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保護舉報人的法律法規?
《刑事訴訟法》第110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舉報。第111條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并為其信息保密。
舉報人有權對違紀、違法和犯罪行為依法進行控告、檢舉,其舉報權利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各級檢察機關、行政監察機關和有管轄權的機關或組織應當依法受理舉報,共同做好保護舉報人合法權益的工作。一切機關和組織應當鼓勵和支持公民依法舉報,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打擊報復舉報人。
第一條 為了規范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工作,保護消費者、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法律和行政法規,制定了本辦法。第二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處理投訴舉報,適用本辦法。
實名制舉報后,舉報人的信息會受到嚴格的保護。根據相關法規,舉報人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住址、電話等,應當被嚴格保密,不得泄露給被舉報人或被舉報單位。此外,監察機關在回復實名舉報人時,會核對舉報人獲得的查詢密碼,確保答復不涉及具體舉報內容,以保護舉報人的隱私權益。
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公民有權舉報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穩定等違法犯罪行為。對于提供重要線索并被采納的舉報人,法律保護其個人信息不受泄露,對其不得進行打擊報復。按照我國法律的規定,公民對于一些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違法犯罪行為有著舉報權力。
不是失信人能追究拒執罪嗎
1、能夠報警處置,以涉嫌拒不執行裁判、裁定罪立案偵查。 《刑法》第313條:對人民法院的裁判、裁定有本領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 律圖法律咨詢律師 在拒執罪難立案主客觀因素分析基礎上,提出了拒執罪立案偵查權重構設計方案。
2、所以,對于被錄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被執行人,法院仍然會依法執行,而不會不再追究。是否要被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被追究刑事責任,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分析:只有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才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否則是不屬于犯罪的。
3、現階段追究失信被執行人的“拒執罪”還是比較難。難在哪里?主要是取證。個人沒有調查權,沒有基本的證據就沒有控告和自訴的權利。遇到老賴拘執,法 -院會說,請提供老賴在哪里,他的財產在哪里,我們去拘留他。公安會說,拘執罪一般需要法院移交,請先到法院辦理。
4、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在當事人提供了充分有效的抵押物做擔保的情況下,不能列為失信被執行人,除此之外,已經被查封或者扣押的財產已經足以清償法律文書當中規定的債務的,或者不屬于有能力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書的情形,都不能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公安機關撤銷案件和不立案的救劑途徑一樣嗎?
應當是不一樣的,不立案的案件是這個案件都沒有進入過偵查也沒有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案件撤銷案件,是指立案了之后,因為法定事由的出現而撤銷的情況。不立案可以向檢察機關舉報要求督促公安機關立案,當然也不一定舉報了就會立案,要看是否達到立案標準。
對公安機關不立案救濟途徑:獲得不立案的書面通知后向作出決定的公安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仍不服的可以向上級公安機關申請復核。向檢察院偵查監督部門申請立案監督。
公安局撤銷刑事案的程序和救濟途徑包括申請復議、向人民檢察院反映以及直接向法院起訴。首先,申請復議是關鍵步驟。當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進行審查后,如果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時,將不予立案。
立案偵查后撤銷立案救濟措施是什么根據不同種類的犯罪,您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復議。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第一百零八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控告人對不予立案的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后七日以內向上一級公安機關申請復核;上一級公安機關應當在收到復核申請后七日以內作出決定。對上級公安機關撤銷不予立案決定的,下級公安機關應當執行。
被害人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控告,如果公安機關不予立案,首先,當事人可以在法定的時間內申請復議。其次,被害人還可以直接向當地人民檢察院提出立案監督申請,再通過檢察機關要求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最后,被害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
孩子失蹤多長時間可以報警
失蹤人口報警的條件:人失蹤滿24小時后,家屬可以向警方報警。在接到報警后48小時內,警方必須立案調查。 宣告人口失蹤的法律程序:向法院提出申請后,如果案件在公告期間(通常為三個月)內得到解決,那么案件將在四個月內結案。
答案解析:兒童失蹤一定要第一時間報警,去附近的派出所報警,不要等24小時;一般一個人在家里等,一個人去找孩子,報警告訴警察孩子的特征。
當孩子失蹤時,通常應立即報案。根據規定,只有在失蹤超過48小時后,公安機關才能正式立案。 然而,如果有監控視頻顯示孩子被陌生人抱走,家長可以立即報警,公安機關也會迅速展開調查。 報案沒有固定的等待時間,即使孩子失蹤幾小時也可報警。
法律分析:通常情況下,人口失蹤的報案受到24小時的時間限制。然而,對于10歲以下的兒童或不滿2歲的嬰幼兒,以及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礙患者,這一時間限制并不適用。這些人群的失蹤案件中,監護人可以立即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
發現兒童失蹤或走失要立刻報警。孩子失蹤后的24小時是黃金尋找期,發現孩子失蹤或走失時,家長應第一時間撥打110求助,并讓家庭成員到轄區派出所報警,警方接報后會在第一時間立案調查,不需等24小時的時間。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兒童失蹤多長時間可以立案。兒童走失時,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應在接到報案后24小時內立案。若兒童被其他成年人拐賣或殺害,或被其他犯罪分子組織拐賣,或因不可抗力因素導致失蹤,公安機關應立即立案。
遇到詐騙罪在哪里報案
1、法律分析:詐騙罪報案可以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一般可以直接撥打110向公安機關舉報并提供相應的信息,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到公安機關等辦公場所舉報等方式進行報案、舉報。
2、如果遭遇詐騙罪,請到立即到當地公安局報案處理,報案后公安局會立案處理,但如果不予立案,根據刑訴法第111條規定,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
3、遇到網絡詐騙罪被害人可以向案發地、詐騙行為實施地、詐騙結果發生地、嫌疑人住所地報案。
4、在遭遇詐騙罪時,公民報案流程和地點有明確規定。首先,可以撥打各市公安局報警電話“110”或直接前往各市、縣(區)公安局(分局)報案,包括刑警支隊、刑警大隊、轄區刑警中隊或附近派出所。不論報案地點如何,公安機關都必須立即受理,并問明情況,制作筆錄。公安機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報案人。
5、遇到網絡詐騙罪被害人可以向案發地、詐騙行為實施地、詐騙結果發生地、嫌疑人住所地報案。網絡詐騙是一種新興的詐騙方式,但依舊是能向有管轄權的公安機關進行報警求助。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合同詐騙派出所不受理怎么辦
其次,向做出不立案決定的公安機關提出復議請求;若復議結果仍未改變,可繼續向上級公安機關申請復核;同時,亦可向同級檢察院進行投訴,檢察院有權要求公安機關解釋不立案的緣由。若檢察院判斷公安機關的不立案解釋因不足信而反對之,即會通知公安機關予以立案。
遭遇合同詐騙,若派出所不予受理,首先,應向更高層級的公安機關反映情況。其次,可向人民檢察院提出控告。關鍵在于,一旦發現犯罪事實或有犯罪嫌疑人,及時向公檢法部門報案或舉報。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在接到犯罪線索后,會根據管轄范圍決定是否立案偵查。
若公安機關拒絕立案,受害者仍有補救途徑。首先,受害者可提出控告申請復議。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10條,法院、檢察院或公安機關在收到報案、控告、舉報或自首的材料后,應迅速審查。
法律主觀:合同詐騙派出所不受理可以向上級公安機關反映情況,可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控告。發現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應及時向公檢法報案或者舉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后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
暫無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