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于村集體企業改制補償標準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過沒關系,因為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2020年大集體改制補償標準?的知識點,相信應該可以解決大家的一些困惑和問題,如果碰巧可以解決您的問題,還望關注下本站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
2002年前事業單位改制補償標準?
由于中央和各地尚未出臺有關事業單位改制員工經濟補償的規定,因此有關員工經濟補償具體標準將參照國有企業員工經濟補償標準。根據國經貿企改[2002]859號文件和國資分配[2003]21號文件規定,向員工支付經濟補償金,具體標準相同。
但是考慮到事業單位員工大部分是事業工人身份,其中有一部分還是國家公務員身份,由于各種原因,相當一部分人還沒有開設養老保險賬戶,一旦改制后,這部分員工的退休金也是個麻煩事。因此,完全參照國有企業的員工經濟補償標準執行對這部分人來說確實欠缺公平,各單位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除經濟補償金外其他形式的補貼,具體標準由上級主管部門確定。
土改地主被沒收的土地有何補償?
1土改地主被沒收的土地是無償沒收的,沒有直接的補償。2這是因為土改的宗旨是消滅封建地主階級,而無償沒收是為了實現土地制度的公有化和農村社會主義改造的目標,不是為了對地主進行補償。3不過,在土改過程中,有些地方對被沒收土地的地主進行了適當的補償或安置,比如分配城市住房或安排工作等,但這些并不是法定的補償,而是當時各地根據情況制定的政策措施。
2020年大集體改制補償標準?
1、經濟補償按職工的工作年限計算。每滿一年的,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工作年限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
2、企業生產經營正常的,補償金標準以職工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為計算單位。職工的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企業月平均工資標準計算;職工月平均工資高于當地職工社會月平均工資3倍的,按不高于當地社會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計算。企業生產經營不正常,本企業月平均工資無法確定的,市、區屬企業經濟補償金的標準按照不低于去年最低工資標準計算,實發468元,其余額用于職工個人交納社會保險費??h(市)經濟補償金最低標準由當地 *** 按照當地企業最低工資標準的100%—130%確定。
3、計算補償金年限時,職工的工作年限截止今年12月31日。今年12月31日前解除勞動關系的,經濟補償金按實際工作年限計算。由于職工個人原因離開工作崗位時間,不計算工作年限,在計算經濟補償金時扣除。
二、大集體企業改制的其他規定
1、國企改制不得向留用員工支付補償金
意見規定,國有企業改制,要轉換職工勞動關系。改制為國有控股企業的,改制后企業繼續履行改制前企業與留用職工簽訂的勞動合同;留用職工在改制前企業的工作年限應合并計算為改制后企業的工作年限,原企業不得向繼續留用的職工支付經濟補償金。改制為非國有企業(包括國有參股用人單位)的,要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處理好改制企業與職工的勞動關系;對企業改制時解除勞動合同且不再繼續留用的職工,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2、解除關系員工補償金按工齡計算
按規定支付給職工的經濟補償金,由企業按職工工作年限,每滿1年,發給1個月的經濟補償金,工作年限不足整年的,按整年計算。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準,為用人單位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前12個月的本人月平均工資。勞動者月平均工資低于本單位月平均工資的,按本單位月平均工資計算;勞動者和企業經營者月平均工資高于本單位月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按不超過本單位月平均工資3倍標準計算。企業月平均工資超過改制企業所在市(州)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倍的,原則上按不高于2倍的標準確定。企業因生產經營不正?;蛲.a半停產,職工月平均工資無法確定的,其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準最低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3、經濟補償金不得占用企業福利費用
據介紹,計算經濟補償金的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或者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計發經濟補償金的企業月平均工資應嚴格按照國家統計局的工資統計口徑計算。經濟補償金在企業成本中列支,不得占用企業按規定比例提取的福利費用。
其實集體企業在進行改制的時候,如果說改制過程當中發生了員工離崗的問題,應該按照員工的工齡和平均工資的倍數來進行發放。還有就是如果企業改制以后仍然還繼續留在企業的這種情況,就不對員工發放補償金了
國企改為股份制職工補償標準?
國企改制,都要給職工經濟補償,一、對于離職的員工給予工齡補償。
二、給予未離職的員工予工齡置換股份的股權補償。
三、利用原國企資產給予員工社保補償
工改工賠償標準?
企業改制工傷補償標準是多少?
1、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
2、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準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并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3、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 規定。
二、企業改制經濟補償金的標準是怎樣的?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 *** 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三、企業為職工申請工傷認定的期限是多久?
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以內,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綜上所述,企業改制過程中會導致部分職工下崗,企業改制工傷補償標準分為兩部分,工傷補償和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工傷補償就按照具體的等級確定,計算基數是職工的工資。而經濟補償金按照職工的工齡確定,職工的工作期限越長,能夠拿到的經濟補償越多。如果企業拒絕給職工補償的,職工可以到勞動監管部門投訴。
文章到此結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村集體企業改制補償標準和2020年大集體改制補償標準?的問題解決了您的問題,那么我們由衷的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