使生產路由土路變為水泥路。大家不但不要補償,還十分高興。為什么,以后車好開了呀。
如今討論修路占地問題,問占地不給補償合不合理?以上談的也許是感情,大伙心甘情愿不要補償,也有認為村集體并不富余。
但如果從法律角度講,將會是另一種說法。土地雖說是 *** 歸集體,但使用權歸個人,你占去了,就剝奪了個人使用權。也許說大家的土地都占了。這也不應成為正當理由。原本是耕地,必競還三權分治,但一旦修成了路,路,卻是全民性質了。原本耕地,不經本人同意誰能走?而修成了路,不但外村人可以公開走,而且外省人,外國人都可以走。可以等同說,農民將有使用權的土地,貢獻給了國家。所以應當得到補償。假如有個別人,要求得到補償,也應是合法的。可向 *** 申請。但然,還要支持愿意奉獻的人。
農村開礦占用荒地征收補償標準?
開礦占用的荒地,等采礦許可到期,開礦結束后需要進行土地復墾,所以土地集體所有性質沒有變,土地還是歸原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
在采礦期間土地都是通過集體土地流轉的方式使用,每年向村集體繳納土地流轉金,荒山一般每年每畝流轉金600—1000元。復墾保證金由地礦管理部門收取,等采礦結束后專項用于土地復墾,不支付到村。
光伏發電占用土地賠償標準?
、各項征地補償費用的具體標準、金額由市、縣 *** 依法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規定。
2、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確定(有關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補償標準):按當地統計部門審定的最基層單位統計年報和經物價部門認可的單價為準。
3、按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補助費。原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的土地管理規定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