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刑事量刑計算公式,以及刑事案件量刑明細一覽表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 1、刑法量刑計算公式
- 2、刑期如何計算
- 3、刑法量刑的基本方法
- 4、數罪并罰的計算方法有哪些?
刑法量刑計算公式
刑法 中 數罪并罰 的計算方法:1.多刑中有兩個以上 有期徒刑 、 拘役 、 管制 的,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應當執行的刑期,按刑 法規 定最高不能超過年限。2.有期徒刑總和不滿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五年。如果數罪中有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還是要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九條 ?【數罪并罰的一般原則】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 死刑 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過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總和刑期不滿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五年。 數罪中有判處有期徒刑和拘役的,執行有期徒刑。數罪中有判處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執行完畢后,管制仍須執行。 數罪中有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須執行,其中附加刑種類相同的,合并執行,種類不同的,分別執行。
刑期如何計算
有期徒刑,是剝奪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實行強制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有期徒刑的刑期,刑法規定從判處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1日折抵刑期1日。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監獄或其他勞動改造場所執行。所謂“判決執行之日”,是指人民法院簽發執行通知書之日。服刑期間,確有真誠悔改或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符合一定條件的,也可以假釋。刑法第45條規定,除刑法第50條、第69條規定外,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第一,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后,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后,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執行死刑。第二,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過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總和刑期不滿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五年。數罪中有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須執行,其中附加刑種類相同的,合并執行,種類不同的,分別執行。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十五條有期徒刑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條、第六十九條規定外,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刑法量刑的基本方法
法律解析:
第一步、確定量刑起點第二步、確定基準刑第三步、確定宣告刑。 而這三大步又可分為幾個小步驟,具體為: 第1步、確定相應的法定刑幅度。 第2步、在相應的法定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 第3步、在量刑起點的基礎上確定基準刑(基準刑只能大于或等于量刑起點,不能小于量刑起點)。 第4步、用 犯罪未遂 、中止、 防衛過當 、避險過當、從犯、脅從犯、未成年犯、又聾又啞的人犯罪等體現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和刑事責任大小的量刑情節調節基準刑,得到一個量刑結果。(這屬于第一個層面上的量刑情節,共12種量刑情節,如果沒有這12中情節中的任何一種,就不用進行這一步驟)。 第5步、用 自首 、立功、積極賠償等犯罪事實以外的量刑情節進行調節,得到擬宣告刑(這屬于第二個層面上的量刑情節)。 第6步、根據擬宣告刑依法確定宣告刑 注:第1層面量刑情節共有12中,分別是,未成年人犯罪、限制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聾又啞的人犯罪、盲人犯罪、防衛過當、避險過當、犯罪未遂、犯罪預備、犯罪中止、從犯、脅從犯、教唆犯。 第2層面量刑情節主要有,自首、量刑指導意見規定的坦白、當庭自愿認罪、退贓退賠、積極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取得被害人或其家屬諒解、 累犯 、前科劣跡、對弱勢人員犯罪、在災害和突發事件期間犯罪、被害人過錯。 二、相關概念的內涵與特征 (一)、量刑起點的內涵與特征 1、內涵:根據具體犯罪的基本 犯罪構成 事實的一般既遂狀態所應判處的刑罰。 2、特征:(1)量刑起點是針對具體犯罪而言的,區別于根據抽象個罪的基本犯罪構成的量刑起點幅度,由法官根據具體犯罪的基本犯罪構成事實比照抽象個罪的基本犯罪構成,在相應的法定刑幅度確定的量刑起點幅度內確定(2)量刑起點是指一般既遂狀態下所應判處的刑罰(3)量刑起點是一個刑罰點,而不是一個幅度。 (二)、基準刑的內涵與特征 1、內涵:是指在不考慮非犯罪構成事實以外的量刑情節的情況下,根據犯罪事實的一般既遂狀態所應判處的刑罰。 2、特征:(1)基準刑就是全部犯罪構成事實所應判處的刑罰。犯罪構成事實以外的其他量刑情節事實(如自首、立功)所應影響判處的刑罰不在基準刑之內。(2)基準刑=量刑起點+應增加的刑罰量(3)基準刑體現刑罰母的對犯罪構成事實的全部需求(4)、基準刑體現了犯罪構成事實應判處刑罰量的審判經驗值。 (三)、犯罪事實與量刑起點、基準刑的關系 1、犯罪事實包括基本犯罪構成事實和基本犯罪構成事實以外的其他影響犯罪構成的犯罪事實 (1)、基本犯罪構成事實的概念:指符合特定犯罪構成特征并達到在相應的法定刑幅度內量刑的最起碼的構成要件,就具體犯罪而言,就是基本犯罪構成事實。 (2)、其他影響犯罪構成的犯罪事實,主要是指具體犯罪行為超過基本犯罪構成的加重結果事實。 (3)、例:《 刑法 》第234條 故意傷害罪 ,張三持刀故意傷害致2人輕傷,那么,致1人輕傷就是該案基本犯罪構成事實,致另外1人輕傷就是其他影響犯罪構成的犯罪事實。又如 盜竊罪 :李四在 河南 省 盜竊 3000元人民幣,在河南省,盜竊1000元就達到“數額較大”的追訴標準,那么,3000元=1000+2000,其中1000元就是該案基本犯罪構成事實,而其中的2000元就是其他影響犯罪構成的犯罪事實。 2、犯罪事實與量刑起點、基準刑的對應關系 基準刑=量刑起點+應增加的刑罰量 基本犯罪構成事實=====》量刑起點 其他影響犯罪構成的犯罪事實=====》應增加的刑罰量 基準刑=====》一般既遂狀態的犯罪事實 一般既遂狀態的犯罪事實=基本犯罪構成事實+其他影響犯罪構成的犯罪事實 基準刑=基本犯罪構成事實(也即量刑起點)+其他影響犯罪構成的犯罪事實(應增加的刑罰量) (四)宣告刑及相關計算公式 1、定罪情節與量刑情節 從理論上講,通常把定罪構成事實成為定罪情節,定罪情節以外的,與行為人或其犯罪行為密切相關的,表明行為社會危害性程度與人身危險性程度,并決定是否適用刑罰或免除處罰的各種具體事實情況,就是通常所說的量刑情節。例如:張三故意傷害致1人輕傷,事發后自首,那么在該案中,故意傷害致1人輕傷就是定罪情節,自首就是量刑情節。 2、量刑情節調節基準刑的方法及相關計算公式 (1)、單個量刑情節的調節方法 《量刑指導意見》規定:具有單個量刑情節的,根據量刑情節的調節比例直接對基準刑進行調節。 公式:基準刑x(1±調節比例) 例:某一故意傷害致人重傷的案件的基準刑是10年,假如被告人只有自首從輕處罰的情節,可以減少基準的10%,那么,自首調節基準刑的方法可表示為:10年x(1-10%) (2)、多個量刑情節的調節方法 分幾種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只有第1個層面上的多個量刑情節 計算口訣:部分連乘,公式:基準刑x(1±調節比例)x(1±調節比例) 例:假定某案件被告人是未成年人,可以減少基準刑的50%,又是從犯,可以減少基準刑的20%則計算公式為基準刑x(1-50%)x(1-20%) 第二種情況是只有第2個層面上的多個量刑情節 計算口訣:同向相加、逆向相減,公式:基準刑x(1±同向調節比例) 例:假定某案件被告人有自首情節,可以減少基準的30%,又有積極賠償情節,可以減少基準刑的20%,則計算公式為基準刑x(1-30%-20%) 第三種情況是同時具有第1個層面上的多個量刑情節和第2個層面上的多個量刑情節 計算口訣:部分連乘、部分相加減公式:基準刑x(1±第1層面情節調節比例)x(1±第1層面情節調節比例)x(1±第2層面情節調節比例±第2層面情節調節比例) 例:假定某案件被告人是未成年人,可以減少基準刑的50%,又是從犯,可以減少基準刑的20%,具有累犯情節,可以增加基準刑的30%,同時又有自首情節,可以減少基準刑的10%,則計算公式為,基準刑x(1-50%)x(1-20%)x(1+30%-10%) 第四、需特別注意,計算時是應采用上述公式,但不得突破《量刑指導意見》規定的確定宣告刑的原則,具體如下: (1)量刑情節對基準刑的調節結果在法定刑幅度內,且罪責刑相適應的,可以直接確定為宣告刑;如果具有應當減輕處罰情節的,依法在法定最低刑以下確定宣告刑。 (2)量刑情節對基準刑的調節結果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具有減輕處罰情節,且罪責刑相適應的,可以直接確定為宣告刑;只有從輕處罰情節的,可以確定法定最低刑為宣告刑。 (3)量刑情節對基準刑的調節結果在法定最高刑以上的,可以法定最高刑為宣告刑。 (4)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獨任審判員或合議庭可以在10%的幅度內進行調整,調整后的結果仍然罪責刑不相適應的,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宣告刑。 (5)綜合全案犯罪事實和量刑情節,依法應當判處 拘役 、 管制 或者單處附加刑,或者 無期徒刑 以上刑罰的,應當依法適用。 (6)宣告刑為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 、拘役并符合 緩刑 適用條件的,可以依法宣告緩刑;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九條 【數罪并罰的一般原則】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 死刑 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過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總和刑期不滿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五年。 數罪中有判處有期徒刑和拘役的,執行有期徒刑。數罪中有判處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執行完畢后,管制仍須執行。 數罪中有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須執行,其中附加刑種類相同的,合并執行,種類不同的,分別執行。
數罪并罰的計算方法有哪些?
數罪并罰的計算方法:
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過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如果數罪中有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須執行。
判決宣告以后,刑罰執行完畢以前,發現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對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后兩個判決所判處的刑罰,依照刑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已經執行的刑期,應當計算在新判決決定的刑期以內。
判決宣告以后,刑罰執行完畢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應當對新犯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沒有執行的刑罰和后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刑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
二、數罪并罰的原則有哪些
數罪并罰原則有四大原則:吸收原則、并科原則、限制加重原則與混合原則。
1、吸收原則:基于“重刑吸收輕刑”的思想,在數罪分別宣告的刑罰中,選擇其中最重的刑罰為執行的刑罰,其余較輕的刑罰被最重的刑罰所吸收,不予執行。
2、并科原則:又叫相加原則,根據“有罪必罰”和“一罪一罰”的刑法原則,對數罪分別宣告刑罰,然后數刑相加,合并執行。
3、限制加重原則:以數罪中最重刑罰為基礎,再加重一定的刑罰作為執行的刑罰;或者在數罪分別宣告的數刑的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決定執行的刑期,并規定刑期最高不得超過一定的限度。
4、折衷原則:又叫綜合原則,即以上述其中一種原則為主,其他原則為輔,而不是單獨采取其中某一種并罰原則。
三、刑法數罪并罰最高刑期是多久
1、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過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總和刑期不滿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五年。
2、如果數罪中有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須執行,其中附加刑種類相同的,合并執行,種類不同的,分別執行。
3、判決宣告以后,刑罰執行完畢以前,發現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對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后兩個判決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已經執行的刑期,應當計算在新判決決定的刑期以內。
4、判決宣告以后,刑罰執行完畢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應當對新犯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沒有執行的刑罰和后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
[img]關于刑事量刑計算公式和刑事案件量刑明細一覽表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