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士兵犧牲的補償標準相信很多的網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因公殉職的烈士死后經濟賠償?也是一樣,不過沒有關系,接下來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士兵犧牲的補償標準和因公殉職的烈士死后經濟賠償?的一些知識點,大家可以關注收藏,免得下次來找不到哦,下面我們開始吧!
本文目錄
9級傷殘軍人撫恤金標準2019?
依據2019年7月底退役軍人事務部、財政部頒布的《關于調整部分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的通知》(退役軍人部發〔2019〕42號)網頁鏈接中的撫恤金標準是:因戰九級殘疾軍人13950元/年,因公九級殘疾軍人11210元/年(自己可以依據增加10%估算今年8月起的撫恤金標準)。
飛行員遇難賠償標準?
飛行員犧牲屬于烈士,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現役軍人死亡,根據其死亡性質和死亡時的月工資標準,由縣級人民 *** 民政部門發給其遺屬一次性撫恤金,標準是:烈士和因公犧牲的,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40個月的工資;病故的,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40個月的工資。月工資或者津貼低于排職少尉軍官工資標準的,按照排職少尉軍官工資標準計算。
獲得榮譽稱號或者立功的烈士、因公犧牲軍人、病故軍人,其遺屬在應當享受的一次性撫恤金的基礎上,由縣級人民 *** 民政部門按照下列比例增發一次性撫恤金。
2020年醫護人員因公殉職賠償標準?
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48個月至60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具體標準由統籌地區的人民 *** 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規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 備案。如果認定為工傷,還應當領到供養家屬撫恤金。你還可到當地的勞動社會保障部門查詢本地區的工傷保險規定。
因公殉職的烈士死后經濟賠償?
烈士和因公犧牲的,由縣級人民 *** 民政部門發給其遺屬的一次性撫恤金標準為: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40個月的工資。
美軍士兵陣亡后,家屬會得到多少撫恤金?
美軍士兵要想“陣亡”,可不是在戰爭中死亡就夠了,還要符合一系列審核指標,但凡死亡的時間、地方等因素有一項不符合標準,那就不算“陣亡”,哪怕美軍士兵晚死一分鐘。
不過話又說回來,美軍士兵陣亡后,拿到的補償絕對是相當豐厚的。
美軍“陣亡”的標準有多么嚴苛?在戰爭過程中,不是每一個死亡的美軍士兵,都能稱之為“陣亡”,下面來看看這一系列標準有多嚴苛。
陣亡的前提條件是“上級發布了作戰指令后”,也就是說,上級沒有發布作戰指令,士兵不管在巡邏過程中,或者正面跟敵軍展開火拼,亦或者被敵軍偷襲,如果不幸死亡,也不能算是“陣亡”。
在越戰期間,50多名美軍士兵正在一家舞廳中休閑娛樂,結果遭到北越武裝火箭筒襲擊,這批士兵非死即傷,但死亡的士兵卻不符合“陣亡”標準,因為當時這些士兵并沒有收到上級作戰指令,而且本身也處于休閑娛樂狀態,并非戰斗狀態。
如果上級發布了作戰指令,例如對A國基地發起進攻,但在進攻過程中,美軍士兵遭受到了其他武裝力量,例如C國軍隊,民間武裝部隊等等,美軍士兵即便死亡,也不能算是“陣亡”,被友軍誤傷也不算,只有跟戰場上被作戰指令規劃為敵人的人交火,如果不幸犧牲,才有可能被視為“陣亡”,但也只是“有可能”。
因為最嚴厲的一點是美軍士兵必須在交鋒過程中當場死亡,不管是戰斗人員還是后勤兵,或者是通信兵、醫療兵,也不管死亡地點是前線還是后方,同樣不管本方有沒有使用武器,但“當場死亡”的條件極為苛刻。
舉個通俗易懂的例子,某位美軍士兵被敵軍子彈擊中,在奄奄一息之際,不出意外就犧牲在戰場上了,但此時,本國醫療隊來了,一陣忙活后把這位士兵抬上擔架,打算轉移至后方醫院搶救,結果這位士兵剛躺上擔架還不到一分鐘就死亡了,那么此人就不算陣亡,而是被視為“其他原因”。
或者醫療隊就地對士兵展開治療,結果治療到一半,士兵咽氣了,這也不算陣亡,充其量就是“治療無效死亡”,當然重傷士兵到后方醫院救治,經搶救無效死亡的,更不能算“陣亡”了。
“陣亡”的最后一點要求是必須要能辨別士兵的身份跟臉,如果某士兵死亡后臉部受創嚴重,已經無法辨別,而且身份牌還丟失了,即便跟前死亡的士兵真的是此人,也只能算“失蹤”,當然,他的家人也不會收到陣亡士兵的一系列補償。
看到這里,可能有人會產生疑惑,“陣亡”標準如此嚴厲,難道舍不得補償金?
以美國參與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海灣戰爭來看,三次戰爭中死亡的美軍士兵大概為7179人,就算每人的補償金為50萬美元,也就35.89億美元,就算以20年間隔來算,每年補償金大概為1.7945億美元,而這7179人中,還有很多都不符合美軍陣亡標準,而在2020年,美國軍費開支就高達7780億美元,所以美軍為了省錢,才制定如此嚴厲的陣亡標準,這一說法是錯誤的。
既然不是為了省錢,那把士兵陣亡標準搞這么嚴格干嘛?在說出答案之前,先來看看幾個案例。
1942年3月27日,二戰美軍第39特遣艦隊司令威爾科克斯海軍少將,在乘坐航母艦隊前往歐洲途中,突遭暴風雨,悲催的意外溺水身亡。
1943年7月11日,二戰美軍第82空降師副師長查爾斯·基蘭斯準將,被美軍的防空炮誤擊身亡。
1944年7月25日,萊斯利·麥克奈爾中將在前線視察時,被自家戰機誤炸身亡。
1950年12月23日,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爾頓·哈里斯·沃克乘坐吉普,從駐漢城的第八集團軍司令部出發,在前往美第9軍第24師戰斗指揮所途中,軍用吉普跟韓國陸軍第二軍團運輸部卡車相撞,沃克將軍意外死于這場車禍。
諸如此類的案例非常多,還有排雷身亡,因戰友武器走火身亡,體弱病亡等等,為什么美軍高官的這些死亡原因如此一清二楚?
這就涉及到美軍的傳統作風,他們會派專人去調查士兵死亡原因,哪怕半夜打呼嚕死亡,也得寫清楚,這是為了方便總結教訓,比如某小隊集體死亡,他們為什么死亡,去執行什么命令,命令是否正確等等,最后總結是指揮問題、裝備問題、人員能力問題等等,這樣就能在后續戰爭中盡量避免重蹈覆轍。
而且在阿靈頓國家公墓,除了長眠的幾十萬普通士兵以外,也有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將,就算元帥跟士兵,他們的墓碑大小,占地面積也是一樣的,這也從側面說明,即便身居高位,死亡原因該是什么就是什么,一視同仁。
美軍士兵陣亡后,家屬能獲得多少補償金?如果一名美軍士兵符合陣亡標準,那么他的家屬得到的金錢包括軍隊補貼、撫恤金、保險賠付以及家屬生活補貼費。
1.軍隊補貼
士兵一旦陣亡,美軍相關部門就會立馬給其家屬一筆死亡補貼費,以示慰問,這筆錢是最快的。
軍隊補貼根據士兵的軍銜、職位、服役年限等多方面來計算,一般普通士兵的死亡補貼費在10~20萬美元之間。
2.撫恤金
一般而言,死亡士兵的撫恤金是年薪資的6倍,普通士兵大概在35~40萬美元之間。
3.保險賠償金
美國士兵在入伍時,就會自動加入相關保險計劃,除非個人主動退出,不過基本沒人這么干,普通士兵陣亡,保險公司大概會賠50萬美元左右。
4.家屬生活補貼
陣亡士兵的配偶每月可以領取約1100美元的生活補貼,如果沒有改嫁,這筆錢可以一直領取至死亡,如果改嫁再組建家庭,則這筆錢終止。
陣亡士兵的子女每月可以領取400~500美元的補助,成年后補助減少1/3,如果子女屬于求學階段,則每年還能領取1200美元的教育資金。
除了以上的金錢補貼之外,陣亡士兵家屬在醫療、住房等方面也有一些優惠政策。
如果士兵沒有陣亡,而是傷殘歸國,那么根據傷殘等級,士兵每年也能領取不錯的生活補助資金,如果傷殘等級低到不影響就業,有關部門也會提供一些崗位,或者提供機會讓傷殘士兵去學習各種技能。
——END——
關于士兵犧牲的補償標準的內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