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鐵們,大家好,相信還有很多朋友對于深圳觀瀾區舊改補償標準和深圳的房價會跌嗎?你怎么看?的相關問題不太懂,沒關系,今天就由我來為大家分享分享深圳觀瀾區舊改補償標準以及深圳的房價會跌嗎?你怎么看?的問題,文章篇幅可能偏長,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目錄
在深圳買房,哪個區比較好?
錢多有錢多的用法,錢少有錢少的玩法。
你所說的最有潛力,自然是從投資回報的這樣一個角度,很多人只看到了回報,卻沒有看到投入,投入與回報,這兩個要素都是客觀存在的,如果只是單純的看回報,卻沒有看到投入,那也有點搞笑。
不過當下人買房就是這么搞笑,只看回報不看投入。
現在深圳市區的豪宅一般面積都在一兩百平兩三百平這樣子的大平層,而且遭到哄搶的一個因素就在于這樣的一手新房跟周邊二手房存在兩三萬的價差,有這樣子價差的存在,所以他們資金投入量很高,同樣的回報也是非常不錯的。100平就是兩三百萬。
但是對于這樣動輒就是上千萬的房價,有多少人吃得消了。更多的還是處于那種100萬以下首付了,這樣的一個群體比較多。對于這樣的群體,從投資的角度來說,就希望的是以小博大。以最少的錢去換取最大的回報。
深圳經濟的發展是一路向西,西部是深圳的經濟中心和經濟重心,也是粵港澳大灣區一個A字形的核心所在。一邊是以廣州為頂點,珠江西岸,到中山,珠海,澳門,另一邊是珠江東岸,廣州,東莞,深圳,香港。珠江東岸和珠江西岸,可想而知珠江東岸經濟更加強悍。
廣深港沿線可以說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樞紐,深圳前海灣擴容到寶安中心,寶安中心北上到福永大空港,再往北延伸到沙井海洋新城。這一片不單純是經濟重心的西移西擴,更重要的是交通樞紐在不斷的在升級,空鐵聯運,大空港機場,深中通道,深珠通道,機場11號線,穗莞深城際鐵路,廣深港高鐵專線。
交通可謂四通八達,一旦深中通道深珠通道這樣的跨海大橋開通之后,只會更加產生強大的虹吸效應,將珠江西岸的資源源源不斷的輸送到珠江東岸,強者恒強。人流物流資金流匯集的地方,發展自然是前景廣闊。
因此,對于像福永大空港沙井海洋新城這樣的片區,我認為它的發展潛力還是非常大的,因為規劃不僅僅只是停留在圖紙,而是深圳它有這樣的力量將藍圖變為現實,而且在一年一年在不斷的推進!
深圳西拓相較于深圳的東進戰略,深圳東進戰略就是扶貧這樣一個定位,它的發展相對會需要更多時間,畢竟東部的基礎是比較薄弱的,修建地鐵這樣的軌道交通還需要時間,而且軌道交通沿線的物業更需要時間。就目前來說,深圳東部的樓價和沙井福永這片區的樓價相差還不是很大,但是個人認為就未來樓價的走勢,深圳西部福永沙井片區能夠跑贏深圳東部。
福永大空港和沙井海洋新城這樣的片區,就目前來說房價相對比較低,4萬左右的價格相較于市區動輒10萬+的價格還是有不少的成長空間,這個空間就是通常所說的投資回報,發展潛力。未來值得期待。
下圖
圖1是深圳的各個區域中心,圖2是珠江口的跨海通道,圖3是深圳西部的發展軸。
深圳的房價會跌嗎?你怎么看?
①深圳的房價,大概率不會跌;
②房價本質上,取決于一個城市的土地價值。而土地價值,取決于這片土地上經濟的增長潛力。
地產圈內人,愛講一句話:買房,就是買一個城市的股票。
簡單一句話,卻是對“房價”直抵本質的認識。
舉個例子,看下面一張圖:
數據來源:深房網、克爾瑞等
深圳房價,2010年均價20205元/㎡,2019年漲到65516元/㎡,10年漲幅224%;
南寧房價,2010年均價6301元/㎡,2019年漲到11489元/㎡,10年漲幅82%。
什么意思呢?
2010年,你和朋友兩人分別花100萬,你在深圳、他在南寧各買一套房;
到2019年,你深圳的房可以賣324萬;朋友南寧的房,可以賣182萬。
從資產財富的角度,10年時間,你什么都沒做,賬上卻比朋友多了142萬。
以上只是兩只“股票”的上漲幅度;如果兩套房,同時出租,那房租就是“股票分紅”。
2020年5月,南寧平均月租金為29元/㎡,深圳平均月租金為77元/㎡。
數據來源:中國房價行情網
計算兩只“股票”,一年房子的“分紅”,深圳比南寧多165%。
兩套房子的材質都是鋼筋水泥,并沒區別。但價格卻在10年間,天壤之別。
為什么?
道理很簡單,金融學者香帥一句話,完美解釋:
房子的價格反映的是房子所在土地的價值。
而土地的價值來自這片土地上經濟的增長潛力,即大家對這片土地未來可以創造多少財富的預期。
用一塊棉花地做解釋:
你100元買一塊地,一年種植棉花賣200元。
第二年,棉花價格上漲,賣了400元;這時如果有人要買這塊地,你還會賣100元嗎?你賣的價格至少要200元。
同樣面積兩塊地,深圳和南寧土地的單位面積產值不同,土地價值就不同——這就是土地經濟增長潛力的區別。
再看一張圖:
數據來源:深圳、南寧統計局
比較深圳和南寧,10年間GDP達到的體量和增幅,深圳遠超南寧。
經濟產值的區別,就是兩個城市土地價值的區別。
中國過去20年,是房價持續上漲的房地產黃金20年,背景是中國GDP年均9%的高速增長。
如今,形勢發生巨大變化。
2015年始,中國GDP增速降至7%以下,近5年增速不斷下探至6.5%左右;已進入一個“增速換擋”時期;
2020年始,中國進入人均GDP萬元美金社會,真正的中產消費社會;
人口流動,進入城鎮化2.0階段,由中小城市向超級都市圈集聚……
買房普漲的局面,已成過去。
“分化”,才是未來發展的主題。
超級都市圈、新一線城市、強經濟省會城市,和三四線城市,經濟發展態勢分化,人口流動趨勢分化。
一個城市內部,不同區域經濟定位不同,企業和人口聚集程度也會分化,經濟發展分化……
最終的呈現:房價分化。
來源:百度慧眼地圖
一個鮮活例子:
2019年4月,黑龍江一個小城市鶴崗上了熱搜。網傳鶴崗一套46㎡房子總價賣16000元,單價300+元/㎡。
同期,深圳前海自貿區旁邊一個二手房小區:諾德假日花園,正在成為深圳二手熱盤。
一套49㎡兩房小戶型,總價賣429萬,折算單價為87600元/㎡。
結論就是:未來,中國城市的房價呈現“分化”態勢,有的城市上漲,有的城市下跌。
具體到“深圳”,按照知叔以上邏輯:
你相信深圳未來10年、20年,繼續保持經濟增長嗎?
你相信未來10年,人口持續流入深圳嗎?
如果你和我一樣,答案是“yes”,那就無需懷疑:深圳房價未來漲面更大。
你怎么看呢?歡迎評論區交流
深圳大部分工廠又開始放假是真的嗎?
感謝邀請!
受疫情原因的影響,很多外貿公司以及給外貿公司加工的制造業或多或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國內疫情基本控制,各行業有序進行復工,但目前國外疫情還相當嚴重,所以外貿訂單劇減,沒有了訂單,工廠肯定會放假。
國內比如服裝行業也是比較慘淡,據某品牌批發服裝的老板和我交流,問是否可以合租辦公室以降低成本,說他們2月底就復工,可是沒有訂單,原先在大商場代銷他們服裝的基本都已撤柜,零售業務基本可以忽略,逛服裝的人每天少的可憐,甚至幾天不來一個人,接下來如果還是這樣的困境,他們的工廠也得考慮給員工放假關閉。
國內還有一個行業是受疫情最為損失慘重的,不得不說旅游業,這個行業是從1月24日國家發文全面停止一切旅游活動,意味著從發文當天開始就全面停工停產,到目前這個行業依舊沒有復工的任何消息,這個行業所有的從業者從1月到現在都是0收入,有店鋪的每個月還要負擔昂貴的店租,很多私人房東一分租金都不減免,在這重壓之下太多的旅游門店經營者也是不得不給員工放長假,讓他們自謀出路,痛心的關閉門店。
在深圳一個人半年沒有工作沒有收入,想想是怎樣的煎熬、怎樣的窘境?
*** 一直在搞各種基建,疫情當下是否更應該考慮到旅 *** 業如何復工復產,以及其他微小企業如何復產重生,這才是當下老百姓最關心的!?。?/p>
深圳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東進還是西進?
現有的四大一線城市,只有深圳的土地面積最小,人口密度也最高(每平方公里/6272人)。在經過多年的發展與人口增長后,現有發展面積不變的情形下,無論從居住地塊還是工業用地,深圳再也無法拿出像樣的地塊用于發展。所以,急需解決目前發展面臨的土地資源瓶頸成了當頭問題。
合并周邊臨深地區?不存在的!翻開地圖可以看到,深圳正西面已是珠江出??诹?,填海造地?代價太大,收效甚微。再往北挪一點呢?再北一點則是東莞界了。
其實無論從通勤效率和交通的便利性、區位的融合性來說,臨深地區的鳳崗、長安或大亞灣是最佳選擇。但顯然東莞或惠州的經濟雖比不上深圳,斷不至于出讓自己的土地。
侵蝕東莞、惠州的土地?
莫說東莞、惠州不同意,就是廣東省都不會同意。不能因為你有錢,就可以胡來,你說要地就給地。
在我國行政壁壘是真實存在的。官方經常說的一個詞就是提高行政效率,突破地方行政壁壘,喊了多少年了?更遑論一個副省級城市與地級市之間的利益牽扯。再加上這個地級市雖然比不上深圳,但怎么也是省內前四的存在,要扶貧省內還有更需要的地方啊。另外深圳是計劃單列市,稅收直接向國家負責的,合并一塊,省里便少了一塊,換你是廣東省也不會同意啊。
只能是東進!沒錯!所以省里發話了,去東邊發展,劃了塊兩個大亞灣大小的土地給深圳。政策給足,人員由你深圳配置,發展思路、策略由你一手包辦。深圳得了地,省里扶了貧,皆大歡喜。
看了些回答,都建議深圳往西邊走,強強聯合,去東邊只能是扶貧會拖累深圳云云。難道深圳這么飄了?忘了當初你又是誰的窮親戚?又是誰帶動你的?當然不會!要是深圳這么目光短淺,沒有大局觀,沒有前瞻性,也就不會發展成如今的成就了。
深圳特別合作區此時,離深圳大工業區65公里的東邊有幾個工業基礎薄弱的農業鎮,這里依山傍海,境內交通便利,兩條高速與一條高鐵貫穿全境??砷_發面積也遠遠不是填海造地,拆遷騰挪城中村可比的。在這里搞合并,省里扶了貧,深圳得了地,汕尾收了租,一舉數得沒有人不會同意。
2011年2月,深汕特別合作區籌建,由原產業轉移園升級為特別合作區;2011年5月,深汕特別合作區正式成立;2015年7月,《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服務規定》出臺,授權市一級經濟管理權限;2018年12月,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正式掛牌;2019年3月,深汕特別合作區與深圳并網,正式成為深圳一個管轄區。從2017年開始,合作區的GDP已算進深圳的GDP總量中,從近期和中長期來看,深圳已規劃多條直通深汕特別合作區的通道,解決了交通問題,時效與通勤問題將不再不是障礙。涉及到發展與改變,并不是三五兩天就可以看出來的,但往往會厚積薄發,也許前幾年合作區需要深圳源源不斷輸血養護,但后期各種深圳力全力打造的新興產業起來了。帶來的收益是難以想象的。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