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中國啥時候有了鄉
中國啥時候有了鄉
1、年10月12日, *** 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 *** 的通知》。實行政社分設,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在人民公社的基礎上重建鄉體制。鄉重新被確立為農村基層行政單位。
2、一九一八年中國農村就有鄉鎮的稱呼。鄉制始建于西周,已有3000余年的歷史。鄉鎮鄉鎮作為國家設置的一種地方行政建制,從理論上講,應具有以下特征:保持行政地域的完整性、人口規模的適度性、管理層級的有序性、機構設置的合理性、職能定位的科學性、組織制度的規范性、政權名稱的固定性。
3、有,不僅有,而且有的早的多,先秦即有鄉,秦漢即有鎮。明代農村的鄉與現今區別不大,明的鎮是軍隊駐扎規模,大約軍人萬名左右。
4、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省、縣和鄉作為基本的地方建制類型從未被廢除過。如果暫不考慮直轄市、自治區等特殊區域,就不同歷史時期行政區劃層級的主體模式而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中國經歷了政權初建時期的五級制(1949-1954年)、短暫的三級制時期(1954-1958年)和四級制時期(1958年至今)三個階段。
5、年。1980年4月15日,常光南提出換掉人民公社的牌子,成立鄉人民 *** 。1980年6月18日,掛上“向陽鄉人民 *** ”牌子,取下“人民公社”牌子。
6、鄉和鎮都是我國的基層行政組織,介于縣、市(縣級市)和村之間。鄉和鎮的區別在于:鄉的人口和經濟總量達到一定條件的要求,并經過申請和審批通過后,鄉才能改為鎮。所以,縣和縣級市下面可能同時存在鄉和鎮。市下面有縣,說明這個市是地級市或省會城市,可以管理縣和縣級市。
標簽仙居民事經濟糾紛
相關文章
暫無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