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憂郁癥犯法會坐牢嗎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憂郁癥要負刑事責任嗎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抑郁癥犯罪會怎么樣的?
抑郁癥患者犯罪,會不會判刑,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抑郁癥患者犯罪,會判刑。
抑郁癥,一般情況下這樣的人并沒有喪失認知能力,責任能力,他在做出犯罪的行為時是清楚明白的,應當負刑事責任。當然,如果鑒定確實是抑郁,可以作為量刑的依據,但不影響對他的定罪。
要看案發時其是否喪失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如果完全喪失的話,就不承擔刑事責任;如果沒有完全喪失的話,要承擔刑事責任,但可從輕或減輕處罰;如果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正常,就正常承擔刑事責任。其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意識狀態,要經過司法鑒定來確定。
相關法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八條【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 *** 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法律對于抑郁癥患者犯罪的處理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低,悲觀,思維遲緩,缺乏主動性,自責自罪,飲食、睡眠差,擔心自己患有各種疾病,感到全身多處不適,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 法律對于抑郁癥患者犯罪的處理子下面有就幾個處理案例: 1. 四川樂山市羅某自稱長期遭受父親的虐待而患上抑郁癥,想把父親殺了再自殺,2008年8月6日,羅某誤將一電腦店老板錯認成父親將其殺害。很快,羅志超被公安機關抓獲。公安機關發現羅志超的神情和言談舉止都有異于常人,遂將其送至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鑒定。鑒定結果顯示,羅志超是一名抑郁癥患者,不具備刑事責任能力。最后被害人親屬將羅某及其父親告上法庭,要求賠償其各項費用共計43萬. 2. 2006年8月15日,合肥市抑郁癥患者陳某為了達到自殺目的,召一“小姐”到一小旅社,妄圖將之殺害以達到自己被判死刑的“自殺”目的,后“小姐”機智逃脫只是頸部受了傷(本報曾多次報道)。案件發生后,經精神疾病司法鑒定,陳某患情感性精神障礙(即通常所說的抑郁癥),案發時正在發病期,屬于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法庭以故意殺人(未遂)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兩年。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抑郁癥患者犯罪的處理能屬于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也可能被認定為不具備刑事責任能力。但到底什么情況下認定為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什么情況下認定為不具備刑事責任能力應該看犯罪的嚴重性了。
抑郁癥患者在殺了人后要負法律責任嗎
你好,作為一個法律人,我可以幫你。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八條【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 *** 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抑郁癥,一般情況下這樣的人并沒有喪失認知能力,責任能力,他在做出殺人的行為時是清楚明白的,應當負刑事責任.當然,如果鑒定確實是抑郁,可以作為量刑的依據,但不影響對他故意殺人的定罪。
抑郁癥患者要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
在觸犯“憲法”的情況下,單純的抑郁癥是完全民事行為人,但大部分的抑郁患者會同時伴有精神分裂,強迫癥等精神病,在這種情況下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我國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應當滿足下列兩個條件:
(1)18周歲以上。18周歲是我國公民成年的界限。對于16周歲以上而不滿18周歲,但是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公民,法律將之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最高人民法院《意見》第2條還對“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認定作出了具體的規定:“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能夠以自己的勞動取得收入,并能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認定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p>
(2)精神狀況健康正常。公民能夠正確理解法律規范和社會生活共同規則,理智地實施民事行為?;加芯癫《荒芾碇堑貜氖滦袨榈娜?,即使18周歲以上,也不屬于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抑郁癥殺人犯法嗎
犯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八條【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 *** 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抑郁癥,一般情況下這樣的人并沒有喪失認知能力,責任能力,他在做出殺人的行為時是清楚明白的,應當負刑事責任.當然,如果鑒定確實是抑郁,可以作為量刑的依據,但不影響對他故意殺人的定罪。
[img]抑郁癥患者犯罪,會不會判刑,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抑郁癥患者在一般情況下并沒有喪失認知能力和責任能力,在犯罪進行時是可以清楚的認知和控制自己的行為的,因此即使是抑郁癥患者犯罪也需要追究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四條?【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如何確定刑事責任的能力
1、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值得注意的是,達到16周歲年齡的人犯罪,將負擔的是一種完全的刑事責任。這是我國法律基于已滿16周歲的人一般心智和體力皆已成熟的考慮而作出的推定規定。
2、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 *** 、搶劫、販賣 *** 、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與上面所提不同的是,這里所應負的刑事責任年齡,是相對的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也就是說,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僅僅是犯上述犯罪行為時才負刑事責任。
3、不滿14周歲的人,不負刑事責任。這里也應注意,這個年齡階段是完全不負刑事責任的年齡階段。
4、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5、不滿16周歲不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時可由 *** 收養。
6、已滿75周歲的人犯罪,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7、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 *** 強制醫療。
8、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9、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有抑郁癥的人犯法會判刑嗎
抑郁癥只是心理疾病,不影響患者本人的理智,所以他們犯法沒有免責條款,量刑條件會和普通人一樣量刑。
關于憂郁癥犯法會坐牢嗎和憂郁癥要負刑事責任嗎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