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生態補償標準體系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生態補償上限如何計算?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
生態補償機制?
是為改善、維護和恢復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調整相關利益者因保護或破壞生態環境活動產生的環境利益及其經濟利益分配關系,以內化相關活動產生的外部成本為原則的一種具有經濟激勵特征的制度。
另外一種解釋是:對在發展中對生態功能和質量所造成損害的一種補助,這些補償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受損地區的環境質量或者用于創建新的具有相似生態功能和環境質量的區域。
生態林25年到期補償標準多少?
各省市標準略有不同。譬如江西省省2015年中央和省財政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下達到位,明確了國家級和省級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在原有的基礎上每畝增加3元,補償標準為20.5元/畝,標志著我省正式實施生態公益林補償新標準
生態補償上限如何計算?
生態補償標準確定的方法與依據
生態補償標準的確定一般參照以下4方面的價值進行初步核算:生態保護者的投入和機會成本的損失;生態受益者的獲利;生態破壞的恢復成本;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
1、按生態保護者的直接投入和機會成本計算
生態保護者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應納入補償標準的計算之中。同時,由于生態保護者要保護生態環境,犧牲了部分的發展權,這一部分機會成本也應納入補償標準的計算之中。從理論上講,直接投入與機會成本之和應該是生態補償的最低標準。
2、按生態受益者的獲利計算
生態受益者沒有為自身所享有的產品和服務付費,使得生態保護者的保護行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產生了正外部性。為使生態保護的這部分正外部性內部化,需要生態受益者向生態保護者支付這部分費用。因此,可通過產品或服務的市場交易價格和交易量來計算補償的標準。
通過市場交易來確定補償標準簡單易行,同時有利于激勵生態保護者采用新的技術來降低生態保護的成本,促使生態保護的不斷發展。
3、按生態破壞的恢復成本計算
資源開發活動會造成一定范圍內的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水資源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直接影響到區域的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景觀美化、氣候調節、生物供養等生態服務功能,減少了社會福利。因此,按照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需要通過環境治理與生態恢復的成本核算作為生態補償標準的參考。
4、按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計算
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評估主要是針對生態保護或者環境友好型的生產經營方式所產生的水土保持、水源涵養、氣候調節、生物多樣性保護、景觀美化等生態服務功能價值進行綜合評估與核算。國內外已經對相關的評估方法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就目前的實際情況,由于在采用的指標、價值的估算等方面尚缺乏統一的標準,且在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與現實的補償能力方面有較大的差距,因此,一般按照生態服務功能計算出的補償標準只能作為補償的的參考和理論上限值。
參照上述計算,綜合考慮國家和地區的實際情況,特別是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態破壞,通過協商和博弈確定當前的補償標準;最后根據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與時俱進,進行適當的動態調整。
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包括哪幾種?
主要有森林,濕地,水流幾方面。
一是森林,主要包括穩步提高公益林補償標準,推進市、縣兩級建立地方公益林補償機制;全面完成國有林場改革,完善以購買服務為主的公益林管護機制,將補助到期的生態區位特別重要的退耕還林納入公益林補償范圍;制定天然林保護規章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地方性法規,將天然林全部納入保護范圍,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
二是濕地,主要包括啟動退耕還濕工作,爭取國家在我省擴大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范圍;加大濕地恢復和崩岸治理力度,開展重要支流治理,建立健全濕地體系,探索建立環巢湖國家濕地公園。
三是水流,主要包括按照國家部署,全面開展生態保護補償,適當提高補償標準;有序推進現有水環境生態保護補償,實施新一輪新安江流域橫向生態補償試點,進一步完善大別山區水環境生態補償工作,在淮河、長江干流以及重要支流啟動開展省內地表水跨界斷面生態補償;加大水土保持生態效益。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與生態補償的范圍不同?
首先,兩者定義不同。賠償義務人是生態環境的直接破壞者,而補償義務人是生態環境產品和服務的受益者。垃圾填埋場造成生態環境破壞時,賠償義務人是填埋場的營運者;正常營運時,填埋場生態環境補償的義務人則是填埋場服務區域的垃圾排放者。
此時,填埋場營運單位恰恰是生態環境保護者。這如同排污企業把污染物治理委托第三方營運,補償義務人是排污企業,而發生生態環境破壞事件后的賠償義務人卻是治污的第三方。同理,流域保護的補償義務人是下游的受益者,但流域破壞的賠償義務人是流域生態環境的破壞者,既非下游居民,也非流域保護者。
其次,兩者針對的生態環境損害程度具有質的不同。賠償針對的生態環境損壞,是指達到了破壞生態環境以致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的程度。換言之,生態環境出現或即將出現質的退化,必須加以修復才可能恢復,甚至采取修復措施也不能恢復至初。
而補償針對的是造成生態環境輕微甚至潛在量變。這種變化雖然在標準允許的可控程度之內,但補償權利人(受償人)卻因此在資產、發展機會、生活舒適性等方面遭受利益損失,需要利益補償。
生態補償標準體系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生態補償上限如何計算?、生態補償標準體系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