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假買假是否涉及犯法?
知假買假是一種不道德行為,但在我國法律上并沒有明確規定其是否涉及犯罪。目前,我國刑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了“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但并沒有明確規定消費者購買假貨是否構成犯罪。因此,知假買假不屬于犯罪行為,但仍然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知假買假需要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真實、準確、完整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有權拒絕虛假宣傳、欺詐行為。因此,如果消費者在知情的情況下購買了假貨,可以要求商家退款、賠償等。
3.要求賠償的相關法律規定是什么?
如果消費者在知情的情況下購買了假貨,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要求商家承擔賠償責任。商家應當按照消費者要求退還商品貨款,賠償消費者因購買假貨所遭受的經濟損失,并承擔相應的違約金等法律責任。
綜上所述,知假買假雖然不屬于犯罪行為,但仍然需要承擔法律責任。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應當保持警惕,不要輕易相信低價誘惑,避免上當受騙。商家也應該遵守誠實守信的商業道德,提供真實、準確、完整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