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鎮府征收農村土地標準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鄉鎮土地征收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國家征用農村土地補償標準是多少錢一畝地
國家征用農村土地補償標準是有差異的,一般來說,農民土地征用賠償有三部分組成,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補償費等。
1、土地補償費。
土地補償費是用地單位依法對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因其土地被征用造成經濟損失而支付的一種經濟補償。土地補償費一般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土地補償費的具體計算公式為:土地補償費=被征地畝數×年產值×補償倍數。
2、安置補助費。
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
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安置補助費的具體計算公式為:安置補助費=需要安置的人數×年產值×補償倍數 需要安置的人數=被征地數÷征地前人均分配耕地數。
3、青苗補助費。
青苗補償費是指農作物正處于生長期未能收獲,因征用土地需要及時讓出土地,致使農作物不能收獲而使農民造成損失,所給予土地承包經營或者土地使用者的經濟補償。
青苗補償費的標準一般農作物最高按一季產值計算,如果是播種不久或投入較少,也可以按一季產值的一定比例計算。青苗補償費的具體標準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 *** 規定并公告。
青苗補助費的計算公式為:青苗補償費=年產值÷耕種季數。
擴展資料:
按照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征地補償的標準實行動態調整機制,每兩到三年調整一次。現各省補償價格差異比較大,特別是農村中的農用地、建設用地的補償差異比較大。
1、河北省的補償價格最高。河北省區片綜合平均價格67038元/畝。石家莊市主城區價格達到了45W元/畝,京津冀一體化最集中的廊坊香河、大廠等地也達到20多萬/畝,邯鄲市一類地區補償標準也達到了22萬/畝。
2、浙江省征收耕地、其他農用地(除林地以外)和建設用地,一類地區不低于5.4萬元/畝、二類地區不低于4.5萬元/畝、三類地區不低于3.7萬元/畝。杭州地區一般在20萬元/畝左右,又區分開發性和貨幣補償兩種,后一種的補償價格更高。臺州一般在5W-8W元/畝左右。
3、江蘇省 *** 確定將土地分為一等,最低補償價格為土地補償費1.6萬元/畝,安置補助每人1.4萬元。泰州市、揚州市補償價格大約在2.1萬元/畝,安置補助費用大約為2.3萬元/畝,南京市8W-14W之間。
4、福建省全省以縣級行政區為單位,劃分為四個地區類別。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最低標準分別為一類區38750元/畝、二類區37750元/畝、三類區36750元/畝、四類區35750元/畝。
5、江西省南昌市的各個經濟開發區在實行區片綜合價,西湖區超過25萬/畝,景德鎮市的91140元/畝為最高,大部分地區多在3W-6W浮動。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征地應予公正合理補償
[img]國家征收農民田地補償標準多少
征地補償是指房屋征收部門自身或者委托房屋征收實施單位依照我國集體土地和國有土地房屋拆遷補償標準的規定,在征收國家集體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時,對被征收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稱被征收人)給予公平補償。”
補償費用項目
1、土地補償費 用地單位依法對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因其土地被征用造成經濟損失而支付的一種經濟補償。
2、青苗補償費 用地單位對被征用土地上的青苗因征地受到毀損,向種植該青苗的單位和個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用。
3、附著物補償費 用地單位對被征用土地上的附著物,如房屋、其它設施,因征地被毀損而向該所在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用。
4、安置補助費、 用地單位對被征地單位安置因征地所造成的富余勞動力而支付的補償費用。
補償標準
1、各項征地補償費用的具體標準、金額由市、縣 *** 依法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規定。
2、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確定(有關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補償標準):按當地統計部門審定的最基層單位統計年報和經物價部門認可的單價為準。
3、按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補助費。原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的土地管理規定,已經在2013年3月26日《土地管理法》中刪除 。
補償管理
各項補償費用由被征地單位收取后,按如下方式處理:
1、土地補償費、依法應支付給集體的安置補助費、集體所在的青苗補償費和附著物補償費,由被征地單位管理和使用。
2、青苗補償費和附著物補償費歸青苗和附著物的所有者所有。
3、安置補助費的歸屬、使用:
(1)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其管理和使用。
(2)由其他單位安置的,支付給安置單位。
(3)不需要統一安置的,發放給安置人員個人或經被安置人員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集體所有的補償費用的使用收益分配辦法:
1、在當地金融機構設立專戶存放。
2、使用情況公開,接受村民監督。
3、分配辦法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過半數通過,報鄉 *** 備案。
補償糾紛
1、補償標準爭議 先由縣級以上 *** 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準征用土地的人民 *** 裁決。
2、補償費用分配糾紛 其性質為民事糾紛,當事人為村委會或農村集體經濟和村民,當事人可以通過民事訴訟解決。
3、征地信息公開糾紛 屬于行政爭議,當事人可以通過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方式解決。
擴展資料
對于農村人口田地被征收的補償標準,因各地的經濟發展是不一樣的。而且田地上的一些地上建筑物或者青苗補償款也是有區別的。
1、地上青苗的補償款,這需要根據清明的生長時間長短進行補償。一般的青苗補償款,目前執行標準為每畝800元左右。具體的標準是前三年的產量的平均值的3到5倍進行賠償。對于即將收獲的農作物來說,必須是進行自行收貨,不再給予賠償。
2、對于地上如果有果樹、苗木或者是經濟林。對于這一塊補償,國家有明確的規定,或者說是根據我說的年齡以及結果的生產期等等,給予一定的補償,這種補償是最高的。對于苗木或者是經濟林來說,補償標準按照正常的苗木賠償,對于經濟林如果達到了成材的情況下,可以自行采伐,不再給予。
3、對于占用承包地的補償標準。這一點國家的補償標準,目前一般為每畝5.8萬元左右,當然水田和旱田一的差距。具體情況是由于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和補償標準制定決定的,對于偏遠地區的農村田地一般在4萬元左右每畝;對于靠鄉鎮比較近的地方的田地,補償一般在7萬元左右每畝;對于縣城周圍的土地補償標準要高一些,一般在10萬元左右每畝,當然對于經濟發達地區的補償標準會更高。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征地補償標準
農村土地征收標準
農村土地征收標準如下:
1、征用耕地、蔬菜地,根據國家規定的價格政策,按該土地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倍計算;
2、征用魚塘、藕塘、養殖場、果園、竹園、林地等土地,按該土地年產值的五倍計算;
3、征用柴山、灘地、水塘、葦塘和其他有收益的非耕地,按該土地年產值的三倍計算;
4、征用宅基地按鄰近耕地的補償標準計算;房屋由建設單位另行征地移遷重建的,原宅基地不再給予補償;
5、征用無收益的非耕地,一般不予補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第二十二條
國家建設征用土地,建設單位應支付土地補償費、青苗和附著物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如下:
土地補償費包括:
(一)征用耕地、蔬菜地,根據國家規定的價格政策,按該土地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倍計算;
(二)征用魚塘、藕塘、養殖場、果園、竹園、林地等土地,按該土地年產值的五倍計算;
(三)征用柴山、灘地、水塘、葦塘和其他有收益的非耕地,按該土地年產值的三倍計算;
(四)征用宅基地按鄰近耕地的補償標準計算;房屋由建設單位另行征地移遷重建的,原宅基地不再給予補償;
(五)征用無收益的非耕地,一般不予補償。
征收農村土地補償標準
1.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2.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3.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
一、農村征地補償標準要求
1、各項征地補償費用的具體標準、金額由市、縣 *** 依法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規定。
2、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確定(有關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補償標準):按當地統計部門審定的最基層單位統計年報和經物價部門認可的單價為準。
3、按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補助費。原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的土地管理規定,已經在2013年3月26日《土地管理法》中刪除。
二、土地征收的安置補助費
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
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八條 征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
農村土地征收補償標準2022
農村土地征收補償標準2022具體如下:
1、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
2、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
3、征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4、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七條
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 *** 對被征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 *** 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征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國家農村土地征收補償標準
國家農村土地征收補償標準如下: (一) 征地補償 1、 征收耕地補償標準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3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萬元。 2、 征收基本農田補償標準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8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6萬元。 3、征收林地及其他農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8萬元。 4、征收工礦建設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體建設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6萬元。 5、征收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荒溝和未利用地平均每畝補償2.1萬元。 (二)其他稅費 1、耕地占用稅,按每平方米2元計算。 2、商品菜地開發建設基金,按每畝1萬元計算。 3、征地管理費,按征地總費用的3%計算。由國土資源部門嚴格按有關規定使用。 4、耕地占補平衡造地費,平均每畝4000元,統籌調劑使用,省國土資源廳負責監督驗收。 (三)征地工作程序 1、告知征地情況。在征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等,以書面形式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在告知后,凡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在擬征土地上搶栽、搶種、搶建的地上附著物和青苗,征地時一律不予補償。 2、確認征地調查結果。國土資源部門會同交通、林業部門,對擬征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以及地上附著物權屬、種類、數量等現狀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應與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各市動遷辦公室共同確認。 3、組織征地聽證。在征地依法報批前,國土資源部門應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對擬征土地的補償標準、安置途徑有申請聽證的權利。當事人申請聽證的,應按照《國土資源聽證規定》規定的程序和有關要求組織聽證。 4、簽訂征地補償協議。國土資源部門要按照本方案制定的補償標準,與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個人簽訂征地補償協議,并將協議作為征地報件必備件附征地卷一同上報。 5、公開征地批準事項。經依法批準征收的土地,除涉及國家保密規定等特殊情況外,省國土資源廳通過媒體向社會公示征地批準事項。縣(市)國土資源部門應按照《征用土地公告辦法》規定,在被征地所在村、組公告征地批準事項。 6、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經市、縣 *** 批準后應按法律規定的時限向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按時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用。當地國土資源部門要協同農業、民政等有關部門對被征地集體組織內部征地補償安置費用的分配和使用情況進行監督。
關于鎮府征收農村土地標準和鄉鎮土地征收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