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合同詐騙和經濟糾紛二者之間如何進行區分
法律分析:合同詐騙觸犯的是刑法合同詐騙立案轉經濟糾紛,行為人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合同詐騙立案轉經濟糾紛;而經濟糾紛僅僅涉及民法合同詐騙立案轉經濟糾紛,當事人只需要承擔民事責任。因此,被認定為合同詐騙的,行為人要受到的處罰遠遠超過經濟糾紛涉及的懲罰。而要區分合同詐騙與經濟糾紛,就要判斷行為人是否實施了詐騙行為。
二)以是否有實際履行能力,來區分合同詐騙罪與合同糾紛。如果個人或單位企業明知自己并無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或擔保,以騙取財物為目的,采取欺騙的手段騙取財物的,以合同詐騙罪論。如果個人或單位有部分履行能力,只是夸大或事后由于某種原因造成后來合同無法履行的,按照經濟合同糾紛處理。
經濟糾紛和合同詐騙的區別是:經濟糾紛是指市場經濟主體之間因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的矛盾而引起的權益爭議,而合同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行為;合同詐騙的主觀目的是非法占有,而經濟糾紛不是。
如何界定詐騙與經濟糾紛
1、經濟糾紛和詐騙兩者的區別如下:兩者的含義不同。經濟糾紛是指市場經濟主體之間因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的矛盾而引起的權益爭議。而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主觀目的與客觀手段不同。
2、故意欺騙 詐騙包含故意的欺騙行為,而經濟糾紛通常是由于合同履行或商業交易中的爭議引起的,不包含故意欺騙的成分。欺騙手段 詐騙常常使用虛假陳述、偽造文件等手段進行欺騙,而經濟糾紛可能是因為一方認為自己未能獲得應有的經濟利益。
3、【法律分析】: 主觀目的的差異:詐騙行為的核心目的是非法占有,行為人具有詐騙的故意。相比之下,經濟糾紛中的當事人并非意圖通過詐騙手段解決問題,他們通常是為了爭取自身的經濟權益。 客觀手段的區別:詐騙行為通常涉及欺騙或隱瞞事實的行為,目的是誤導他人以取得財產。
4、詐騙:詐騙行為一旦被認定,行為人將面臨刑事處罰,例如判處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處罰金或沒收財產。經濟糾紛:經濟糾紛通常通過民事途徑解決,例如協商、調解、仲裁或民事訴訟。
價之鏈總經理甘情操:本人與潯興之間民事糾紛主責在潯興
月16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官網顯示,深圳價之鏈跨境電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甘情操等人因涉嫌合同詐騙,已被正式立案偵查。9月17日,億恩網報道,甘情操表示,潯興股份指控合同詐騙并無事實依據,實際上是將經濟糾紛轉化為刑事案件。甘情操聲明稱,潯興股份試圖通過制造刑事案件來干擾仲裁審理,轉移監管調查注意力。
月16日,億恩網從深圳證券交易所官網獲悉,福建潯興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價之鏈跨境電商有限公司合同詐騙立案轉經濟糾紛的法定代表人、總經理甘情操等人因涉嫌合同詐騙案,已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甘情操,1981年10月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合同詐騙立案轉經濟糾紛他畢業于北京大學英語專業,擁有本科學歷。
月16日,挖貝網報道潯興股份在2019年9月12日收到福建省晉江市公安局的《立案告知書》。告知書中提到,潯興股份的控股子公司深圳價之鏈跨境電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總經理甘情操等人因涉嫌合同詐騙案,已被立案偵查。
潯興股份(002098)在9月12日收到合同詐騙立案轉經濟糾紛了來自福建省晉江市公安局的《立案告知書》。根據該文件,甘情操等人的合同詐騙案已被立案偵查。甘情操當前擔任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價之鏈跨境電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總經理職務。
暫無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