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是指在校大學生或畢業生通過線上或線下渠道獲取的短期、高額度貸款。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校園貸逐漸成為了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法律風險。
首先,校園貸存在著高利息、暴力催收等問題。一些不法借貸機構通過虛假宣傳、欺騙等手段吸引學生借貸,并在貸款利息上大肆斂財。一旦借款人無法按時還款,就會遭受暴力催收甚被敲詐勒索。
其次,校園貸涉及的法律問題也不容忽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規定,借貸雙方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和誠實信用原則,簽訂合法、有效的借貸合同。而一些校園貸機構往往會采用虛假宣傳、過度收取利息等手段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從而導致借貸合同無效。
那么,校園貸是否犯法呢?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只有在以下情況下,校園貸才會被認定為非法行為
1. 利用虛假宣傳等手段欺騙借款人,或者違反借貸合同約定收取高額利息;
2. 采用暴力催收、敲詐勒索等手段,侵犯借款人合法權益;
3. 涉及洗錢、非法集資等違法行為。
因此,借款人在選擇校園貸機構時,一定要慎重選擇,并仔細閱讀合同條款。同時,學校也應加強對校園貸的管理,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風險意識,共同維護借貸雙方的合法權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