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杭州廚余垃圾回收補償標準這個問題的一些問題點,包括杭州垃圾分類新標準已報批:干、濕垃圾統歸為易腐垃圾, 你怎么看也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來為大家分析分析,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如果解決了您的問題,還望您關注下本站哦,謝謝~
本文目錄
- 目前國內垃圾分類處理真的好難嗎
- 垃圾分類有意義嗎
- 今年底溫州城區中小學、幼兒園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你怎么看
- 杭州垃圾分類新標準已報批:干、濕垃圾統歸為易腐垃圾, 你怎么看
- 說說垃圾分類這件事,如何正確的垃圾分類呢
目前國內垃圾分類處理真的好難嗎
如果只是大致的分個類其實并不難,難的是很多大類的分類里還有很多細小的分類。比如說紙類屬于可回收垃圾,但是像餐巾紙這些因為可溶性太強是屬于不可回收垃圾。而且在扔廚余垃圾的時候,最好是將廚余垃圾倒進易腐垃圾的桶內而將塑料袋扔進可回收垃圾的桶內……這些就加大了垃圾分類的難度。還需要注意的地方不止這些,但即便是這樣也要做好垃圾分類。因為做好垃圾分類對后續垃圾的處理很有幫助。
就比如拿易腐垃圾來說,杭州銳阿科技有專門處理易腐垃圾的一套設備,而且在杭州蕭山南門農貿市場也建立了一個菜場寶易腐垃圾處理站,這套菜場寶設備專門處理菜葉、爛掉的水果,將它們轉化成有機肥料,能夠做到市場垃圾80%以上的減量化。而做好垃圾的處理的要求首先需要我們做好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有意義嗎
近期,全國興起的垃圾分類活動,震蕩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可以說垃圾分類是必須且無奈之舉,至少在中國大地上,還是破天荒的頭一次。
記得10年前第1次到日本旅游,發現日本的商品包裝絕對屬于過度包裝(相對于同時期的國內包裝程度來說)。上世紀80年代,我們國家在包裝上,可是引領著世界的環保潮流?。ń^不夸張)而那個時候在美國和日本及發達國家,都已經開始廣泛的應用塑料袋和以石油為原料制造的難以降解的包裝材料。
我國80年代可見的是這樣一些場景:
糕點都是用油紙包著,外面套著薄紙殼,然后兩盒一疊用紙繩(這里必須給個大大的贊,這種繩子是用薄的牛皮紙搓起來的紙繩?。┮焕Α⑹忠惶峋蚈K了。那時候人們管這種糕點禮盒叫菓子。一般逢年過節去送禮串門,基本上是左手兩瓶酒,右手兩盒果子。買肉也是用油脂一包,紙繩(紙繩幾乎是那個時代的標配)一捆,隨手扔進自帶的布兜里。
買化妝品更是環保的讓人驚訝。那時可沒有各種各樣的塑料瓶包裝。在我的印象里化妝品基本上只有一樣~雪花膏。家里條件好一點的,會成瓶的買。而包裝的瓶子也很有意思。是一種類似乳白色的玻璃材質,也就是說他和我們的玻璃酒瓶,瓷碗是一樣的~是無機材料(這無疑是比較環保的)。絕大多數人家會將一個空瓶重復利用很多年。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東西叫蛤蜊油。記得小的時候經常被風吹到手臉裂口,這時大人就會買回來一個蛤蜊油,中間的防裂油倒是沒什么特別的,淡白色有一股淡淡的芳香而且對手腳裂口有特效,之所以叫蛤蜊油,那是因為真的使用白蛤蜊的殼,做成包裝,記得對孩子來說,把蛤蜊油打開、抹完后再嚴絲合縫的扣回去,真的是個技術活(笑)!
那時買米買油都是去供銷社糧店。記得那時買米時,幾乎家家都是用白棉布縫制的米袋裝米(這種棉布袋子是成袋買白面時的包裝袋,大多為50斤一袋,很少有小包裝的),買幾種米,就拿幾個米袋子……裝完米用麻繩一系,或者放在自行車后座上,或者兩袋米往自行車橫梁上一搭,騎著就回家了。再回頭看看今天的大米機會都是用塑料袋包裝,油也是用塑料桶,但是米和油吃完后,又幾乎沒有人會重復的利用,這看起來是小事,但是全國每天要扔成千上萬個紙袋和塑料桶。
記得小時候家里的盆,幾乎除了一種搪瓷盆(洗臉盆),就是洗衣服用的大鋁盆。真的是很少見到塑料制的日常用品。現在再看看今天國外的流行包裝趨勢是什么?仿佛又回到了我國80年代廣泛應用的紙袋或者是重復使用的袋子(自帶)。
這可不像是我們經??吹降脑O計潮流的回歸,而是人們已經意識到塑料制品的危害,并秉持著一勞永逸的決心,毅然返回了環保材料的懷抱。但這個返璞歸真的選擇看起來容易,過程卻是極其痛苦的。在2019年,除此我國已經宣布停止接收來自國外的任何洋垃圾。在看似一個簡單的聲明,卻給已經嬌生慣養的發達國家敲響了警鐘。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我國接收了不計其數的外國洋垃圾,雖然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我國工業原料不足的缺口,同時也在對這些垃圾進行工業原料轉換的過程中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甚至有些污染是不可逆轉的。那么現在擺在發達國家面前的垃圾處理,就已經是迫在眉睫了。甚至很多國家 *** 抱怨,他們已經快被垃圾給淹沒了……這也是長期將垃圾向其他國家的輸出,導致這些發達國的垃圾自處理能力嚴重不足!
那么現在都有哪些比較流行的垃圾處理方式呢?
一是回收利用,在這方面美國,等發達國家做的還是不錯的。例如我們現在所穿的抓絨沖鋒衣等,這都是由塑料瓶為原料制成的(大概十幾個瓶子就能做一件衣服)。但回收再利用的瓶頸在于塑料瓶的瓶蓋,和平身還有商標分,屬于不同的塑料材質,要將其再分類……這道工序還沒有機械設備可以完成,因此在人力成本高的驚人的發達國家無疑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提醒一下:以往都是很多空塑料瓶子直接壓縮成一個立方體,直接出口到我國及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不但轉嫁了加工,分揀成本,還帶來了污染。)當然一些鐵鋁銅一類的金屬材料的回收、加工起來會比較簡單。但有一類最麻煩的就是電子產品,雖然它們被稱為“城市礦山”,但由于一塊電路板上集成了幾十種不同材質的原料,這就為回收再利用和同種材質的提純加工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和不可避免的污染。在我國某些專門處理這類電子版的村落通過原始的加熱溶解的方式,造成了嚴重的重金屬污染,給身處其中的人們帶來各種不治之癥。
二是填埋。根據我國規定的日處理規模能力分級表:一級1200噸/日;二級500~1200噸/日三級200~500噸/日四級200噸/日(以下)例如:北京地區就有一級填埋場6個和二級填埋場6個。整個北京地區的日前來處理能力為14,000噸,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這意味著為此投入的人力物力,要遠大于這個數字。垃圾填埋場一般采用“分層覆土填埋”的方式對垃圾進行處理,填入一層垃圾再填蓋一層黃土,這樣很有效的降低垃圾的污染。建造垃圾填埋場也和建房是一樣的,但更有計劃性,并要慎重考慮多種因素的影響,建設程序包括:選址、設計、施工、填埋廢物入場條件、運行、封場、后期維護管理、污染物控制、監測。如果實行垃圾分類以后,樂觀的估計垃圾數量最低是腰斬。而且填埋后的垃圾會不斷的產生廢濾液,甚至是某些混合的可燃氣體,這些都是需要持續投入的。
三是焚燒。就是將垃圾在高溫爐中充分燃燒,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熱量,世界各國也將產生的熱量普遍用于發電和供暖。美國西屋公司和奧康諾公司聯合研制的垃圾轉化能源系統不但可以將濕度達7%的垃圾進行焚燒,焚燒效率更是高達95%,而且通常的做法是將高溫轉化成蒸汽,用于民間采暖及大規模發電。但焚燒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有害氣體,這也將是未來垃圾焚燒處理需要突破的難點。
四是堆肥。就是借助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對生活垃圾進行無害處理的方法。將堆積起來的生活垃圾,整體保持在70度進行發酵,通過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將垃圾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的養分。最終將其轉化為用作肥料的腐殖質。但有一個問題是,長期堆肥過程中會造成土壤板結和地下水質惡化等影響……所以,堆肥很難進行大規模的展開,這也是在處理過程中的監測及隨機調節最為復雜的一種處理方式。
所以垃圾處理過程中的垃圾分類及回收,整個垃圾處理環節中耗能最小,也是能最快轉化附加價值的過程,而之后的無論是填埋,焚燒,還是堆肥都會不同程度的,造成環境的破壞和污染。會讓我們秉承“垃圾就是放錯地方的寶貝”這個理念,全力做好垃圾的分類……正可謂,“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今年底溫州城區中小學、幼兒園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你怎么看
溫州積極響應號召帶頭實行垃圾分類,給全國做出了示范。
其實,全國各地很多大中小城市和農村也都行動起來了,都逐步走向垃圾分類。
其他還沒有行動的城市和農村應該盡快落實垃圾分類時間表、路線圖。
杭州垃圾分類新標準已報批:干、濕垃圾統歸為易腐垃圾, 你怎么看
跟現有的垃圾分類保持一致,好評。
目前看來是延續了現有的綠色垃圾袋的易腐垃圾,每月贈送綠色垃圾袋還會持續。
家庭里比較容易養成習慣,廚余和果皮丟綠色里的,其他分成一類。
紅色的危險物質也比較容易分,主要是電池之類的。
不容易的是藍色類垃圾從黃色中分離出來,太難太難。還是要靠小區大爺大媽的回收體系,能撿出有用的東西來;回收系統保持較好的價格體系,這個自主分揀模式就能一直運行。
說說垃圾分類這件事,如何正確的垃圾分類呢
近日在家大清理,很多沒用的東西就被清理出來,廢品該賣的賣,該扔的扔,但是到了處理某一種垃圾,我遲疑了——舊內衣。
?????對于廢舊的內衣,尤其女士內衣,不知道別人是怎么處理的,問我最好的朋友,她說就這樣扔了??墒俏矣X得這屬于個人隱私,隨便一扔好像不太妥當。我們樓下的垃圾桶,是沒有分類設置的。每天都有拾破爛的人來翻找的,垃圾桶又是沒有底的,來翻的人為了方便,索性把桶拿起來挪到旁邊,他好盡情地仔細地把每個垃圾袋捅破,找出他需要的東西就走了,當然是不記得把垃圾桶放回去的。剩下的就一片狼藉地堆在地上,蒼蠅密密麻麻,看著讓人毛骨悚然。而附近狗特別多,有些非寵物類狗狗就去接著刨垃圾堆,我一想到自己的內衣要是被狗狗翻出來暴露在 *** ,嘸……好恐怖??!
?????猶豫啊,不丟吧,家里也沒地方放,丟吧,也沒人專門回收衣服。思來想去,我把衣服袋子用膠帶緊緊封好,在外面貼上一張字條,醒目地標上“舊衣”。我想,這樣那些翻垃圾的人看到是對自己無用的,就不會去捅破了吧。也就能避免想象中的恐怖景象了。
?????深深體會到垃圾分類的重要,當然平日生活中我也算小心的,生活垃圾放一邊,廚房垃圾放一邊,而對于腐爛的水果和蔬菜,我會切得碎碎的倒進廁所下水道,這樣避免了腐敗食品吸引蒼蠅,而大多數人是不會管這些的,他們覺得垃圾桶就是裝垃圾的,有的人買來魚就在垃圾桶邊開膛破肚,弄出來的內臟就丟在路邊,那股腥臭味,讓過路人無不掩鼻。
?????地球,這個我們唯一賴以生存的星球,我不好說什么我要為環保做多大貢獻的高調,我只想說,與人方便,自己方便,我們每個人在處理垃圾的時候細心一點,環衛工人也會輕松些,大家都開始對垃圾分類,整個垃圾處理系統才會更高效地為我們服務。那么身邊的環境自然也就越來越養眼了,大家的心情不是更愉快些嗎?
當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在社會化、市場化等方面開始新的嘗試,但是覆蓋面不高,工作推進難度較大。
研究發現,當前垃圾分類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法治滯后,且缺乏操作性
當前社會通常把垃圾分類投放視為一種公益行為,以鼓勵為主。對垃圾分類沒有設置基本的底線,法律缺位,缺乏相應的懲罰措施和約束機制。
(2)居民垃圾分類認知度不高
多數市民分類意識不強,多數居民對垃圾分類知識了解不夠全面深入。居民對社區的宣傳設施視而不見,不少人存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
(3)生活垃圾治理成本費用機制缺乏
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不完善、收費主體不統一、征收標準過低,收費的強制性和規范性不夠強,未能體現“污染者付費”原則。
(4)財政投入未能覆蓋垃圾全生命周期
城市公共財政對垃圾分類未能給與高度支持,僅停留于“清運”層次,未及真正的無害化處理,遑論分類。
(5)資源化、產業化水平低下
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經營能力羸弱,盈利水平低,產業鏈殘缺,市場發育不健全。垃圾分類之后,再生資源缺少出路,通過市場機制帶動回收產業效果不顯著。
(6)垃圾治理的共識基礎薄弱
居民和市政環衛部門之間缺乏信任,沒有合作。兩者陷入囚徒困境,互相抱怨。
垃圾分類的幾個關鍵點
(一)多方著力,破解居民的“高意愿、低行動”難題
通過多年的宣傳普及,一些城市居民垃圾分類知識有所知曉,但是仍然存在“高意愿、低行動”現象。知而不行是大多數居民存在的問題。研究發現,垃圾分類行為的實現取決于三大因素:主觀因素、客觀條件和 *** 性措施,即情境因素、行動便利性以及個體的認知和態度。
宣傳教育固然能夠解決認知層面的問題,但是從認知到行動,需要一系列的轉化環節和外部因素。在個體方面,第一階段需要解決從認知到“說服”的問題,即“我知道”但是“我不聽”;第二階段需要解決從接受到行動的問題,即“我同意”但是“我不做”。
創新擴散理論提出,創新事物的累積擴散程度總體呈S型曲線形態,即一開始只有少部分的先驅創新者(2.5%)和早期采用者(13.5%)接受,接著早期大眾開始接受(34%),再接著晚期大眾開始接受(34%),最后還有約16%的“遲緩者”較晚甚至永遠難以接受(見下圖)。在創新擴散的前期,迅速累積10~20%的“早期采用者”將可能成為創新擴散的關鍵轉折點。
把居民的垃圾分類認知變成行動,需要多方著力,著力點可概括為:法治的壓力、市場的拉力、輿論的推力。通過建立健全法制,強制約束垃圾投放行為;通過經濟手段激勵垃圾分類,包括對高標準分類的獎勵和垃圾收費;通過營造健康文明的社區環境、傳遞正能量、樹立正確榮辱觀等方式,形成良好輿論氛圍。
當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在社會化、市場化等方面開始新的嘗試,但是覆蓋面不高,工作推進難度較大。
研究發現,當前垃圾分類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法治滯后,且缺乏操作性
當前社會通常把垃圾分類投放視為一種公益行為,以鼓勵為主。對垃圾分類沒有設置基本的底線,法律缺位,缺乏相應的懲罰措施和約束機制。
(2)居民垃圾分類認知度不高
多數市民分類意識不強,多數居民對垃圾分類知識了解不夠全面深入。居民對社區的宣傳設施視而不見,不少人存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
(3)生活垃圾治理成本費用機制缺乏
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不完善、收費主體不統一、征收標準過低,收費的強制性和規范性不夠強,未能體現“污染者付費”原則。
(4)財政投入未能覆蓋垃圾全生命周期
城市公共財政對垃圾分類未能給與高度支持,僅停留于“清運”層次,未及真正的無害化處理,遑論分類。
(5)資源化、產業化水平低下
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經營能力羸弱,盈利水平低,產業鏈殘缺,市場發育不健全。垃圾分類之后,再生資源缺少出路,通過市場機制帶動回收產業效果不顯著。
(6)垃圾治理的共識基礎薄弱
居民和市政環衛部門之間缺乏信任,沒有合作。兩者陷入囚徒困境,互相抱怨。
垃圾分類的幾個關鍵點
(一)多方著力,破解居民的“高意愿、低行動”難題
通過多年的宣傳普及,一些城市居民垃圾分類知識有所知曉,但是仍然存在“高意愿、低行動”現象。知而不行是大多數居民存在的問題。研究發現,垃圾分類行為的實現取決于三大因素:主觀因素、客觀條件和 *** 性措施,即情境因素、行動便利性以及個體的認知和態度。
宣傳教育固然能夠解決認知層面的問題,但是從認知到行動,需要一系列的轉化環節和外部因素。在個體方面,第一階段需要解決從認知到“說服”的問題,即“我知道”但是“我不聽”;第二階段需要解決從接受到行動的問題,即“我同意”但是“我不做”。
創新擴散理論提出,創新事物的累積擴散程度總體呈S型曲線形態,即一開始只有少部分的先驅創新者(2.5%)和早期采用者(13.5%)接受,接著早期大眾開始接受(34%),再接著晚期大眾開始接受(34%),最后還有約16%的“遲緩者”較晚甚至永遠難以接受(見下圖)。在創新擴散的前期,迅速累積10~20%的“早期采用者”將可能成為創新擴散的關鍵轉折點。
把居民的垃圾分類認知變成行動,需要多方著力,著力點可概括為:法治的壓力、市場的拉力、輿論的推力。通過建立健全法制,強制約束垃圾投放行為;通過經濟手段激勵垃圾分類,包括對高標準分類的獎勵和垃圾收費;通過營造健康文明的社區環境、傳遞正能量、樹立正確榮辱觀等方式,形成良好輿論氛圍。(二)準確把握垃圾全生命周期的難點
垃圾分類貫穿垃圾全生命周期,不僅僅限于源頭,還包括過程和末端,而且每個環節難點都不一樣?;谌芷?,按照杭州市的垃圾分類經驗,可將分類工作劃分為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置四個環節。
分類投放的難點是涉及主體復雜多樣、點多面廣。相關利益主體既有居民也有機構,既有生活消費產生的,也有經營活動產生的。就居民層面而言,既有城鄉分布的空間差異,也有城市社區不同物業管理狀況,這些情況直接影響垃圾分類行為的實施、監督和考核。
分類收集的難點是收集活動密度低、物流成本高、二次分揀利潤低。由于缺乏集中統一的規格類型,廢棄物組分復雜,分類收集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平均成本高,單靠自生能力不足以覆蓋收集成本。在 *** 財政支持力度不足的情況下,分類收集難以為繼。
分類運輸的難點是市政環衛部門缺乏監督考核和激勵機制。由于法律不健全,市政環衛部門在垃圾運輸的過程中缺乏對分類后的垃圾進行分類運輸,沒有按照通行的做法將再生資源和廚余垃圾分開,由于缺乏對混裝運輸的約束性制度,運輸車輛的配置就很難落實分類要求。再者,分類運輸涉及前一個環節即分類收集和后一個環節分類處置。前后兩個環節如果無法協同,分類運輸也難有作為。
分類處置的難點在于處置主體目標利益不一致,末端環節治標不治本。在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垃圾焚燒將是垃圾處置的主要方式。垃圾焚燒運營商的利益目標是追求利潤最大化,提高垃圾的燃值、控制垃圾燃燒的成本、實現發電量的高產出是其高效益運營的要求。再生資源的分類回收意味著可燃垃圾的分類析出,顯然,這與運營商的經濟利益相悖。廚余垃圾的的析出固然有助于提高垃圾成分的燃值,但是由于末端分類難度大、成本高,運營商分類動機不顯著。廚余垃圾的水分過大會加大燃燒成本,不利于焚燒設施廢氣達標排放。
(三)區分垃圾處理、垃圾管理與垃圾治理
垃圾處理從工程技術層面看待垃圾問題,強調采用填埋、焚燒或綜合處理等工程技術手段解決垃圾問題。垃圾管理從行政管理(尤其是 *** 管理)層面看待垃圾問題,強調采用政策性調控手段解決垃圾問題;垃圾治理從社會和社會技術層面看待垃圾問題,主張吸納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行為科學等學科和吸收垃圾處理、垃圾管理管理的研究成果,推動 *** 和社會良性互動,通過動力創新、技術創新和體系創新,實現垃圾全程、多元、綜合和依法治理。
垃圾處理、管理和治理研究垃圾問題的范式分別是工程技術、行政管理和互動共治。解決垃圾問題不僅需要工程技術和行政管理,更要 *** 與社會互動共治,更好地發揮工程技術和行政管理的作用,解決垃圾問題的途徑必須從垃圾處理、管理轉變為垃圾治理。這種轉變意味著觀察和理解垃圾問題的范式的轉變,即要從工程技術、行政管理范式轉變成一個社會治理的互動共治范式,不僅要看到垃圾的物質屬性,更要看到垃圾的社會屬性,更加重視 *** 和社會的內部及彼此之間的互動和政策、社會和技術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對垃圾產生、處理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影響;相應的,解決垃圾問題的主體便從 *** 單一主體轉變為 *** 、社會、企業共治的多元主體。
垃圾處理、垃圾管理、垃圾治理分別解決的是技術性、系統性和整體性問題。因此,做好垃圾分類,需要推動垃圾處理轉向垃圾治理。
關于本次杭州廚余垃圾回收補償標準和杭州垃圾分類新標準已報批:干、濕垃圾統歸為易腐垃圾, 你怎么看的問題分享到這里就結束了,如果解決了您的問題,我們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