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刑事案件公訴的條件是什么
- 2、刑事訴訟主要解決的實體問題是什么???
- 3、刑事訴訟需要證明的事項有哪些
- 4、刑事訴訟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關系
- 5、刑事案件中證明對象的范圍包括哪些
- 6、刑事訴訟中的實體公正為什么難以實現?
刑事案件公訴的條件是什么
公訴案件的施壓標準包括三個關鍵方面:過硬且充足的證據鏈條;犯罪行為觸犯法律應予以追究責任;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充分調查和確認。
確定犯罪嫌疑人是否負刑事責任或者免除刑事責任的事實。比如犯罪嫌疑人的主觀狀態(包括故意、過失、動機和目的)、犯罪嫌疑人的年齡、精神狀態等。(3)確定對犯罪嫌疑人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從重處罰的事實。查清上述各項事實就符合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的條件。證據確實、充分。
提起公訴的實體條件。實體條件包括兩個:一是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二是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提起公訴的程序條件。根據法律規定和訴訟的實際需要,提起公訴必須具備兩項程序條件:(1) 檢察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具有管轄權;(2) 被告人在案。提起公訴的政策條件。
公訴是指檢察機關對偵查機關(調查機關)偵查終結(調查終結),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依法定職權進行審查,決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出庭支持公訴、對刑事判決進行審查,或依法決定不起訴的訴訟活動。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時,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
提起公訴的實體條件。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提起公訴的程序條件。檢察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具有管轄權。被告人在案。提起公訴的政策條件。提起公訴的政策條件是實現公訴個別化的要求。刑事案件公訴條件是什么提起公訴的實體條件。
刑事案件公訴條件:提起公訴的實體條件。實體條件包括兩個:一是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二是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提起公訴的程序條件。根據法律規定和訴訟的實際需要,提起公訴必須具備兩項程序條件:(1)檢察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具有管轄權;(2)被告人在案。
刑事訴訟主要解決的實體問題是什么???
刑事訴訟主要解決被追訴者(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問題。因此,刑事訴訟法與刑法關系密切,學習刑事訴訟法必須對刑事訴訟有所了解。訴訟是一種三方組合,其最一般的含義是:處于平等對抗地位、有糾紛的雙方向處于中立地位的裁判方告訴其糾紛,并請求裁判方解決其糾紛的活動。
刑事訴訟所要解決的實體問題是(?。?。A.民事責任 B.刑事責任 C.行政責任 D.法律責任 查看答案解析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刑事訴訟,是指國家專門機關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處理刑事案件,解決被追訴人的刑事責任的活動。
刑事訴訟就不解決實體問題,只是輔助刑法發揮解決實體問題的作用。它解決的主要是程序性的問題。
首先,刑事訴訟所要解決的實體問題是犯罪和刑罰,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則不解決這類問題。其次,刑事訴訟所依據的實體法是規定犯罪與刑罰的法律,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所依據的實體法則是規定財產關系、人身關系等方面內容的法律和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
刑事訴訟需要證明的事項有哪些
綜上所述,刑事訴訟需要證明的事項主要包括實體法事實和程序法事實。實體法事實關注犯罪構成和量刑情節的證明,程序法事實關注訴訟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通過證明這些事項,確保刑事訴訟的公正、公平和有效進行。
八)有關涉案財物處理的事實;(九)有關附帶民事訴訟的事實;(十)有關管轄、回避、延期審理等的程序事實;(十一)與定罪量刑有關的其他事實。認定被告人有罪和對被告人從重處罰,適用證據確實、充分的證明標準。
傳統上有兩種證明標準:一是不存在任何合理懷疑的證據,適用于刑事案件;一是蓋然性超過他方的證據,適用于民事案件。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可以用于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主要涵蓋以下兩大部分:首先,實體法事實,即對解決刑事案件的實體處理環節(例如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及其可適用之刑罰)具有明確法律效力的事實;這是刑事訴訟過程中的核心部分,也是主要需要進行證明的內容。其次,程序法事實,即對于影響案件訴訟程序正常開展并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事實情況。
刑事訴訟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關系
法律分析: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都是實現正義的一部分,程序正義是為了保障實體正義。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二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
法律分析:在司法實踐中,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均是實現正義的不可或缺要素。程序公正的核心目的,在于確保實體公正的實現。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在辦理案件時,必須嚴格遵循法定程序,搜集能夠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無罪、罪行輕重的各類證據。
刑事訴訟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關系如下:司法公正包括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實體公正是結果的公正,程序公正是過程的公正。關于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的關系有以下幾種觀點:(1)實體優先論。(2)并重論。(3)程序優先論。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具有內在的一致性,終極目的都在于公正解決糾紛。
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程序正義為實體正義的實現提供了保障,只有程序公正,才能確保實體判決的公正性;而實體正義的實現又反過來促進了程序正義的完善,通過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優化法律程序,提高司法效率和質量。
刑事案件中證明對象的范圍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刑事訴訟法的證明對象是指需要用證據加以證明的與刑事案件有關的各種問題,內容既包括需要證明的刑事案件的主要事實;也包括需要證明的與刑事案件有關的其他事實。凡是與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責任有關的一切需要證明的事實,都是證明的對象。
刑事訴訟中的證明對象應當包括兩個方面:(一)實體法事實。對解決刑事案件的實體處理即定罪量刑問題具有法律意義的事實。這是刑事訴訟中基本的、主要的證明對象。案件的實體法事實,由有關的刑法規范所規定。具體內容包括:有關犯罪構成要件的事實。這是證明對象的核心部分。
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籍貫、民族、文化程度、職業、住址以及有無前科等。
法律分析:違法事實、違法主體、程序事實、證據事實。法律依據: 《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 可以用于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法律分析:刑事訴訟中的證明對象應當包括兩個方面:(一)實體法事實。指對解決刑事案件的實體處理即定罪量刑問題具有法律意義的事實。這是刑事訴訟中基本的、主要的證明對象。(二)程序法事實。指對于解決案件的訴訟程序問題具有法律意義的事實。
刑事訴訟法的證明對象涵蓋: 實體法事實,對于解決刑事案件的實體處理及定罪量刑具有重要法律意義;這是刑事訴訟中的關鍵證明對象。 程序法事實,針對解決案件訴訟程序相關法律問題發揮作用的事實。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
刑事訴訟中的實體公正為什么難以實現?
1、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其保證的是整個訴訟程序合法的進行,保障的是程序公正的實現。而很多時候,程序公正是實體公正實現的基礎,所以就邏輯上而言實體公正難以實現的說法是值得商榷的。
2、由于發現事實和適用法律的不確定性,實體公正具有不確定性,而程序公正的特點有助于為這種不確定性提供正當性的基礎。在追求實體正義的過程中應將程序正義放在優先地位。
3、刑事訴訟程序的設置應當盡最大限度地實現司法公正,刑事訴訟程序的價值一方面在于通過合理的設置,保障個案的實體公正,另一方面則在于程序公正本身——“公正不僅應當實現,而且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公訴人出席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庭審,不僅有利于保障實體公正,也是程序公正的必然要求。
4、而實體正義則是指通過刑事訴訟過程而實現的結果上的實體公正和結果正義。沒有程序正義,實體正義很難得到實現。程序正義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實體正義的實現,也可以有效防止冤假錯案的發生,依法保障人權。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程序正義大于實體正義。
5、正是因為這種屬性使得程序法獨立于實體法,具有獨立性。訴訟程序在實現實體正義過程的同時,向訴訟參與者展示、證明判決的公正性,吸收因實體法的不同帶來的缺憾,以消除人們心中對實體結果不滿的情緒。
暫無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