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刑事訴訟中止審理的條件有哪些
1、一)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出庭的;(二)被告人脫逃的;(三)自訴人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出庭,未委托訴訟代理人出庭的;(四)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中止審理的原因消失后,應當恢復審理。中止審理的期間不計入審理期限。
2、刑事案件中止審理的條件如下:審判過程中被告人身患重病無法出庭的;起訴后被告人逃脫,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繼續審理的;在自訴案件審理過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因不可抗力等因素致使案件無法繼續審理的。律師補充:延期審理與中止審理的區別有:時間不同。
3、自訴人、被告人得了精神方面的疾病或者其他嚴重疾病的。向法院提起訴訟之后,被告人逃脫了,導致案件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不能繼續審理下去的。在對自訴案件進行審理的過程中,被告一方失蹤的。因為其他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導致案件不能繼續審理下去的。
4、刑事訴訟終止審理的條件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5、一)、刑事訴訟法關于中止審理的規定 自訴人、被告人患精神病或其他嚴重疾病。應當裁定中止審理。起訴后被告人逃脫,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繼續審理的。應當裁定中止審理。在自訴案件審理過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應當裁定中止審理。在審理期間發現不宜適用簡易程序情形的。
刑事案件被告人患病可以延期審判嗎
1、如果是必須到庭的證人,可以延期審理或采取其他方式進行質證;如果是被告人,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繼續審理的,可以中止審理。中止審理的原因消失后,應當恢復審理。中止審理的期間不計入審理期限。
2、可以。申請延期審理是當事人的一項訴訟權利,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通過提交延期審理申請書,使法院推延開庭審理日期,可以有充足的時間收集證據,支持自己的訴訟請求,對抗對方當事人變更或增加訴訟請求,平衡當事人間的訴訟權利,平等地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3、被告人被刑事拘留民事訴訟只能延期審理,在被告人刑事審判結束后進行民事審判。
重傷案件能否取保候審
故意傷害罪,造成他人重傷者,應被判處三至十年有期徒刑。此類含有暴力性質且具有嚴重社會影響的犯罪,通常不予批準取保候審。唯在滿足特定法律要求的情況下,方能嘗試通過取保候審手段解決問題。
一般不能。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故意傷害造成他人重傷的,犯罪情節是比較重的,會被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緩刑的適用對象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所以,一般不能申請緩刑,也不能申請取保候審。
故意傷害造成他人重傷,犯罪情節是比較重的,一般不能申請取保候審,也不符合判處緩刑的條件。
然而,該法條并沒有清楚地排除重傷案件不適用于取保候審的可能性。因此,只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滿足上述取保候審的相關條件,即便涉及到重傷案件,他們仍然有權利提出取保候審的申請。然而,最終是否能夠獲得批準,則需要由司法機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和決策。
要想取保候審,必須符合取保候審條件才可以取保候審。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采取取保候審的。
刑事案件中止審理后恢復審理的程序
中止審理的恢復:當中止審理的原因消除后,法庭可以自行恢復審理。此外,檢察院也可以向法院提出恢復審理的請求。無論由哪種方式恢復,均使用原案件編號。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修改,若案件進入審判監督程序,需重新審判時,應由原審法院或上級法院重新組成合議庭。
中止事由結束后就可以向法院申請恢復開庭,大概一個月左右。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一審開庭一般程序 法院立案后,送達被告法律文書,一般情況下會給被告一個月的舉證期限。
中止審理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項制度,中止審理后恢復審理的,是不用民事裁定的,中止審理的原因消失后法院會主動恢復審理。
法律明確規定,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后,恢復訴訟。 在訴訟中止期間,人民法院和當事人都不得進行本案的各項訴訟行為。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后,應根據當事人申請,或由人民法院主動依職權恢復訴訟程序。
法律分析:中止審理的恢復是需要裁定。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后,恢復訴訟。在訴訟中止期間,人民法院和當事人都不得進行本案的各項訴訟行為。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后,應根據當事人申請,或由人民法院主動依職權恢復訴訟程序。
暫無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