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鐵們好,相信很多人對串聯無功補償標準都不是特別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來為大家分享下關于串聯無功補償標準以及rlc串聯電路中無功功率怎么計?的問題知識,還望可以幫助大家,解決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目錄
rlc串聯電路中無功功率怎么計?
RLC串聯電路中無功功率為Q=U*I*sinφ。其中,U表示串聯電路的端電壓的有效值,I表示串聯電路的電流,φ表示U與I的相位差。
當電路為感性時,無功功率為正值,當電路為容性時,無功功率為負值。
無功功率為正時,表明電能由電源輸送給電抗元件,無功功率為負時,表明電能由電抗元件輸送給電源,說明電能在電源和電抗元件之間不斷交換。
無功補償取樣電流不在a相會怎樣呢?
檢查取樣電流線路是否斷路,一般該線路與三相中其中一相電流表串聯于(獨立的另論)電流互感器,可查看該相電流表在有電流時是否有電流指示,如沒有電流指示是該串聯線路斷路;如有電流指示,那就補償器的故障了。
串聯諧振條件和并聯諧振條件?
串聯諧振條件,并聯諧振條件是指在電路中實現諧振的必要條件。
串聯諧振條件:
1.電容與電感串聯,構成諧振回路;
2.諧振回路兩端加上交流電源,頻率為固定值;
3.回路內等效電阻需很小,以免產生功率損耗。
滿足以上三個條件時,電容和電感的阻抗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從而抵消了互相的影響,在回路內形成純凈的諧振狀態。
并聯諧振條件:
1.電容與電感并聯,構成諧振回路;
2.諧振回路兩端加上交流電源,頻率為固定值;
3.回路內等效電阻需很大以避免產生功率損耗。
滿足以上三個條件時,電容和電感的阻抗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同,在回路內形成純凈的諧振狀態。
需要注意的是,串聯諧振和并聯諧振實現的形式不同,但其本質都是通過消除無功損耗和提高有功載荷效率來實現能量傳遞。
諧波治理和無功補償的區別?
諧波補償和無功補償中的補償都是補償無功功率,也就是提高功率因數。諧波補償還兼顧了諧波治理。也就是諧波補償中電容器還串聯了電抗器,電容和電抗構成了濾波器,在特定次數的諧波頻率下發生串聯諧振,特定次數諧波阻抗很低,因此系統中的諧波就在濾波器中流動,不再流向系統連接點,起到了濾波諧波的作用。
而無功補償一般是不串電抗或串1%6%12%的電抗(主要是保護電容器,避免諧波過電壓)。只發出無功,不能濾波。
它們的區別是,如果系統內有諧波的存在,且超過標準,一般就要上濾波補償,如果諧波不超標,一般可以上常規的無功補償。
請問35kv無功補償都要注意些什么?
一、無功補償的必要性及補償基本原則
電力系統中功率由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兩部分組成,發電機是唯一能夠提供有功功率的電氣設備,故有功功率只能由發電廠中的發電機經過電網提供給用電設備,但能夠提供無功功率的電氣設備較多,除了發電廠中的發電機外,還有固定電容器、同步調相機、靜止無功補償裝置SVG等,這些設備可以靈活的應用在各級變電站、配電室中,即無功功率可以分層分區的就地補償,但若配電室中不裝設無功補償裝置,則用電設備所需要的無功功率只能全部由電網提供,此情況下會存在以下問題:1、增加上一級變電站的無功補償容量,2、輸電線路傳送大量無功功率,增加線路損耗及電壓損失;3、本變電站電氣設備額定電流增大,增加設備投資;4、新建變電站需要增大變壓器容量以滿足無功傳送需求,已建成變電站變壓器容量得不到充分利用,增加變壓器過載的概率;5、功率因數達不到國家電網公司要求(35~220kV變電站在主變最大負荷時一次側功率因數不應低于0.95),用戶被罰款。
基于以上分析可見無功補償的重要性,無功補償裝置應在各級電網中分層分區就地補償,以減少無功電流在電網中的傳輸,提高輸電線路的帶負荷能力和變壓器等設備的利用率。
二、并聯補償裝置的類型、功能及優缺點分析
中低壓電網大多采用并聯補償裝置進行無功功率的補償,并聯補償裝置主要分為兩大類,并聯電容補償裝置和靜補裝置。
并聯電容補償裝置
電容器由于其具有單位投資少,電能損耗小,維護簡單,搬遷方便等優點,且隨著近年來我國電容器制造水平的不斷提高,電容器的可靠性達到了較高的標準,故在電力系統中電容器作為無功補償設備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聯電容補償裝置分為斷路器投切的并聯電容器裝置和可控硅投切的并聯電容器裝置,裝置的功能為向電網提供可階梯調節的容性無功,以補償多余的感性無功,減少電網損耗和提高電網電壓,
優點:利用真空斷路器或者接觸器分組自動投切并聯電容器,操作簡單,維護方便。
缺點:涌流大,降低開關的使用壽命,不能隨著負載的變化而實現快速而精準的調節,在保證母線功率因數的同時容易造成向系統倒送無功,抬高母線電壓,危害用電設備及系統的穩定性。
2、靜補裝置
靜止無功補償器是一種靜止型的動態無功補償設備,其靜止是相對調相機等旋轉設備而言的,分為SVC和SVG兩大類,SVC是在機械投切電容器和電抗器設備的基礎上,采用大量的晶閘管(可控硅)替代機械式開關設備而發展起來的,是靈活交流輸電技術的第一代產品,這種容量依據無功負荷和電壓的變化,快速做出反應,迅速而連續地改變無功功率的大小和方向(容性和感性),其響應時間一般不大于20ms,從而能有效抑制沖擊負荷(主要是無功負荷)引起的電壓波動,有利于系統電壓穩定水平,SVC主要由三種組合方式
1)飽和電抗器(SR)+固定電容器(FC),
此組合方式為較早形式的動態無功補償裝置,SR+FC型SVC無功補償裝置主要由一臺飽和電抗器和一組電容器組成,由于飽和電抗器本身損耗和噪音很大,且不能分相調節補償負荷的不平衡,故現較少使用。
2)晶閘管控制電抗器(TCR)+晶閘管控制電容器(TSC)
基本工作原理為調節器首先根據電力系統的電壓和電流計算出系統需要的補償值,根據TSC的分組情況確定電容器需要投入的組數,一般為過補償,然后通過TCR發出感性無功抵消過補償的容性無功,以達到補償效果。TSC分組數目通常根據補償目標、總容量和選用的晶閘管閥參數確定,每組電容器支路均由獨立的晶閘管閥控制,在此系統中TCR支路一般僅有一個,此系統具有無功輸出能在容性和感性范圍內調節,在零無功輸出時損耗可以忽略不計,在電力系統大擾動期間或者擾動過后,因其電容器和電抗器可分別切除或投入,可使瞬變過電壓限制到最低。
3)晶閘管控制電抗器(TCR)+機械斷路器控制電容器(MSC)
此類型裝置主要包括晶閘管相控電抗器和固定電容器兩部分,通過改變晶閘管的觸發延遲角,電抗器中的電流發生變化相當于改變電抗器的感抗,固定電容器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基波容性功率,同時串聯一定比例的電抗器兼做濾波用,此種組合方式具有響應速度快的優點,缺點是TCR本身會產生諧波,TCR與FC一起使用時,設備處于零無功輸出的情況下,FC的容性無功電流和TCR的感性無功電流大小相等,這是產生的損耗較大,若設備長期處于此種工況,產生的經濟損失較大。
靜止無功發生器(SVG)
SVG是近年來出線的一種新型動態無功補償裝置,是靈活交流輸電技術的第二代產品。裝置采用大功率全控型電力電子器件(IGBT)組成的三相逆變器,核心部件是自換相電壓源型變流器。它的直流儲能元件一般采用直流電容器,交流側通過電抗器或耦合變壓器以并聯方式接入系統,實際上這是一個接入電力系統的對電壓幅值和相角可控的無功功率電源,SVG可以根據負載特點和工況,自動調節其輸出的無功功率的大小和性質(容性或者感性)。SVG是目前最為先進的無功補償技術,它不再采用大容量的電容、電感器件,而是通過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的高頻開關實現無功能量的變換。從技術上講,SVG較傳統的無功補償裝置有如下優勢:
響應時間更快,SVG響應時間:<5ms。傳統動補裝置響應時間:≥10ms。
SVG可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完成從額定容性無功功率到額定感性無功功率的相互轉換,這種無可比擬的響應速度完全可以勝任對沖擊性負荷的補償。
(2)抑制電壓閃變能力更強
(3)運行范圍更寬,SVG能夠在額定感性到額定容性的范圍內工作,所以比其他類型動補的運行范圍寬很多。更重要的是,在系統電壓變低時,SVG還能夠輸出與額定工況相近的無功電流。而其他類型動補均靠電容器提供容性無功,其輸出的無功電流與電網電壓成正比,電網電壓越低,其輸出的無功電流也越低,所以對電網的補償能力也相應變弱。這是其他類型動補技術上的本質缺點。
(4)有源濾波功能,不僅自身產生的諧波含量極低,還能夠對負載的諧波和無功進行補償,實現有源濾波的功能,真正做到多功能化。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5)占地面積較小,由于無需大容量的電容器和電抗器做儲能元件,SVG的占地面積通常只有相同容量其他類型動補的50%,甚至更小。所以,在一些廠礦改造中SVG具有很大的優勢。
三、高壓并聯電容器裝置的組成及作用
電容器目前作為電力系統中主要的無功電源提供設備,其裝置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高壓并聯電容器組,高壓并聯電容器組是裝置實現補償功能的主體設備,由高壓并聯電容器單元經合適的并、串聯連接而成。根據《并聯電容器裝置設計規范》GB50227-2008,每個串聯段的總容量不應超過3900kVar,補償裝置的總容量原則為35-110kV變電站中,在最大負荷時一次側功率因數不應低于0.95,在低谷負荷時功率因數不應高于0.95,根據調查35-110kV變電站的無功補償裝置總容量一般為變壓器容量的10%-25%,且分組容量需要考慮電容器投切時不能引起母線電壓升高超過額定電壓的1.1倍。
2、開關設備,開關設備主要實現電容器組正常時的投入與退出及短路時候的開斷,現階段主要以高壓斷路器為主要開關設備,由于在關合電容器時會產生涌流及過電壓,所以斷路器的開斷能力和絕緣需比普通斷路器加強。
3、測量和保護用電流互感器,在此主要指的是高壓電流互感器,用于電流的測量和保護。
4、限制涌流設備,主要指串聯電抗器,串聯電抗器在高壓并聯電容器組上的應用為了限制電容器合閘過程中的涌流、操作過電壓及電網諧波對電容器的影響,大容量電容器一般應區分具體情況,加裝串聯電抗器。其作用為:①降低電容器組合閘涌流倍數及涌流頻率;②減少電網中高次諧波引起的電容器過負荷;③減少電容器組用斷路器在兩相重燃時的涌流以利滅弧;④抑制一組電容器故障時,其他電容器組對其短路電流的影響;⑤抑制電容器回路中產生的高次諧波及諧波過電壓。
5、放電裝置,一般為放電線圈,電容器從電源斷開時,兩極處于儲能狀態,如果電容器整組從電源斷開,儲存電荷的能量非常大,必然在電容器兩極之間持續保持著一定數值的殘余電壓,其初始值,即是電源電壓的有效值,此時電容器組在帶電荷的情況下,一旦再次投入,將產生強烈沖擊性的合閘涌流,并伴有大幅值的過電壓出現,工作人員一旦不慎觸及就有可能遭到電擊傷、電灼傷的嚴重傷害。為此,電容器組必須加裝放電裝置。
6、過電壓裝置,主要指氧化鋅避雷器,在高壓并聯電容器組中為了限制電容器切斷瞬時產生危險的過電壓,首先應考慮選擇適合電容器頻繁操作并無重燃的斷路器作為開關設備。但如前述可知,理想的斷路器很難找到。比如適宜于頻繁投切的真空斷路器,仍存在著電弧重燃問題,一旦電弧重燃,將產生很高的過電壓,后果往往是電容器的絕緣強度遭到嚴重的沖擊乃至損壞。因此,在采用真空斷路器作為頻繁投切電容器組的開關設備時,必須加裝氧化鋅避雷器作為過電壓的保護措施。
7、熔斷器,目前,國內外廣泛采用電容器單臺熔絲,即對每臺電容器均裝有單獨的熔斷器,用以防止電容器內部擊穿、短路可能引起的油箱爆炸事故,同時也使鄰近電容器免受波及。單臺電容器發生故障時,熔絲的快速熔斷,可避免總開關的無選擇性跳閘,保證電容器組運行的可靠性、無功功率輸出的連續性和系統運行電壓的穩定性。熔絲保護結構簡單、安全便捷、故障反應迅速、標志明顯、易發現故障準確位置,因此得到廣泛應用。
8、檢修用接地設備,這里主要指電容器組的電源側的接地開關,對于中等以上容量的高壓電容器裝置,均要求裝設接地開關,以方便檢修。小容量的電容器組可以在檢修時掛接地線。
關于本次串聯無功補償標準和rlc串聯電路中無功功率怎么計?的問題分享到這里就結束了,如果解決了您的問題,我們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