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2017年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標準,以及2017年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標準的優點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土地利用現狀分類2017
1、法律分析:新版《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即《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17),是2017年11月1日發布實施的,它規定了土地利用的類型及含義,將土地分為12個一級類、72個二級類。
2、收益高等。在2017年,土地利用現狀分類的特征是:收益高,集中分布在城區人流量大的區域,市場活躍,價值量大,附屬設施較多。土地是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氣、土壤與基礎地質、水文與植物以及動物。
3、土地030是城鎮村建設用地區的意思。我國土地類型繁多,也比較復雜,常見的有建設用地和農用地。國家為了進一步規劃土地分類,在2017年11月1日,國土資源部修訂了國家標準《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17)全文。
耕地類型有哪些
1、常用耕地 常用耕地:是指專門種植農作物并經常進行耕種、能夠正常收獲的土地。包括土地條件較好的基本農田和雖然土地條件較差,但能正常收獲且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可用耕地。
2、(5)菜地,指常年種植蔬菜為主的耕地,包括大棚用地。
3、五種耕地類型有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澆地、旱地、菜地。旱地 旱地是指無灌溉設施、依靠天然降水種植旱作物的耕地。
4、菜地菜地主要指常年以種植蔬菜為主的耕地,也包括了大棚用地,我國的菜地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區以及獨立工礦區附近,經過多年的培育,菜地土壤肥沃且土層深厚,種植蔬菜的效果比較好。
2017土地利用現狀分類的特點
1、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資源單元。是根據土地利用的地域差異劃分的,是反映土地用途、性質及其分布規律的基本地域單位。是人類在改造利用土地進行生產和建設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具有不同利用方向和特點的土地利用類別。
2、土地利用分類是區分土地利用空間地域組成單元的過程。這種空間地域單元是土地利用的地域組合單位,表現人類對土地利用、改造的方式和成果,反映土地的利用形式和用途功能。
3、我國土地資源利用類型的構成特點是可利用草地比重大。
4、對某些土地,形式分類和用途分類是從兩個方面進行評價,但實質一樣。如:形式分類叫林地,而用途分類叫林業用地。
2017土地利用現狀分類
收益高等。在2017年,土地利用現狀分類的特征是:收益高,集中分布在城區人流量大的區域,市場活躍,價值量大,附屬設施較多。土地是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氣、土壤與基礎地質、水文與植物以及動物。
參考《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17)文件,未利用地包括其他草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沿海灘涂、內陸灘涂、沼澤地、冰川及永久積雪、鹽堿地、沙地、裸土地、裸巖石礫地這11種二級類土地。
該標準按照土地用途、利用方式和覆蓋特征等將土地分為12個一級類、57個二級類和73個三級類,涵蓋了建設用地、農用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各類用地。
摘 要:通過ArcGIS軟件在土地利用現狀圖縮編中的具體應用,總結出一套較為可行、高效、方便的土地利用現狀圖縮編方法。
根據2017年11月1日發布、實施的《土地利用現狀分類》的相關規定,農村宅基地屬于建設用地的一種。《土地利用現狀分類》中對宅基地的定義為:農村宅基地是指農村用于生活居住的宅基地。
土地用途分類國家標準可以參照2017年11月1日發布實施的《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17),它對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進行了明確的劃分。
土地利用發展現狀分類標準
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如下:土地利用分類是區分土地利用空間地域組成單元的過程。這種空間地域單元是土地利用的地域組合單位,表現人類對土地利用、改造的方式和成果,反映土地的利用形式和用途(功能)。
該標準規定了土地利用現狀的總則、分類與編碼。該標準適用于土地調查、規劃、審批、供應、整治、執法、評價、統計、登記及信息化管理等工作。在使用該標準時,也可根據需要,在該標準的基礎上續分土地利用類型。
《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國家標準采用一級、二級兩個層次的分類體系,共分12個一級類、56個二級類。
土地利用分類有哪些 三大類:即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 八大類: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
2017年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標準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2017年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標準的優點、2017年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標準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