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封建社會的糾問式刑事訴訟及其法律?
【答案】:①國家主動追究犯罪,采用糾問式的訴訟形式糾問式訴訟:對于犯罪事件,即使受害人不控告也無其他人告發,司法機關都應根據職權主動追究和審判。②司法與行政不分,司法隸屬于行政;③控告方與被告方地位不平等,審判秘密進行;④刑訊合法化、制度化;⑤實行法定的證據制度。
我國封建社會的刑事訴訟制度大體上屬于糾問式訴訟模式 主要內容 糾問式訴訟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對犯罪行為,不論是否有被害人控告,均依職權主動進行追究和審判的訴訟制度。在糾問式訴訟中,法院不再是中立的第三方,而成為對危害公共秩序和君主利益的犯罪行為負有責任的追究者。
您好,糾問式訴訟是封建君主專制時期普遍盛行的刑事訴訟方式。即司法機關對于犯罪案件,不論是否有受害人控告或其他人檢舉揭發,均可根據自身職權主動進行追究和審判。這種訴訟活動是秘密進行的,被告人只能充當被迫究和審訊的客體,不存在反駁與辯護的權利,只有認罪招供的義務。
在封建時代的糾問式刑事訴訟中,除審判機關外,沒有專門的公訴機關,控訴和審判職能不分。法官主動地采用殘暴手段追查犯罪,收集證據,證明被告人的罪責,承擔著證明責任。但是控告人和被告人雙方也都有證明義務。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刑訴中,原告人、被告人雙方均負有證明責任。
中世紀的糾問式訴訟制度則呈現出與彈劾式訴訟制度截然不同的特點。該制度在羅馬帝國時期發端,并在中世紀后期歐洲大陸國家及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盛行。糾問式訴訟以控訴式和審問式訴訟為特點,其主要特性在于:審判官同時承擔偵查、控訴與審判的職能,無論是否有人提出控告,都主動追究犯罪。
封建社會的最高司法機關同樣是皇帝。封建社會的刑事訴訟特別重視被告人的口供和廣泛采用刑訊的方法。(三)資本主義社會的刑事訴訟 資本主義社會的刑事訴訟的本質特征:是為資本主義制度服務的工具。
盛行于奴隸社會的刑事訴訟形式是什么?
盛行控訴式訴訟。控訴式訴訟又稱作彈劾式訴訟封建制社會的刑事訴訟模式,奴隸制社會和封建社會封建制社會的刑事訴訟模式的一種訴訟方式。根據記載,最早出現封建制社會的刑事訴訟模式的時期是仍處于封建占有制的古希臘還有羅馬共和時期。控訴式訴訟有五個特點封建制社會的刑事訴訟模式:第一個特點,要提起訴訟,就要由當事人也就是被害人或者是被害人欽定的代理人去提起訴訟,同時奉行一個原則,不告就不理。
彈劾式訴訟,又稱控告式訴訟,是盛行于奴隸制國家的一種訴訟形式。
彈劾式(又稱控告式)訴訟形式主要出現在奴隸社會時期,可以說是“當事人主義的淵源,其主要特點有:實行私人告訴制度封建制社會的刑事訴訟模式;在訴訟中原被告的訴訟地位形式上是平等的;實行訴訟辯論,法官基本上處于被動地位;司法與行政合一,訴訟的專業化程度不高。
糾問式審判和對抗式審判的區別
1、是不同法系的法庭辯護制度 產生的歷史時期和社會背景不同。糾問式訴訟是君主專制的產物;而對抗式訴訟則是奴隸制民主共和和封建制初期的產物。法官的職能不同。被告人的法律地位不同。
2、審訊的形式不同。糾問制訴訟是采取秘密的,刑訊逼供合法化;而對抗制訴訟則是實行審判公開、“不告不理’的訴訟原則。
3、糾問式與對抗式訴訟,是兩種不同的法律審判體系,旨在融合各自優勢。糾問式訴訟,源于12世紀的天主教宗教裁判所,現今主要在法國等大陸法系國家采用,而美國雖屬普通法系,但在處理交通違規等簡易案件時,也會采用糾問式。
4、【名稱】糾問式審判也叫糾問式訴訟,糾問式訴訟其對稱為“控訴式訴訟”,又稱“審問式訴訟”。【定義1】發端于羅馬帝國時期,盛行于中世紀后期歐洲大陸國家的君主專制時期和中國古代封建專制社會。亦曾是歐洲宗教裁判的一種形式。其主要特點是:(1)審判官集偵查、控訴、審判職能于一身。
5、詢問制是指糾問制。糾問式訴訟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對犯罪行為,不論是否有被害人控告,均依職權主動進行追究和審判的訴訟制度。在糾問式訴訟中,法院不再是中立的第三方,而成為對危害公共秩序和君主利益的犯罪行為負有責任的追究者。
暫無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