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參戰部隊副班長補償標準相信很多的網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在部隊有哪些溫暖人的瞬間?也是一樣,不過沒有關系,接下來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參戰部隊副班長補償標準和在部隊有哪些溫暖人的瞬間?的一些知識點,大家可以關注收藏,免得下次來找不到哦,下面我們開始吧!
本文目錄
- 艱苦地區的部隊生活到底有多艱苦?
- 在部隊有哪些溫暖人的瞬間?
- 一線作戰部隊是什么意思?都是由哪些單位構成的呢?
- 美軍士兵因公因戰事命亡,美國 *** 、軍隊會給予哪些優待和賠償?
- 解放戰爭我軍哪個縱隊殲敵最多?
艱苦地區的部隊生活到底有多艱苦?
我哥在 *** 呆了八年。講幾個他的故事吧。
2013年,我高三。刷題到半夜,看著旁邊堆起來的復習資料,頓時感覺茫茫人生,好像荒野。拿起手機翻通訊錄給我哥打了個電話。平常他是我的正能量天使,第一時間想到了他。
聽了一陣我的抱怨,他說,你知道我昨天晚上干嘛去了嗎?我好奇,他說,守尸體。
*** 那邊的地理環境大家都知道,地形復雜,地勢險要。那天一輛貨車載了八個人,在上山的途中翻車了。車跌落山谷,車上的人無一生還。人民 *** 光榮地承擔了下山找尸體的任務,我哥就是其中之一。 *** 那邊有很多無人區,前不著村后不著店。他們把尸體從山下弄上來之后,已經天黑了。 *** 有狼,為了防止尸體晚上被狼吃了,人民 *** 又光榮地承擔了看守尸體的任務。
十二月的 *** ,荒郊野外,他們生了一堆火。對面是一閃閃的綠色,狼眼睛發出的光芒。而旁邊是八具尸體。
我當時覺得,我沒有資格抱怨。
他探親假回家帶我去游樂場。他神色淡定去蹦極,我扭捏著不敢。他說經歷過那么多次生死一線間,寫了好幾封遺書,這個有保護的娛樂項目算什么。
2008年 *** 的時候,他就在那里。每天提心吊膽到最后橫豎一條命。他說按照要求,在出任務前寫好遺書,雖說沒有抱著必死的心態,但每次都有要當烈士的準備。他說每次安全回去撕遺書的那種感覺,撿了一條命,活著就僥幸。
他看到電影里夸張的槍戰場面都會冷笑,他經歷過的比這艱險,只是沒有電影里那么有視覺沖擊力。
有一次一個走私團伙販賣一樽金佛,他們接到任務去攔截追捕。他說哪有電影里那么淡定,子彈打在你腳下的時候,腦子里都是空白,只是機械地在完成接下來要做的動作。死亡是多么嚴肅的課題,哪有人能夠真正把生死置之度外。
中國的艱苦地區,社會也不太安定。艱苦地區的部隊不僅要面臨嚴峻的地理環境和資源匱乏,更重要的是要承擔更多的責任,面對更險惡的社會環境。
自然的艱苦容易克服,人心叵測才是真正艱苦。
在部隊有哪些溫暖人的瞬間?
在部隊這個戰斗的集體中有很多溫暖人心的事情。七十年代的滅火戰斗都是靠人工去拼搏,沒有如今的高噴車,只是一條水帶前面戰士們組成水槍陣地打水滅火。遇到特殊火場那更是危險多多,所以,戰斗員們都會相互扶持堅持克服困難完成任務。我們中隊有一天半夜接到報警求助,有一棟物資倉庫發生大火,到達現場后火勢已經在房頂處冒煙燃燒。我們立即登上房頂進行滅火救援,寒冬臘月東北天氣滴水成冰房頂是坡形,有一戰士腳下一滑從上面往下滾落下去。有二層樓房高的下面是亂七八糟的鐵架子,我正好在房頂的下邊位置,聽到那個聲音知道有人失重摔下來了。我抬頭一看人正往下翻滾呢,我用腳踩住一個位置一下撲住他,慣性把我們兩個推向房頂下的邊緣。我一把抓住供水的水代,房頂上的戰士也反映非常快,緊緊的拉緊水帶不讓住下滑。我們總算沒有掉下去,雙腿已經在空中盤旋著。我倆被大家拉上來,死神擦肩而過,那名戰士抱著我就哭了。其實這樣的危險事故在我們身邊時有發生,也沒有當回事。第二年我要回老家結婚時,在我的桌子上面放有一個不銹鋼的飯鍋。這在當年可是緊缺高級商品,市場上是買不到的。后來才知道是這位戰士從家鄉哈爾濱托人專門為我買的。我即高興又不好意思,太貴重了每月只有七元人民幣津貼的戰士是難以承受的。我把錢放在他的帎頭下面,他知道后眼睛紅紅的又送了回來。后來戰士復員回家工作了,但是那個飯鍋一直使用到露水才換掉,那個情意永遠不會忘記。
一線作戰部隊是什么意思?都是由哪些單位構成的呢?
所謂一線作戰部隊,僅從字面意義上來解釋,就是相對于二線、三線作戰部隊而言,倘若真的存在三線作戰部隊的話。
戰爭年代,與敵方作戰,處于最前沿的部隊,當然是一線作戰部隊了;后方縱深地帶隨時機動待命,準備奔赴前沿的部隊,算是二線作戰部隊了;提供綜合支援保障,供應前方官兵糧彈補給的,原則上就稱為三線作戰部隊了。
那么,和平年代,東西南北中戰區的陸軍集團軍、水面艦艇和潛艇部隊、火箭軍各個發射旅、航空兵戰轟機部隊等,無疑都是一線作戰部隊,隨時準備防范來襲的敵人,并給予膽敢來侵略的敵人以迎頭痛擊。
相對于一線作戰部隊,我軍的聯勤保障部隊、戰略支援部隊,包括武警部隊等,原則上講這些稱不上一線作戰部隊,所以將其歸類于二線作戰部隊,應該沒有多大的爭議。
此外,省軍區、市軍分區、各級武裝部、以及預備役、民兵等,這些也都不是一線作戰力量,但是也是很重要的后續梯隊,似乎又和二線作戰部隊對不上號,但又實實在在的能夠在戰時由國家動員迅速提供并轉化為兵力,其中涉及到國家的國防戰斗動員能力。
因此,上述單位,包括預備役和民兵等,完全可以將其歸納為三線作戰部隊,當然,這僅是作為軍迷個人的認知而已,不知此說是否能夠成立,只是將其大膽地撰寫出來。
綜上,一線、二線、三線作戰部隊什么的,都是平常所說而已,真正爆發了大規模的戰爭,可能需要整個國家眾志成城,方能戰勝強敵,這個時候整個國家就是一個整體,一個大的戰區。
此時,國內所有的力量都將積聚到戰爭上來,各司其職,干好本職工作,有時一線、二線、三線就不一定分得那么仔細了,只有形成合力,全民參與戰爭,一切以打贏為主,事實上沒有什么前后方之分了。
美軍士兵因公因戰事命亡,美國 *** 、軍隊會給予哪些優待和賠償?
大家經常可以從美國大片當中看到,美軍陣亡后會被埋葬在一處公墓當中,而且還會有美軍相關負責人與儀仗隊進行鳴槍與悼念儀式,而事實上美國 *** 對于陣亡美軍不止儀式上的優待,而且還有政策和財政上的補助。
當一名美軍陣亡后優待如下:
第一,依法支付10萬美元(免稅)的陣亡撫恤金。
通常在24小時之內經審核后支付,對于受益人是未成年人的,美軍財務部門在收到驗證文件后30個工作日內發放,而陣亡撫恤金是一次性支付的。
第二、支付在兵役合同期內的所有剩余未支付的工資和相關津貼。
包括合同剩余工資、假期補助、旅游補助、住房補貼等費用。
第三、對于使用美國國防部產權住房的陣亡軍人,不但發放合同內的住房補貼,如果成家的,家人可以獲得一年的房屋使用權。
第四、獲得最高不超過50萬美元的軍人保險理賠費用。
其中包括最高40萬美元的軍人身故保險費用(SGLI)和最高10萬美元的致殘意外保險費用(RCSBP)。
第五、對于入伍時間達成一定年限的陣亡軍人,如果購買了幸存者福利計劃補助類保險(SBP),只要配偶不再婚,配偶就可以終身每月領取該軍人應得退休金的55%作為補助。如果配偶再婚,則補助轉而發放給子女。
第六、對于參與了蒙哥馬利GI法案(MGIB)的陣亡美軍,將最多獲得4.7萬美元的補償。
MGIB法案是旨在在役軍人接受再教育的一項教育補助法案,以入伍第一年減少1200美元軍餉為代價換得的再教育補助。
第七、對于參加社保的陣亡美軍,美國的社保局將按一定比例一次性補助陣亡美軍配偶,對于嚴重依賴社保的陣亡美軍父母,將按一定比例給與社保補助。
第八、對于陣亡的美軍軍人,美國退伍軍人管理局將提供最多2000美元的喪葬補助,如果被批準埋葬在美國國家公墓,則喪葬費用全程報銷。
第九、對于符合條件的陣亡美軍軍人,可以被批準埋葬在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旁邊著名的阿林頓軍人國家公墓。
第十、陣亡美軍子女和配偶可以享受45個月的教育補助直至全日制學業結束,而配偶同時還可以享受為其1年的所得稅減免。
第十一、陣亡美軍配偶和18歲以下子女可以享受36個月的同軍人保險價值的醫療保險。
第十二、陣亡美軍家屬可以在美軍基地或美軍特許商店進行購物,當然這些商店的商品價格要比外面的便宜許多。
而類似的小型福利與社會保障福利還有更多,總之美軍在善后的福利保障方面已經竭盡全力,不但福利覆蓋配偶,而且還覆蓋了子女與其父母。而這些待遇豐厚的保障,也一定程度上為激勵美軍士氣,解決美軍后顧之憂提供了幫助。
(馬克原創,謝點關注)
解放戰爭我軍哪個縱隊殲敵最多?
那必然是華東野戰軍第四縱隊,三年殲敵20萬。
一、陶勇其人
華野第四縱隊,也就是后來的三野23軍,首任軍長是大名鼎鼎的陶勇中將。
陶勇(1913-1967)
1913年陶勇出生于安徽霍邱縣,原名叫張道庸,1929年參加革命,歷任班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務,跟隨紅四方面軍參加了長征。
西路軍西征失敗后,陶勇輾轉千里回到延安,經過短暫的學習休整,組織上派他去新四軍工作。
抗戰期間為了便于游擊和隱蔽,他根據自己的名字“道庸”起了個諧音化名,就叫“陶勇”。
于是他就以這個名字聞名中國了。
抗戰期間陶勇擔任新四軍2支隊4團長,開辟了跨越江蘇揚州和安徽天長兩地的蘇皖邊抗日游擊區,參與了著名的黃橋戰役、車橋戰役、天目山戰役,以及多次的反掃蕩、反清鄉斗爭。
解放戰爭期間,陶勇擔任華野4縱隊司令,并迅速成長為粟裕大將最器重的指揮員。
解放戰爭時期的粟裕
二、揚威陸海
相比于許世友等名將,陶勇的名字不那么“出圈”,但在軍內可是大大的有名,人送外號“陶老虎”、“拼命三郎”,他和他的縱隊有一項殊榮是其他人不能比的:
從1946年起,四縱參加華東地區大小戰役120多次,是真正打滿全場、百煉成鋼的部隊。
陶勇也因此成為了粟裕手下大將三猛將之一(另兩個是葉飛、王必成)
從蘇中七戰七捷到萊蕪戰役三天消滅五萬人,再到孟良崮“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再到聞名中外的豫東、濟南、淮海戰役,華野每逢硬仗,必用第四縱隊!
粟裕這樣的寵愛四縱,也讓陶勇成為了解放戰爭中殲敵數量最多的指揮官之一,在部隊大發展之前,四縱常年只有2萬人,而且在敵人心臟地區活動,很難有擴編的機會,但是三年戰爭下來,四縱居然取得了殲敵20萬人的好成績!
1949年渡江戰役前夕,英國軍艦紫石英號不顧我方警告,非法滯留在長江上,試圖阻撓我軍渡江。
在多次交涉無果后,毛主席指示:炮擊英國軍艦!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紫石英號事件!
從此后,外國軍艦在長江上耀武揚威的時代成為了歷史!
而下令開炮的,就是時任23軍政委的盧勝中將,坐鎮指揮的當然就是軍長陶勇了。
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1月,英國成為了第一個承認新中國合法地位的西方國家.
盧勝(1911-1997)
曾經不可一世的紫石英號
三、鏖戰朝鮮
23軍于1952年底進入朝鮮正式參戰,與他們交接防務的是大名鼎鼎的“萬歲軍”38軍。
軍火商之友、戰爭狂人范弗利特指示美軍對23軍的陣地狂轟濫炸,送上一份“見面禮”——1萬發炮彈、14顆凝固汽油彈、以及61噸航空炸彈。
范弗利特
此后,美軍又對23軍駐守的205高地發起沖鋒,戰士們用血肉之軀阻擋著美軍的坦克、飛機、炮火和步兵集團沖鋒。
而這次行動最終成為了一大笑話——范弗利特動用大量先進武器和坦克、飛機,對205高地發射了上百噸炮彈,付出了150多人的代價,最后才發現駐守在這里的志愿軍僅有30幾個人。
四、“打遍全球”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國際局勢風云變化,特別是中蘇關系空前緊張。
23軍從朝鮮歸國后,接受的新任務是開赴黑龍江邊境一帶,做繼續打大仗的思想準備,在最前線保衛祖國的領土。
1969年1月25日,蘇軍出動70多人、數輛裝甲車、攜帶先進武器,悍然沖擊我邊防重地珍寶島,并開槍射擊我巡邏戰士。
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23軍邊防部隊的戰士們組織還擊,打壞一輛蘇聯坦克并殲敵100余人,打傷50多人,取得了不錯的戰果。
23軍戰士繳獲的蘇聯坦克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珍寶島事件!
此后多年,中蘇關系一直緊張,23軍駐守邊境,時刻保衛著祖國北疆的安全。
走過南方三年游擊戰、穿越抗日的硝煙、走過解放戰爭、朝鮮戰爭和珍寶島自衛還擊戰,最終因為中俄關系的改善、邊界領土爭端的解決,23軍于2003年被裁撤,正式走入了歷史。
他們也成為了我軍唯一的一支和美、蘇、英三國軍隊交手且都獲得勝利的隊伍。
致敬偉大、光榮的23軍!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