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理與基本原則
- 2、誰能提供我一些刑事訴訟法原理論的資料!
- 3、如何理解刑事訴訟法的工具價值和獨立價值
- 4、刑事訴訟法中人證和物證有哪些區別?
- 5、陳光中的學術思想和理論
- 6、簡述刑法概念。特征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理與基本原則
1、法律分析:刑事訴訟基本原則:(一)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專門機關依法行使。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三)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原則。(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
2、法律分析: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專門機關依法行使。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原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未經人民法院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3、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的原則。審判公開的原則。保障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的原則。
4、法律分析: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有:偵查、檢察、審判權由專門機關依法行使原則嚴格遵守法律程序原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原則;依靠群眾原則;審判公開原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原則。
誰能提供我一些刑事訴訟法原理論的資料!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理 ,什么是原理,就是影響刑事訴訟法的一些起著掘地性因素的帶有規律的成分,他體現了訴訟的規律,刑事訴訟的原則分兩類,一類是一般原則,另一類是獨有的基本原則。雖然原則闡述的比較抽象,但是訴訟程序和訴訟制度都必須互相吻合,闡明了刑事訴訟的法律理念和基本原則。
應當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一)違反本法有關公開審判的規定的;(二)違反回避制度的;(三)剝奪或者限制了當事人的法定訴訟權利,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四)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的;(五)其他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理論學習:首先要對刑事訴訟法的基本理論進行系統學習,包括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刑事訴訟的主體、刑事訴訟的程序等。可以通過閱讀教材、參考書籍、學術論文等方式進行學習,同時要關注最新的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以便及時了解刑事訴訟法的最新發展動態。
法律客觀: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證明標準是什么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明標準是: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
應當先將盜竊行為所處刑罰和前最為執行完畢的刑罰,按照《刑法》第69條的規定實行數罪并罰,決定應該執行的刑罰。搶劫罪先加后減,然后對其搶劫罪作出判決,將搶劫罪所處刑罰與前面說的贖罪并罰后確定執行的刑罰,按照《刑法》第69條的規定,數罪并罰。
如何理解刑事訴訟法的工具價值和獨立價值
獨立價值是指它能直接創立一種獨特的公平正義。
法律分析:刑事訴訟法的價值是指刑事訴訟立法及其實施能夠滿足國家、社會及其一般成員特定需要而對其所具有的效用和意義。刑事訴訟法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公正、秩序、效益等諸項內容,具體可分為刑事訴訟價值兩個方面:一是指刑事訴訟法的工具性價值,二是指刑事訴訟法自身價值。
刑事訴訟價值是指刑事訴訟立法及其實施能夠滿足國家、社會及其一般成員的特定需要而對其所具有的效用和意義。 刑事訴訟價值可分為刑事訴訟法的工具價值和刑事訴訟法的自身價值(獨立價值)兩個方面。
刑事訴訟法的獨立價值: (1)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訴訟原則、結構、制度、程序,體現著程序本身的民主、法治、人權精神,也反映出一國刑事司法制度的進步、文明程度,是衡量法治化程度和社會公正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指標。 (2)刑事訴訟法具有彌補刑事實體法不足并“創制”刑事實體法的功能。
刑事訴訟法中人證和物證有哪些區別?
1、法律分析:人證包括證人證言和被害人陳述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訴辯解。物證是指以其外部特征、存在場所和物質屬性證明案件事實的實物和痕跡。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條 可以用于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2、定罪三要素:人證、物證、口供。人證物證口供,是我國刑法定罪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物證物證,是指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物品和痕跡。如作案工具、贓款贓物、指紋、腳印、犯罪行為侵犯的對象、犯罪行為產生的物品,以及其他可能揭露犯罪和查獲犯罪嫌疑人的實物和痕跡。
3、人證物證都具有說服力,但在不同的刑事案件中,人證物證的比重有所不同。法律分析物證是指能夠以其外部特征,物質屬性、所處位置以及狀態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各種客觀存在的物品、物質或痕跡。物證以其外部形狀、性質、存在情形等證明案件,是一種重要的訴訟證據,在刑事訴訟中使用尤為廣泛。
4、定罪三要素:人證、物證、口供。 人證物證口供,是我國刑法定罪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物證 物證,是指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物品和痕跡。如作案工具、贓款贓物、指紋、腳印、犯罪行為侵犯的對象、犯罪行為產生的物品,以及其他可能揭露犯罪和查獲犯罪嫌疑人的實物和痕跡。
5、法律分析:人證物證都具有說服力,但在不同的刑事案件中,人證物證的比重有所不同。物證是指以其外部特征、存在場所和物質屬性證明案件事實的實物和痕跡。物證包括實物和痕跡兩類。人證包括證人證言和被害人陳述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訴辯解。
6、刑訴法第48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第被害人陳述 被害人陳述,是指刑事被害人就其受害情況和其他與案件有關的情況向公安司法機關所作的陳述。
陳光中的學術思想和理論
1、江平,中國著名法學家,1930年12月出生,浙江寧波人,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民商法學博士生導師。江平教授被收入《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并被收入中國多種版本的著名學者、著名法學家名錄。何家弘,1969年去北大荒務農。返回北京后當建筑工人。1993年在美國西北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
2、高銘暄:泰斗加學術(刑法界的祖師爺)高銘暄(19224-)男,浙江省臺州市玉環縣人。
3、——2001,連續三屆(第二屆至第四屆)被聘為國家圖書評獎委員會委員。1997——2004,被聘為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19905——今,被聘為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詢員。19906——今,被聘為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4、《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經北宋程顥、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最終和《中庸》、《論語》、《孟子》并稱“四書”。
5、在生源上,法學專業文理兼收,并于2011年開始招收法學專業本碩連讀生。
簡述刑法概念。特征
我國刑法學理論界一般認為,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構埂,是指我國刑法規定的某種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須具備的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的總和。犯罪構成的特征:犯罪構成是一系列主客觀要件的有機統一。犯罪構成要件,是指成立或者構成犯罪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刑罰的概念和特征:刑罰是國家創制的、對犯罪分子適用的特殊制裁方法,是對犯罪分子某種利益的剝奪,并且表現出國家對犯罪分子及其行為的否定評價,并起到改造罪犯、保護社會和警醒世人的作用。刑罰是掌握國家政治的統治階級為了懲罰犯罪而規定在刑法中的,由專門國家機關適用和執行的最為嚴厲的強制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概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規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刑事責任與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作為法律中的一個部門,同其他法律部門相比,《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具有以下特征:調整范圍的廣泛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在保護的利益與調整的對象上,比其他法律部門廣泛。
刑法的含義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處罰的法律。特征強制性最為嚴厲、保障性、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范圍更廣泛、刑法的謙抑性、最后手段性。刑法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刑法典,在我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刑法的特征是:調整對象的專門性(特定性)刑罰制裁的嚴厲性。調整范圍的廣泛性。刑法發動的補充性和保障性。
法律分析:犯罪是指對犯罪各種內在、外在特征的高度、準確的概括,是對犯罪的內涵和外延的確切、簡要的說明。
刑事訴訟法原理概括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刑事訴訟原理導讀、刑事訴訟法原理概括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