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對于口蹄疫撲殺豬補償標準和豬肉5號病是什么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目錄
豬場病豬都銷往哪里
對于病死豬想必市民并不陌生,網上各大媒體新聞報道也屢見不鮮,病死豬流入市場的重要危害之一是損害人體健康,市民食用的豬肉豬大部分的來源還要屬農村的養殖場,但由于農村地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監管相對寬松、生豬和豬肉的流通環節相對較多(包括養豬戶、豬販子、屠宰加工廠、豬肉批發商、豬肉零售商等)、導致病死豬肉流入市場的隱患仍存在。國家屢屢屢禁止,卻不見成效,你知道這些病豬都去哪了么?
有人說是深埋。理論上說,病死豬要埋入至少7米的深坑中才比較安全,而且還要在坑底和豬身上鋪生石灰,以免造成土壤和水污染,并且需要有防疫員監督。但按照國家標準掩埋深度不少于1.5米即可。這明顯不是長久之計,因為此法既費時費力,又會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還有的是偷賣。其實我們偶爾會在新聞上看到相關消息,說是某地的多少多少頭病死豬通過各種變身最終跑到了大家的肚子里。這種現象確實是存在的。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某次某經驗豐富的養殖戶來訪,我帶他去吃飯,路邊有賣烤豬蹄的,他看了一眼說:這是口蹄疫病死豬的蹄子。
某屠宰場流水線工人:“我在屠宰場流水線上班,干89年了。死豬肉菜市場每天都有的,你根本分辨不出來的,有一些處理的好的我們都不好認,所以我們都不吃豬肉。還有所有地方賣包子的肉餡基本都是這些,有良心點的老板就用豬脖子肉,反正包子肉餡最差。我們這里,每天都會死34頭豬,人家都來搶著買的!”
病死豬肉對人體有何危害?
病死豬,說得簡單一點即是因為患病而病死的豬,此類豬肉,因為是由患病而死去的豬做成的肉,肉中含有大量的病毒細菌和傳染病源,即使居民將豬肉已經進行了高溫蒸煮,還是難以將許多病菌殺死,從而導致人體患病。死豬肉中攜帶了一些人畜共患的病源體,危害比較大的當屬豬肉當中的寄生蟲。此類寄生蟲一旦進入人體,將會長期潛伏下來,不易察覺,并對身體造成非常大的危害性。
1、腐敗物中毒。豬病死后,體內短時間產生大量硫化氫、氨、甲烷、二氧化碳等有毒氣體,以及硫醇、尸胺、腐胺、糞臭素等有毒液體。其中的多胺類化合物總稱為尸堿,主要包括尸胺、腐胺、神經堿、草毒堿等。尸堿可導致人體中毒。
2、殘留藥物毒素。病死豬大多經過抗生素治療,這類病豬體內含有的高濃度抗生素或其代謝物,長期食用會損害人體器官。
3、細菌毒素。豬病死后,導致生豬病亡的細菌及動物體內正常菌群的迅速繁殖,可產生大量的細菌毒素。
建議國家在養殖密集區建立集中化的病死豬無害化處理中心和豬場糞污處理中心,這種集中化處理的效率和成本遠低于分散化的被動處理。
豬瘟是通過什么傳播的
豬瘟是如何擴散的?
很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我是獸醫小盧,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非洲豬瘟疫情目前在國內已經傳播開來了,全國已經沒有凈土了,只是相較于剛開始的時候,發病有所趨緩,但是仍有發生,非洲豬瘟是如何擴散的呢?今天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
非洲豬瘟的主要傳播途徑非洲豬瘟是一種高度接觸性的傳染病,主要傳播途徑是接觸病毒,只要有機會接觸到病毒,就會有機會感染上非洲豬瘟,目前還沒有數據表明非洲豬瘟是可以通過空氣傳播的,這點和口蹄疫的傳播途徑不一樣,口蹄疫只要發生,方圓50公里,只要風經過,肯定會被感染。還有就是非洲豬瘟的中間宿主是軟蜱,軟蜱在吸血的時候能夠將體內的非洲豬瘟病毒傳染給豬。非洲豬瘟病毒在蜱類種群中可通過交配、卵源等多種途徑傳播,即使在沒有宿主的情況下,感染的蜱依然可以長期攜帶病毒并保持感染性長達數年之久。
非洲豬瘟是如何傳入我們國家的?非洲豬瘟自2018年出入我們國家以來,目前官方共報道了141起非洲豬瘟疫情案例,撲殺生豬100多萬頭,造成了很嚴重的損失,帶來了很大的恐慌,重創了我們國家的養豬業,非洲豬瘟從發現到現在已經有近100年的時間了,到底非洲豬瘟是怎么傳入到我們國家的,這個是未解之謎,從非洲豬瘟傳入我們國家以來,到現在,這個謎底就一直沒有解開。網上有很多猜測,比如說是美國的陰謀,俄羅斯世界杯,進口豬肉以及2018年在我國重慶召開的世界豬病大會等,但是都沒有得到證實。
如何防控非洲豬瘟1.防好蚊蠅。豬舍所有出入口,釘上窗紗,舍內懸掛滅蠅燈,舍外在蚊蠅經常出沒的地方撒上滅蚊蠅的藥物。
2.定期滅鼠,場里禁止飼喂貓狗等。
3.豬場消毒更要落到實處,定期做豬舍內外的消毒,對于舍外以及豬場道路,建議用生石灰加火堿,把整個路面刷白,不留死角,舍內每2天做一次消毒。
4.對生活物資,藥品、飼料等運輸車輛進入場之前,必須進行嚴格的清洗和消毒,特別是拉豬車輛,一定進行徹底的消毒,條件允許的場區,在賣豬時,可在離場1公里左右的地方設立轉運中轉站,由自己場內的拉豬車拉至中轉站,事后,進行徹底的清洗消毒,轉豬時,豬只遵循只出不進的原則。
5.定期對豬群用中藥做保健,提升豬只的抵抗力。
6.消滅蜱蟲。消滅動物體的蜱,用殺蟲劑如雙甲脒對動物進行定期噴淋殺蜱,消滅環境中的蜱,定期用殺蜱藥物處理畜舍,清理禽畜圈舍,堵洞嵌縫以防蜱類滋生。
我是獸醫小盧,是一名執業獸醫師,平時大家在養殖方面有任何的疑問都可以私信我,相互交流,服務三農,立足養殖,有喜歡養殖的朋友也可以關注一下,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最新的養殖資訊,實用的養殖技術,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動物檢疫流程
1動物檢疫是指為了預防、控制動物疫病,防止動物疫病傳播、擴散和流行,保護養殖業發展和人體健康,由法定的機構、法定的人員,依照法定的檢疫項目、標準和方法,對動物、動物產品進行檢查、定性和處理的一項帶有強制性的技術行政措施。
從這個定義來看,動物檢疫包括五層含義:
1.1動物檢疫的目的。目的就是預防控制疫病,防止疫病擴散蔓延,最終保護畜牧業發展和人類健康。
1.2動物檢疫的法定性。法定機構為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法定人員為官方獸醫。
1.3動物檢疫的范圍是動物和動物產品。這里的動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飼養、合法捕獲的其他動物。家畜包括豬、牛、羊、馬、驢、騾、駱駝、鹿、兔、貓、犬、蜜蜂等;家禽包括雞、鴨、鵝、鴿子、鴕鳥等;人工飼養、合法捕獲的其他動物包括實驗動物、特種經濟動物、觀賞動物、演藝動物、水生動物以及人工馴養繁殖的野生動物。動物產品是指供人食用、繁殖用、飼料用的動物源性產品,主要包括 *** 、胚胎、種蛋、卵和未經加工的動物的肉、生皮、原毛、絨、頭、蹄、骨、內臟、血液、脂肪等以及可能傳染疾病的蛋和奶。
1.4法定的檢疫方法:以感官檢查為主,實驗室檢測為輔(法律明確規定的除外)。
1.5動物檢疫的法定項目:主要包括傳染病和寄生蟲病。法定明確了的檢疫項目主要有:
豬6種: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炭疽、豬丹毒、豬肺疫;
牛5種:牛傳染性胸膜肺炎、口蹄疫、炭疽、牛結核病和布魯氏菌病;
羊5種:口蹄疫、綿羊痘和山羊痘、小反芻獸疫、布魯氏菌病和炭疽;
鹿、駱駝3種:口蹄疫、布病和結核病;
雞、鴨、鵝、鴿子等11種: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喉氣管炎、支氣管炎、法氏囊、禽痘、鴨瘟、小鵝瘟、雞白痢、雞球蟲病,馬立克病;
馬、驢、騾等4種:馬傳貧、馬鼻疽、馬鼻腔肺炎;
蜜蜂5種:美洲幼蟲腐臭病、歐洲幼蟲腐臭病、蜂螨病、蜜蜂孢子蟲病、白堊病;
犬7種:狂犬病、布氏桿菌病鉤端螺旋體病、犬瘟熱、犬細小病毒病、犬傳染性肝炎、利什曼病;
貓2種:貓犬病和貓瘟;
兔4種:兔瘟(兔病毒性出血病)、兔粘液瘤病、野兔熱、兔球蟲病。
2動物檢疫工作流程
2.1動物檢疫申報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第42條規定:動物檢疫實施申報制度。即本轄區內的動物、動物產品在屠宰、出售或運輸之前,貨主應當按規定時限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進行申報檢疫。
2.2檢疫申報的時間:申報檢疫必須提前申報,提前申報時間為:對出售、運輸的動物產品和供屠宰、繼續飼養的動物,應當提前3天申報;出售、運輸乳用、種用動物及其 *** 、卵、胚胎、種蛋,以及參加展覽、演出和比賽的動物,提前15天申報;合法捕獲野生動物的,應當在捕獲后3天內申報;屠宰的動物應提前6小時申報;因生產、生活特殊需要出售、調運和因機械性損傷需急宰的,隨報隨檢。
2.3申報檢疫的方式:主要為申報點現場填報和電話申報。
2.4動物檢疫工作流程:
第一步:貨主申報。貨主(申報人)申報檢疫時,應提交《檢疫申報單》,跨省、調運乳用、種用動物及其 *** 、胚胎、種蛋的,還應當同時提交輸入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批準的《跨省引進乳用種用動物檢疫審批表》。采用電話申報的,需在現場補填檢疫申報單。
第二步:申報受理。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在接到檢疫申報后,一定要根據當地相關疫情情況,決定是否予以受理,不予受理的,應說明理由;決定受理的,檢疫人員應出具《檢疫申報受理單》,告知貨主檢疫時間、檢疫地點、檢疫員和檢疫員的電話號碼,履行告知義務。
第三步:申報受理后,應在規定時間內,派官方獸醫到場、到戶、到指定地點實施現場檢疫。
第四步:查驗相關資料、進行疫情調查。檢疫員到現場后首先要查驗相關資料:若動物來自規模場、養殖小區的要查驗《動物防疫合格證》,看它是否在有效期內。其次檢查免疫檔案和畜禽標識。若動物來自散養戶,重點查散養戶防疫檔案,了解免疫、診療情況。通過查驗資料,我們要做到“三確認”。第一、確認飼養場和飼養戶6個月內未發生相關疫情;第二、確認動物已按國家規定進行了強制免疫,并在有效保護期內;第三、確認加施的畜禽標識與免疫檔案記錄相符。這三條缺一不可。如果任何一條不符合規定,這個程序就可以終止,告知畜主限期整改,整改好后再重新進行申報。
第五步:臨床健康檢查。臨床檢查必須嚴格按照法定的操作規程進行。采用的方法是群體檢查和個體檢查相結合,結合動物的三態(靜態、動態、飲食狀態)和體溫(正常體溫:豬羊38-40,牛37.5-39.5,雞40.5-42,貓狗兔37.5-39.5)、脈搏等生理指標,嚴格按照《現場檢疫記錄表》中項目逐項檢查。另外生豬,還要進行“瘦肉精”檢測,出具瘦肉精檢測報告單。
第六步:結果判定。經上述疫情調查、臨床檢查和實驗室檢測,檢疫合格的,電子出具《檢疫合格證明》,檢疫不合格的,出具《檢疫處理通知單》,按規定監督貨主進行無害化處理,沒有無害化處理條件的直接銷毀。另外,在動物裝載之前,我們要實施或監督貨主對車輛的車艙、車身和車輪胎進行全面消毒。
第七步:做好檢疫記錄登記、整理歸檔,檔案資料至少保存一年以上,以便后查。
總之,檢疫工作關乎畜牧業發展和人畜健康既是一項工作,又是一份責任,我們要做到:“五到位”“六不放”。“五到位”:一是檢疫項目要到位;二是檢疫程序要到位;三是檢疫標準把握要到位;四是檢疫處理要到位;五是檢疫記錄要到位。“六不放”:一是患病動物不能放過;二是患病動物的同群動物不能放過;三是疫區內易感動物不能放過;四是未經強制免疫的不能放過;五是未佩戴法定標識的不能放過;六是沒有進行瘦肉精檢測的不放過。
豬肉5號病是什么
五號病學名口蹄疫,俗名“口瘡”、“蹄癀”,是一種急性、熱性和極易接觸傳染病,病原為口蹄疫病毒,該病毒可感染所有偶蹄動物發病,豬以口腔粘膜、鼻鏡、蹄部和 *** 皮膚發生水泡和潰爛為特征。加強免疫效果監測工作,按免疫程序接種疫苗,對抗性水平低的豬群應加強免疫。加強對豬群健康狀況的觀察,發現可疑情況及時上報,做到及早發現、及時處理,全場范圍內采取緊急措施,加強豬群消毒工作,豬群、豬體可用過氧乙酸、氯制劑如消特靈等消毒藥物消毒,場地、環境選用燒堿、生石灰等消毒藥物徹底消毒。常規消毒防疫納入生產的日常管理。豬群發病的處理要遵守“早、快、嚴、小”的原則,采取綜合性防制措施,撲殺病豬,嚴格控制病原外傳,疫區內所有豬只不能移動,污水、糞便、用具、病死豬要嚴格進行無害化處理。對貴重的種用豬加強護理和進行藥物治療,防止繼發感染,蹄部可涂以20%的碘甘油,并肌注抗菌素,可縮短病程,減少死亡。疫情停止后,須經有關主管部門批準,并對豬舍及周圍環境及所有工具進行嚴格徹底的消毒和空置后才可解除封鎖,恢復生產。
豬五號病的癥狀是什么
豬口蹄疫又稱之為豬五號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表現為蹄冠、趾間、蹄踵皮膚發生水泡和爛斑,部分豬口腔黏膜和鼻盤也有同樣病變。治宜抗病毒、局部消炎。
特點:
豬五號病以黃牛等最易感染,豬和羊也可發病。
患病動物和帶毒動物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水皰皮、水皰液傳染性最強,病豬排出物(如糞、尿、乳、唾液、 *** 等)及呼出氣體都可散毒。發病初期豬傳染性最強,病愈豬帶毒可達150天以上。
直接接觸及間接接觸方式均可傳播,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及未損傷的粘膜、皮膚等處感染而發病,空氣也是重要傳播媒介,病毒可隨風傳播50-100公里之外,呈遠距離和跳躍式的暴發。
幼豬最為敏感,感染后死亡率可達90%--100%。
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冬春季多發,夏秋高溫季節少發或平熄,常呈地方流行性及大流行。
臨床癥狀:
病豬精神不振,體溫升高,食欲減少或廢絕,在蹄冠、蹄叉、蹄踵和吻端皮膚以及舌面、口腔黏膜等處局部紅腫、微熱、敏感,出現大小不等的水皰,很快破潰。病豬跛行,有的蹄殼變形或脫落,臥地站立困難。有時母豬的 *** 、 *** 等部位也會出現水皰。口蹄炎對成年豬的致死率一般不超過3%,但近幾年在豬口蹄炎暴發的初期也有急性死亡的病例,妊娠母豬可發生流產。仔豬尤其是哺乳期仔豬被感染后出現水皰癥狀不明顯,但因發生心肌炎和胃腸炎,可在短期內迅速死亡,致死率高達80%以上。
防治措施:
預防原則是“早、快、嚴、小。“早為早教育、早普查、早發現,“快為快動手、快撲殺、快消毒、快免疫,“嚴為嚴格執行防疫措施,“小為疫點劃小,損失最小。
疫苗與免疫:使用血清型相符合的美國瑞普斯的豬口蹄疫特效藥--五號神針進行免疫。注射免疫時間為:母豬在分娩前一個半月(主要為保護出生仔豬),公豬每年9及12月份;仔豬出生后30--40日齡;肥育豬100日齡再加強一次。
發現豬口蹄疫后立即隔離病豬和可疑豬,進行嚴格的封鎖、消毒,及對病、死豬做無害化處理
藥物預防,中藥拌料預防為主;盡量避免打針和受到驚嚇。
(1)加強豬群免疫:
嚴格按照免疫程序注射各種疫苗,并做好記錄,確保免疫到位。確保疫苗質量,保證疫苗的采購、運輸、保存過程規范,防止可能出現疫苗冷鏈的中斷,造成疫苗質量下降或失效,稀釋后的疫苗應放在冷藏箱中并在1小時內用完。同時不要因為夏季而忽視口蹄疫疫苗的接種。
(2)保持豬舍清潔
定期對豬舍內外環境,包括欄舍、場地、用具、器械、排水道、空氣以及母豬全身體表等方面的消毒,還應特別注意一些衛生死角,如裝豬臺、污水溝、糞溝、糞堆、儲水池、食槽等場所及設施的消毒。可選用長效消毒液———復合醛等。
(3)保證飼料新鮮
夏季高溫高濕的氣候環境容易引起飼料發霉,因此要經常檢查飼料的質量,保證飼料新鮮。可在飼料中添加霉菌毒素處理劑+激生肽,同時經常清理料槽,禁止飼喂發霉飼料。[1]
(4)及早預防中暑
1、做好巡查工作。上午11時至下午4時這段時間應做好巡查,當發現母豬呼吸短促、體表發熱等熱應激征兆時應立即采取措施,用冷水將豬全身(除頭外)淋透或灌腸,打開風扇吹豬身以降低體溫,根據實際情況肌注解百熱/高熱百分百,若發現豬狂躁不安時應注射氯丙嗪5~10毫升,但二者不能合用,以防止體溫劇降。
2、應用清熱解暑的中草藥。在飼料中添加開胃健脾、清熱消暑功能的中草藥,如清熱散(30—50克)可緩解炎熱環境對商品豬的影響,提高增重和飼料利用率等。
3、應用抗熱應激類添加劑。適當增加多種維生素的用量,特別是提高VC、VE的添加量,如專用多維,溫度超過32℃,每千克飼糧添加0.5—1克,能有效地提高抗熱應激的能力。飼料中添加小蘇打,育肥豬為0.3%、妊娠豬和空懷豬為0.4%~0.6%、哺乳母豬和公豬為0.6%~0.8%,可緩解呼吸性酸中毒、提高抗應激能力,注意不能與VC同時添加。
(4)做好豬群防病
針對高溫季節多發病,如母豬子宮炎— *** 炎—無乳綜合征、仔豬黃白痢、球蟲病、弓形蟲病、附紅細胞體病、衣原體病等,做好豬群保健工作。可應用抗生素如:美國瑞普斯5號神針+強力霉素+康舒秘,可于母豬產前1周至產后1周及仔豬斷奶后1周和轉群后1周添加。
(5)防止豬群便秘
豬在炎熱的環境易發生便秘,尤其是妊娠母豬,可在飼糧中添加0.1%的硫酸鎂或0.3%大黃粉,有條件的可補充適量青飼料。
(6)防止產后感染
1、做好分娩舍的環境衛生和消毒工作。母豬須經嚴格刷洗和消毒后才轉入分娩舍,母豬產前產后用復合碘水溶液擦洗 *** 及 *** 。
2、合理喂料。母豬分娩前3天應逐漸減料,產仔當天只喂適量的麩皮、鹽水,以后逐漸增加喂料量,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及感染。
3、對分娩母豬進行靜脈注射。從產出第2頭仔豬后開始對母豬進行靜脈滴注輸液,使用5%葡萄糖生理鹽水500~1000毫升、魚腥草20毫升、VC20毫升、復合VB20毫升、先鋒霉素4克,在最后100毫升時,可加入縮
文章分享結束,口蹄疫撲殺豬補償標準和豬肉5號病是什么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嗎?歡迎再次光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