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法律量刑,以及法律量刑的五點原則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 1、刑事案件量刑一覽表
- 2、怎么判處量刑的法律依據
- 3、量刑是什么意思
- 4、法定量刑情節
- 5、法律規定刑事案件怎樣量刑?
刑事案件量刑一覽表
法律規定刑事案件一般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于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有關規定進行量刑。量刑,又稱刑罰裁量,是指人民法院根據刑事法律,在認定犯罪的基礎上,確定對犯罪人是否判處刑罰,判處何種刑罰以及判處多重刑罰,并決定所判刑罰是否立即執行的刑事司法活動。
【【法律依據】】
《刑法》第六十一條
對于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于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
第六十二條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從重處罰、從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判處刑罰。
第六十三條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本法規定有數個量刑幅度的,應當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個量刑幅度內判處刑罰。
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但是根據案件的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怎么判處量刑的法律依據
量刑的法律根據在《刑法》第六十一條,對于犯罪分子的量刑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于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有關規定判處。量刑情節包括法定情節和酌定情節。法定情節有未成年人犯、未遂犯、從犯、累犯、自首、立功;酌情情節有坦白、自愿認罪、前科劣跡、被害人過錯、退贓退賠以及賠償經濟損失。
【法律依據】
《刑法》第六十一條
對于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于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
第六十二條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從重處罰、從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判處刑罰。
[img]量刑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定罪,就是根據犯罪的構成要件判定某一行為是否構成犯罪。量刑,又稱刑罰裁量,是指根據刑法規定,在認定犯罪的基礎上,對犯罪人是否判處刑罰,判處何種刑罰以及判處多重刑罰的確定與裁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六十一條 對于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于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
第六十二條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從重處罰、從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判處刑罰。
第六十三條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本法規定有數個量刑幅度的,應當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個量刑幅度內判處刑罰。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但是根據案件的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法定量刑情節
量刑的法定情節,是指法律明文規定在量刑時必須予以考慮的情節。它既包括刑法總則規定的對各種犯罪共同適用的情節,也包括刑法分則對特定犯罪適用的情節。我國刑法規定的法定量刑情節主要有:累犯、自首、立功、刑事責任年齡、防衛過當、盲聾啞、犯罪預備、未遂和終止、主犯、從犯、脅從犯等等,還有刑法分則里規定了一些行為的量刑情節,不同的量刑情節可以在法定刑的上、下進行浮動,最終影響刑罰的判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六條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對于第三款規定以外的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七條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對于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八條對于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九條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法律規定刑事案件怎樣量刑?
刑事案件怎樣量刑? 第一步:確定量刑起點;第二步:確定基準刑;第三步:確定宣告刑。 而這三大步又可分為幾個小步驟,具體為: 第1步、確定相應的法定刑幅度。 第2步、在相應的法定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 第3步、在量刑起點的基礎上確定基準刑(基準刑只能大于或等于量刑起點,不能小于量刑起點)。 第4步、用 犯罪未遂 、中止、 防衛過當 、避險過當、 從犯 、脅從犯、未成年犯、又聾又啞的人犯罪等體現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和刑事責任大小的量刑情節調節基準刑,得到一個量刑結果。(這屬于第一個層面上的量刑情節,共12種量刑情節,如果沒有這12中情節中的任何一種,就不用進行這一步驟)。 第5步、用 自首 、 立功 、積極賠償等犯罪事實以外的量刑情節進行調節,得到擬宣告刑(這屬于第二個層面上的量刑情節)。 第6步、根據擬宣告刑依法確定宣告刑 注:第1層面量刑情節共有12中,分別是, 未成年人犯罪 、限制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聾又啞的人犯罪、盲人犯罪、防衛過當、避險過當、犯罪未遂、犯罪預備、 犯罪中止 、從犯、脅從犯、教唆犯。 第2層面量刑情節主要有,自首、量刑指導意見規定的坦白、當庭自愿認罪、退贓退賠、積極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取得被害人或其家屬諒解、 累犯 、前科劣跡、對弱勢人員犯罪、在災害和突發事件期間犯罪、被害人過錯。 在量刑指導原則方面,《量刑指導意見》根據 刑法 和實踐經驗規定了量刑的四項指導原則: (一)、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原則; (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三)、寬嚴相濟原則; (四)、量刑均衡原則。 一、量刑應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根據犯罪的事實、性質、情節和對于社會的危害程度,決定判處的 刑罰 。 刑法第61條規定:“對于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于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即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 以事實為根據是以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于社會的危害程度為根據。事實包括犯罪事實和非犯罪事實,犯罪事實包括 犯罪構成 事實和非犯罪構成事實,犯罪構成事實包括基本犯罪構成事實和基本犯罪事實以外的犯罪構成事實,非犯罪事實包括罪前、罪后等事實情節(如自首、立功、累犯、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等)。量刑時應根據全案犯罪事實情節,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確定刑罰。以法律為準繩就是以刑法的規定為準繩。在定罪的基礎上,要嚴格依法確定量刑起點、基準刑、宣告刑,在適用量刑情節時,必須符合刑法的有關規定。 二、量刑既要考慮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輕重,又要考慮被告人應負刑事責任的大小,做到罪責刑相適應,實現懲罰和預防犯罪的目的。 刑法第5條規定:“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即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罪是所犯罪行,責是承擔的刑事責任,刑是刑罰。 罪行的大小由犯罪事實、性質、情節、后果決定,罪行的大小決定了法定刑的輕重,罪行越大,承擔的法定刑越重。犯罪是刑事責任的前提,罪行與承擔的刑事責任成正比。量刑是否公正,關鍵在是否符合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我們應著重把握三點:1、刑罰與犯罪性質相適應。基本犯罪構成事實決定了犯罪性質的嚴重性,決定著法定刑幅度和量刑的起點。如 故意傷害 的致人重傷和 搶劫 致人重傷雖然都是致人重傷,但在法定刑幅度和量刑起點上相差甚遠。2、刑罰要與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相適應。犯罪事實包括基本犯罪構成事實和基本犯罪構成事實以外的其他犯罪事實,這些事實和情節反映犯罪主客觀方面的狀況和社會危害程度,決定了刑事責任的大小,決定著犯罪案件的刑罰。3、刑罰要與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相適應。刑事責任的大小與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險性直接相關,雖然人身危險性不直接反映罪行輕重,但卻反映了對社會的潛在威脅程度。 三、量刑應該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做的該寬則寬,當嚴則嚴,寬嚴相濟,罰當其罪,確保裁判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量刑規范化改革是貫徹落實寬嚴相濟的基本刑事政策的重大舉措和具體措施,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貫穿于《量刑指導意見》的始終,體現在具體規定中。1、將寬嚴相濟列為量刑指導原則之一。明確要求量刑應該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做到該寬則寬,當嚴則嚴,寬嚴相濟,罰當其罪,確保裁判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2、對不同類型的犯罪依據刑法的規定,規定了輕重不同的量刑起點和幅度。3、對14種常見量刑情節中的十種從寬情節和4種從重情節的調節幅度做出了明確的規定。4、在量刑起點幅度、增加刑罰量的幅度、量刑情節的調節幅度給審案法官留下足夠的裁量空間,以便在實踐中更好地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 四、量刑要客觀、全面把握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治安形勢的變化,確保刑法任務的實現;對于同一地區同一時期、案情相似的案件,所判處的刑罰應當基本均衡。 量刑規范化的改革目標就是實現量刑公正和均衡。依據量刑均衡原則《量刑指導意見》規定: 1、統一量刑的方法和步驟。改變傳統“估算”式的量刑方法,確定量刑的三步驟,第一步確定量刑起點,第二步確定基準刑,第三步確定宣告刑。 2、統一部分常見量刑情節的適用標準。將量化引入量刑機制,把法定刑情節進行量化,將酌定量刑情節進行固化,明確14種常見量刑情節的調節幅度,規定一些個罪量刑情節的調節幅度,統一量刑情節的適用標準。 3、統一規范15種常見犯罪不同法定刑的量刑起點幅度,對寬泛的法定刑幅度進行合理細分,保證量刑的基礎不會偏離大方向。 4、規定各種犯罪增加刑罰量的根據。 綜合上面所說的,犯了罪是一定要受到法律處罰的,但是在一起刑事案件中還是要根據犯罪的大小來進行判定, 罪名 越大,那么受的處罰肯定就會越重,我國結合著實際的情況制定了一系列的條例,就是為了能讓犯罪人員得到該有的懲罰 。
法律量刑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法律量刑的五點原則、法律量刑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