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對于電費無功補償標準和無功電費產生的原因及收取標準?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目錄
無功功率補償多少合適?
無功功率補償是用電企業為了提高功率因數而采用的無功功率補償,功率因數的最大值是1,因此無功功率補償補到功率因數為1時是最好的。
現實中,無功功率補償多數不會補償到最高的功率因數,所以說當功率因數達到0.95以上時,就可以認為是最好的了。
無功電費產生的原因及收取標準?
無功電費是指無功電量對應的電費。
簡單的說有功電量是由其他能源轉換過來的電能量,能夠實際做功的,而無功電量是沒有用來做功的電量。
發電機發出有功的同時一般總伴隨著無功的產生。無功雖然不能做功,但是對系統電壓的穩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受到很大的重視,電網中有一些設備如調相機專門用來發出無功以穩定電網電壓,所以現在電費中包含有有功電量的電費,同時也包含無功電量的電費
收取標準與功率因數和變壓器容量大小有關。
按規定,250Kva或以上容量的考核標準為0.9,每低于考核標準0.01將從電費(不含有功變損費)總額罰款0.1%,以此累計;低于0.7以下的,每低于0.01將罰款擴大到0.2%(該檔位計),以此累計;低于0.6以下的,每低于0.01將罰款繼續逐級擴大百分比。
160Kva或以下容量的考核標準為0.85,每低于考核標準0.01將從電費(不含有功變損費)總額罰款0.1%,罰款百分比同上;每高于考核標準0.01將從電費(不含有功變損費)總額獎勵0.15%,以此累計,并以獎勵最高0.75%封頂。
無功補償罰款標準?
目前國家處罰無功補償不達標的依據,是原國家【水利電力部、國家物價局的文件,《
功率因數調整電費辦法》(83)水電財字第215號文件,發文時間是:1983年12月2日,簡稱215文件。你可以在網上找到全文。建議你找來看看。
主要數據摘要如下:
功率因數的標準值及其適用范圍:
功率因數標準0.90:適用于160千伏安以上的高壓供電工業用戶、裝有帶負荷調整電壓裝置的高壓供電電力用戶和3200千伏安及以上的高壓供電電力排灌站;
功率因數標準0.85,適用于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其他工業用戶,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非工業用戶和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電力排灌站;
功率因數標準0.80,適用于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農業用戶和躉售用戶,但大工業用戶未劃由電業直接管理的躉售用戶,功率因數標準應為0.85。
功率因數的計算
凡實行功率因數調整電費的用戶,應裝設帶有防倒裝置的無功電度表,按用戶每月實用有功電量和無功電量,計算月平均功率因數;
電費的調整
根據計算的功率因數,高于或低于規定標準時,在按照規定的電價計算出其當月電費后,再按照“功率因數調整電費表”(表一、二、三、)所規定的百分數增減電費。如用戶的功率因數在“功率因數調整電費表”所列兩數之間,則以四舍五入計算。
無功補償標準?
變壓器負載率大于60%,功率因數考核標準為0.9時,無功補償在0.86~0.95間波動屬正常范圍。
月平均功率因數低于該值罰款,高于該值獎勵。
計算公式:有功電度+變損有功電度/根號(有功電度+變損有功電度)平方+(無功電度+變損無功電度)平方配電網無功補償的主要方式有五種:變電站補償、配電線路補償、隨機補償、隨器補償、跟蹤補償。意義⑴補償無功功率,可以增加電網中有功功率的比例常數。
⑵減少發、供電設備的設計容量,減少投資,例如當功率因數cosΦ=0.8增加到cosΦ=0.95時,裝1Kvar電容器可節省設備容量0.52KW;反之,增加0.52KW對原有設備而言,相當于增大了發、供電設備容量。
因此,對新建、改建工程,應充分考慮無功補償,便可以減少設計容量,從而減少投資。⑶降低線損,由公式ΔΡ%=(1-cosθ/cosΦ)×100%得出其中cosΦ為補償后的功率因數,cosθ為補償前的功率因數則:cosΦ>cosθ,所以提高功率因數后,線損率也下降了,減少設計容量、減少投資,增加電網中有功功率的輸送比例,以及降低線損都直接決定和影響著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
所以,功率因數是考核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規劃、實施無功補償勢在必行。電網中常用的無功補償方式包括:
①集中補償:在高低壓配電線路中安裝并聯電容器組;
②分組補償:在配電變壓器低壓側和用戶車間配電屏安裝并聯補償電容器;
③單臺電動機就地補償:在單臺電動機處安裝并聯電容器等。
加裝無功補償設備,不僅可使功率消耗小,功率因數提高,還可以充分挖掘設備輸送功率的潛力。確定無功補償容量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①在輕負荷時要避免過補償,倒送無功造成功率損耗增加,也是不經濟的。
②功率因數越高,每千伏補償容量減少損耗的作用將變小,通常情況下,將功率因數提高到0.95就是合理補償。
擴展資料:低損耗變壓器鐵芯損耗的控制變壓器損耗中的空載損耗,即鐵損,主要發生在變壓器鐵芯疊片內,主要是因交變的磁力線通過鐵芯產生磁滯及渦流而帶來的損耗。
最早用于變壓器鐵芯的材料是易于磁化和退磁的軟熟鐵,為了克服磁回路中由周期性磁化所產生的磁阻損失和鐵芯由于受交變磁通切割而產生的渦流,變壓器鐵芯是由鐵線束制成,而不是由整塊鐵構成。
1900年左右,經研究發現鐵中加入少量的硅或鋁可大大降低磁路損耗,增大導磁率,且使電阻率增大,渦流損耗降低。
經多次改進,用0.35mm厚的硅鋼片來代替鐵線制作變壓器鐵芯。
1903來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研究生產節能材料,變壓器的鐵芯材料已發展到最新的節能材料——非晶態磁性材料如2605S2,非晶合金鐵芯變壓器便應運而生。
使用2605S2制作的變壓器,其鐵損僅為硅鋼變壓器的1/5,鐵損大幅度降低。變壓器系列的節能效果上述非晶合金鐵芯變壓器,具有低噪音、低損耗等特點,其空載損耗僅為常規產品的1/5,且全密封免維護,運行費用極低。
我國S7系列變壓器是1980年后推出的變壓器,其效率較SJ、SJL、SL、SL1系列的變壓器高,其負載損耗也較高。80年代中期又設計生產出S9系列變壓器,其價格較S7系列平均高出20%,空載損耗較S7系列平均降低8%,負載損耗平均降低24%,并且國家已明令在1998年底前淘汰S7、SL7系列,推廣應用S9系列。
S11是推廣應用的低損耗變壓器。S11型變壓器卷鐵心改變了傳統的疊片式鐵心結構。硅鋼片連續卷制,鐵心無接縫,大大減少了磁阻,空載電流減少了60~80,提高了功率因數,降低了電網線損,改善了電網的供電品質。
連續卷繞充分利用了硅鋼片的取向性,空載損耗降低20~35。運行時的噪音水平降低到30~45dB,保護了環境。
變電站無功補償標準?
變電站為了提高用電設備的功率因數,常常采用電容器無功功率補償和SVG無功功率自動補償設備。
變電站的無功功率補償標準是功率因數大于0.95。電容器無功功率補償時用的是全補償方式,容易造成了無功功率的過補償。而SVG無功功率自動補償是根據母線的無功功率用量來進行動態補償。
關于電費無功補償標準和無功電費產生的原因及收取標準?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