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于盆地補償標準2020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身體上的盆地是什么意思?的知識,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
身體上的盆地是什么意思?
盆地是指地球表面(巖石圈表面)相對長時期沉降的區域,因整個地形外觀與盆子相似而得名。換言之,盆地是基底表面相對于海平面長期洼陷或坳陷并接受沉積物沉積充填的地區。
沉積盆地既可以接受物源區搬運來的沉積物,也可充填相對近源的火山噴出物質,當然也接受原地化學、生物及機械作用形成的盆內沉積物。因此,沉積盆地既可是大洋深海、大陸架,也可以是海岸、山前、山間地帶。從構造意義上說,盆地是地表的“負性區”。相反,地表除盆地以外的其他區域都是遭受侵蝕的剝蝕區,即沉積物的物源區,這種剝蝕區是構造上相對隆起的“正性區”。隆起的正性區遭受侵蝕剝蝕,使其剝蝕下來的物質向負性的盆地遷移,并在盆地中堆積下來,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均衡調整(或稱補償)作用。
陜西農村通組公路建設標準?
陜西農村通組公路技術標準
農村公路設計應在滿足《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JB01-2014)的前提下,根據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地形地質條件和群眾出行需要等實際情況,合理確定技術標準;一般不宜采用極限指標:
(一)縣鄉公路改建工程原則上以三級公路為主,路基寬度不小于7.5米。確因條件受限的可適當降低標準,但不得低于四級公路技術標準,路基寬度須達到6.5米,且安保、排水、防護等必須同步到位。
(二)通村公路和通村聯網工程路基寬度不小于5.5米,路面寬度不小于4.5米,且安保、排水、防護等必須同步到位。確因地形、地址條件受限無法達到的,應按照有關要求設置錯車帶,完善相關標志、標牌。
(三)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應滿足交通運輸部《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實施技術指南》有關規定,并結合地形、地質條件,以鋼板或鋼索護欄、水泥防撞墩、水泥防撞墻等為主。
(四)通村公路完善工程應滿足《陜西省通村公路完善工程實施意見》有關規定,路基寬度不小于4.5米,路面寬度原則上不小于3.5米,路面完好,路肩硬化;因地形限制無法達到上述標準時,應按照要求設置錯車帶;同時,橋涵、排水、防護及安保設施齊全。
(五)農村公路橋涵配套及危橋改造工程設計應當采用經濟實用、施工方便的結構型式,荷載等級應不低于公路Ⅱ級,橋梁寬度不少于7.5米(橋面凈寬6.5米,防撞護欄2×0.5米);并應適度超前,高于現有公路一個技術等級。
全球的補償流有哪些?是如何形成的呢?
秘魯寒流表層海水受盛行西風影響被吹向澳大利亞一側,深處的海水向上補償損失的海水,形成補償寒流
以此類推,大部分寒流都是補償流
四川盆地種植棉花的條件?
四川盆地種植棉花條件如下
需要陽光充足。棉花是喜光作物,適合在充足光照條件下生長,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高。棉花單葉的光補償點為750-1000勒克斯,光飽和點為70000-80000勒克斯。一般來說,棉花葉片對光強的適宜范圍是8000-70000勒克斯,其中光合強度隨著光強的增加而增加。
需要水份充足。棉花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水分,不同生長發展階段需水量不同。0-20厘米土層從播種到出苗的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70-80%,0-40厘米土層苗期含水量為60-70%,0-60厘米土層蕾期含水量為65-75%。
丘陵地區 平原 高原盆地都屬于什么?
1.高原(plateau)
高原是指海拔超過l000米,面積較大,頂面起伏較小,周圍形成陡坡的高地。高原素有“大地的舞臺”之稱,它是在長期連續的大面積的地殼抬升運動中形成的。它以較大的高度區別于平原,又以較大的平緩地面和較小的起伏區別于山地。有的高原表面寬廣平坦,地勢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則山巒起伏,地勢變化很大。
2.平原(plain)
陸地上海拔高度相對比較小的地區稱為平原。
平原是陸地上最平坦的地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原地貌寬廣平坦,起伏很小,它以較小的起伏區別于丘陵,以較小的高度來區別于高原。
平原的類型較多,按其成因一般可分為構造平原、侵蝕平原和堆積平原,但大多數形成一般都是河流沖擊的結果。堆積平原是在地殼下降運動速度較小的過程中,沉積物補償性堆積形成的平原。洪積平原、沖積平原,海積平原都屬于堆積平原。如長江中下游平原就是沖積平原。侵蝕平原,也叫剝蝕平原,是在地殼長期穩定的條件下,風化物因重力,流水的作用而使地表逐漸被剝蝕,最后形成的石質平原。侵蝕平原一般略有起伏狀,如我國江蘇徐州一帶的平原。構造平原是因地殼抬升或海面下降而形成的平原,如俄羅斯平原。
3.山地
山地,屬地質學范疇,地表形態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義為海拔500米以上,相對高差200米以上。
地球陸地的表面,有許多蜿蜒起伏、巍峨奇特的群山。山由山頂、山坡和山麓三個部分組成,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以上。它們以較小的峰頂面積區別于高原,又以較大的高度區別于丘陵。這些群山層巒疊嶂,群居一起,形成一個山地大家族。
山地的表面形態奇特多樣,有的彼此平行,綿延數千公里;有的相互重疊,犬牙交錯,山里套山,山外有山,連綿不斷。山地的規模大小也不同,按山的高度分,可分為高山、中山和低山。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稱為高山,海拔在1000-3500米的稱為中山,海拔低于1000米的稱為低山。按山的成因又可分為褶皺山、斷層山、褶皺一斷層山、火山、侵蝕山等。褶皺山是地殼中的巖層受到水平方向的力的擠壓,向上彎曲拱起而形成的。斷層山是巖層在受到垂直方向上的力,使巖層發生斷裂,然后再被抬升而形成的。喜馬拉雅山是典型的褶皺山,江西的廬山是斷層山,天山山脈屬于褶皺一斷層山。
山地是大陸的基本地形,分布十分廣泛。尤其是亞歐大陸和南北美洲大陸分布最多。我國的山地大多分布在西部,喜馬拉雅山、昆侖山、唐古拉山、天山、阿爾泰山都是著名的大山
4.山脈
山脈是沿一定方向延伸,包括若干條山嶺和山谷組成的山體,因像脈狀而稱之為山脈。構成山脈主體的山嶺稱為主脈,從主脈延伸出去的山嶺稱為支脈。幾個相鄰山脈可以組成一個山系,如喜馬拉雅山系,包括柴斯克山脈、拉達克山脈、西瓦利克山脈和大、小喜馬拉雅山脈。世界上著名的山脈主要有亞洲的喜馬拉雅山脈、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脈、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等。喜馬拉雅山脈為世界上最大的山脈,它的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為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科迪勒拉山脈,長7000~8000公里,它的支脈與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相連,全長1.7萬公里,構成世界上最長的山系。
5.丘陵
丘陵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高低起伏,坡度較緩,由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組成的地形。
丘陵一般沒有明顯的脈絡,頂部 *** ,是山地久經侵蝕的產物。
丘陵在陸地上的分布很廣,一般是分布在山地或高原與平原的過渡地帶,在歐亞大陸和南北美洲,都有大片的丘陵地帶。
6盆地
盆地(basin)
人們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狀地形稱為盆地。地球上最大的盆地在東非大陸中部,叫剛果盆地或扎伊爾盆地,面積約相當于加拿大的1/3。這是非洲重要的農業區,盆地邊緣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
盆地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地殼構造運動形成的盆地,稱為構造盆地,如我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江漢平原盆地。另一種是由冰川、流水、風和巖溶侵蝕形成的盆地,稱為侵蝕盆地,如我國云南西雙版納的景洪盆地,主要由瀾滄江及其支流侵蝕擴展而成。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