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鐵們,大家好,今天由我來為大家分享體制內人員補償標準最新,以及廠里上班因過敏辭職有補償嗎的相關問題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謝謝大家了哈,下面我們開始吧!
本文目錄
農村退養補償標準
每月118元,2014年12月31日前,年滿60周歲及以上在崗或離崗的鄉村醫生,按其執業服務年限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補助標準為每執業服務滿一年每月給予生活補助15元,不滿一年按一年計。2014年12月31日前,年滿45周歲未滿60周歲,現在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村衛生室執業的在崗鄉村醫生,執業服務到年滿60周。
視同繳費階段,你認為國家應不應該給予個人賬戶現金補償
視同繳費階段,你認為國家應不應該給予個人賬戶現金補償?哈哈,這個問題還是比較有趣的,也符合我的實際情況,實際對于視同繳費年限,國家在計算養老金是有補償機制的,但不是補償到個人賬戶,而是采用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辦法來進行補償。
由于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全面推行,是在國發(1991)33號文件,即《國務院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下發之后,即從1992年1月正式開始實施的,部分地方是從國發(1995)6號,即《國務院關于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從1996年開始實施的,因此在養老保險制度沒有實施之前,按照相關文件的規定,凡是國家承認的連續工齡或是工作年限,都要視同為繳費年限。所謂的視同繳費年限,其實就是對沒有實際繳費的連續工齡或是工作工齡的一種補償,這種情況在國有企業中存在,在機關事業單位中也存在。
我自己也是如此,我過去曾經在機關工作,在機關工作之前,當過民辦教師,參軍入伍,后來分配到學校,后來又調動到黨政機關工作,所以具有20年左右的視同繳費年限。我上次因為要轉移組織關系去復印個人檔案,才發現我的養老金計算單,從上面可以看出我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只有幾百元錢。因為在38年的繳費年限中,視同繳費年限占了多數,加上在繳費年限中,由于過去工資基數低,繳費基數也比較低,平均繳費基數只有2000元左右,計入個人賬戶的資金很少,所以個人賬戶養老金就比較少。
像我這種情況的人其實也是比較多的,很多在1992年之前參加工作的國有企業工作人員,2014年10月之前參加工作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或是2014年之前從機關事業單位辭職到企業工作的人員都存在這種情況。由于這種情況有點和2014年10月之后,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比較相似,也是處于新老兩種退休制度的過渡期。按照國發(1997)26號文件,即《國務院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精神,凡是在該文件下發之前參加工作,在文件實施之后辦理退休的人員,也就是既有視同繳費年限,又有實際繳費年限的人員,除了發給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以外,還要發給過渡性養老金。
對于具有視同繳費年限的人員,之所以要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其實就是考慮到那些具有視同繳費年限的人員,因為沒有實際繳費,導致個人賬戶資金余額少,個人賬戶養老金比較低的實際而作出的一種補償性質的安排。而個人賬戶養老金是由個人賬戶來支付的,但視同繳費的人員由于個人賬戶是實賬管理,如果提高個人賬戶養老金,就必須要從財政拿出真金白銀來充實個人賬戶,而由于沒有相應的制度和法規作為支撐,存在操作上的不確定性,所以采用過渡性養老金的辦法來作為補償渠道,這屬于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問題,所以操作起來更簡單方便。
在進行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時,有一個界限,就是視同繳費超過25年的人和25年的人,在計算視同繳費系數時,這是有一定的差別的,視同繳費低于25年以下的人員,從各地的規定的計算系數來看,一般都是按照140%的繳費系數來計算的,這個140%的視同繳費系數,實際和實際按照140%來繳納養老保險,從理論上來講幾乎是一樣的,只是用來計算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使用,不包含用來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仔細算下來按照140%的視同繳費系數,計算的過渡性養老金實際要超過個人賬戶養老金,所以這種補償辦法,其實比補償個人賬戶還要劃算,支付的方式不由個人賬戶來支付,而是由統籌賬戶來統一支付。
綜上所述,實際上視同繳費個人賬戶偏低,在計算養老金時雖然不是采用直接補償個人賬戶的方式,但采用過渡性養老金的方式也是一種補償措施,而且補償后的養老金對個人而言更為有利。
廠里上班因過敏辭職有補償嗎
沒有補償!工作環境過敏,不能適應崗位是你自身原因,不是廠里和你主動解約!
是你的體質不能適應工作,所以沒有補償!
體制內基層辦事員的痛苦和無奈有哪些
基層工作10年,體會最深的痛苦和無奈是:
1.沒權力,擔子重。基層單位的小小辦事員,每天火急火燎,跑上跑下,沒有錢、物、人的使用權,卻還必須操著為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命。鄉村振興,每周必須下村,走訪慰問農戶,尋找農村發展突破口,我一個小小辦事員,說真的很無奈!
2.干得多,收入少。每天朝八晚六,周六保證不休息,周天休息不保證。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上面還有千雙眼瞅著盯著你,手里的千把錘時刻準備招呼你。干最多的活,工資收入卻成反比,很心酸。
3.晉升難,憋得慌。人情關系不擅長,嘴皮子難張,悶頭苦干數十載,一看還是科員一小枚。工作能力有,經歷夠,可要升職,這般又哪夠,滿眼都是荒唐淚,全心皆是癡人夢。
4.難溝通,不理解。群眾自有自己的一套,認死理,法規文件難聽進,時時有爭吵,動輒電話鬧 *** 。領導不理解,自以為工作很簡單,認為你偷懶不上心,實力已經盡全力,無奈事多任務重,輕重緩急難分清。
5.想考走,知識舊。常年基層呆,眼界學識已落后,別的本事沒學,扯皮的本領倒不少,可惜遴選考試講站位、拼文筆、比架構,哪樣都不占優,想考走,蹉跎一年又一年。
6.有聚會,不敢去。同學聚會不敢去,畢竟冷暖惟自知。工作環境在鄉村,收入從來都是下游,哪還有心情參加聚會,罷了罷了。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