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2019年法考備考之刑事訴訟構造二
- 2、(2017年真題)關于我國刑事訴訟構造,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3、關于我國刑事訴訟構造的表述,正確的有()
- 4、我國的刑事訴訟構造是什么主義
- 5、我國刑事訴訟構造
2019年法考備考之刑事訴訟構造二
1、一)彈劾式訴訟結構 (二)糾問式訴訟結構 詳見 2019年法考備考之刑事訴訟構造一 (三)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英美法系國家)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的特征:(1)控辯雙方當事人在訴訟中居于主導地位,訴訟的開始和推動均取決于當事人的訴訟活動,法官只是居中的裁判者;(2)訴訟的目的主要是在程序上保障人權。
2、刑訴案例筆記,源自19年備考,適用于查漏補缺。一審判決不服的救濟方式:被告人:自收到判決書后10日內上訴;辯護律師經被告人同意,也可上訴。被害人:收到判決書后5日內,向檢察院申請抗訴;檢察院審查決定是否抗訴。檢察院:在收到判決書后10日內,通過原審法院提起抗訴,同時抄送上級檢察院。
3、D.刑事訴訟構造有橫向與縱向之分,縱向刑事訴訟構造指的是控訴、辯護與裁判在訴訟程序中的法律地位與相互關系,起訴狀一本主義體現了控審職能完全分離的訴訟構造 參考答案 【考點】刑事訴訟構造 【難度】★★ 【答案】D。
4、法考試卷一二考試內容如下:試卷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中國法律史、國際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試卷二:民法、知識產權法、商法、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制度)。
(2017年真題)關于我國刑事訴訟構造,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答案】:D 當事人主義訴訟將開始和推動訴訟的主動權委于當事人關于刑事訴訟構造的說法,控訴、辯護雙方當事人在訴訟中居于主導地位。我國不論公訴案件還是自訴案件審理程序都是在職權主義基礎上吸收了當事人主義的因素,自訴案件審理程序不是適用當事人主義訴訟構造。故A選項錯誤。
【答案】:C 知識點:投資估算的概念及其編制內容。選項A,要求誤差控制在±30%以內關于刑事訴訟構造的說法;選項B,屬于國外投資估算的階段關于刑事訴訟構造的說法;選項D,可行性研究階段,要求誤差控制在±10%以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規定,對一切案件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 口供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規定,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應在拘留后( 二十四 )小時以內進行訊問。 1( 縣級以上人民 *** 農業行政主管部門 )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關于我國刑事訴訟構造的表述,正確的有()
解析:刑事訴訟構造是指刑事訴訟法所確立關于刑事訴訟構造的說法的進行刑事訴訟的基本方式以及專門機關、訴訟參與人在刑事訴訟中形成的法律關系基本格局關于刑事訴訟構造的說法,集中體現為控訴、辯護、裁判三方在刑事訴訟中的地位及相互間的法律關系。
【答案】:A、B、D 本題考查刑事訴訟的基本理論。刑事訴訟結構包括橫向結構和縱向結構。縱向結構指的是立案、偵查、起訴、審判、執行的流程。橫向結構主要反映控辯審三方的關系。通常所說的刑事訴訟構造是指狹義上的刑事訴訟構造關于刑事訴訟構造的說法,即三方的關系。因此關于刑事訴訟構造的說法,A選項正確。B、D選項是程序正義的應有之義關于刑事訴訟構造的說法,正確。
C正確。《刑事訴訟法》第2條把尊重和保護人權明確作為刑訴法的任務,因此,D正確。本題正確答案為BCD。
【答案】:A 判決和裁定都專屬于法院,A選項正確。在執行階段的裁定不能通過上訴、抗訴的方式救濟,B選項錯誤。《刑事訴訟法》第300條規定,人民法院經審理。
我國的刑事訴訟構造是什么主義
1、法律分析:我國的刑事訴訟構造是以職權主義為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條 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2、法律分析:我國的刑事訴訟是混合了當事人主義與職權主義,吸收英美當事人主義對抗性,沿著控辯式庭審改革。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條 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3、【答案】:C我國1979年刑事訴訟法帶有強烈的職權主義色彩,1996年刑事訴訟法吸收了很多當事入主義的內容,所以本題選C。
4、你好、、、刑事訴訟模式,又稱刑事訴訟結構或刑事訴訟構造,是指控辯審三方主體進行刑事訴訟的基本方式,或者說,在刑事訴訟進行中,控辯審三方主體的法律地位及其法律關系的基本格局。
我國刑事訴訟構造
法律分析:我國刑事訴訟法關于刑事訴訟構造的說法的結構是確立關于刑事訴訟構造的說法了進行刑事訴訟的基本方式以及專門機關、訴訟參與人在刑事訴訟中形成的法律關系的基本格局關于刑事訴訟構造的說法,它集中體現為控訴、辯護、裁判三方在刑事訴訟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間的法律關系。
法律分析:我國的刑事訴訟構造是以職權主義為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條 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關于刑事訴訟構造的說法,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法律主觀:肇事者可能承擔刑事責任,附帶民事賠償,委托律師辦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
刑事訴訟證明,是指偵查、檢察和審判人員運用依法收集的證據,為確定案件中某些待證事實所進行的活動。證明的基礎是證據,沒有證據的證明,只能是一種主觀臆斷。證明是查清案件事實的基本方法。證明在刑事訴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暫無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