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河北省泄洪補償標準規定的問題并不復雜,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2021年玉米被淹有補償嗎?,因此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河北省泄洪補償標準規定的一些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的分析吧!
本文目錄
2021年玉米被淹有補償嗎?
2021年玉米被淹有補償。
玉米保險標準通常可分為兩檔。第一檔購買保險的價格為每畝18元,賠償金額為400元/畝;第二檔購買保險的價格為每畝36元,賠償850元/畝。農戶可以自行選擇其中一檔來進行參保。
而且賠償是按照:中央財政補貼35%,省級財政補貼35%,市、縣兩級財政補貼10%,農戶承擔20%,這樣的標準來執行的。另外,玉米在不同的生長期,賠償標準也是不一樣的,比如玉米苗期受損,則賠保險金額的40%;玉米快成熟時受損,則賠保險金額的60%。
大運河哪兩段途徑河北省?
大運河河北段全長530多公里,包括北運河、南運河、衛運河、衛河及永濟渠遺址,流經廊坊、滄州、衡水、邢臺、邯鄲五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河北境內大運河已全面斷航,現存運河河道的主要功能為泄洪和輸水。
京杭大運河文化遺址河北省有哪些?
邯鄲境內現存大運河主要流經邯鄲東南部魏縣、大名、館陶縣等地。肇始于東漢末期、形成于隋朝、繁榮于唐宋、延續至今的邯鄲運河文化,以其跨越時空之長、流經地域之廣、遺存之豐富,在中國大運河文化體系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2007年9月,大運河申報世界遺產工作啟動。2008年3月,邯鄲市成為大運河申報世界遺產33個聯盟城市之一。大運河邯鄲段是中國古代運河的肇始地之一。
經考古調查統計,大運河邯鄲遺存豐富,全長141.8公里,流域面積701.5平方公里,是中國大運河中段重要流域,并保存大量與運河有關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河北寧晉縣寧晉泊海拔高度?
最低海拔24.4米。
河北寧晉縣寧晉泊,位于隆堯縣東部、寧晉縣南部,滏陽河自南而北貫流其間,將洼地分為東西兩泊,水大時則連成一片。設計滯洪水位31.3米時,滯洪容積47.00億立方米,被淹耕地120.87萬畝,村莊514座,人口68.23萬人。寧晉泊主要承納北澧河、滏陽河、泜河、午河、洨河及北沙河來水,滯蓄后經滏陽河及滏陽新河泄洪。
水庫泄洪白流入海,地下水不足,為什么不補地下水支持農業發展?
水庫泄洪白流入海,地下水不足,為什么不補地下水支持農業發展?
今年夏天,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受海洋暖濕氣流和副熱帶高壓的綜合影響,長時間處于陰雨連綿狀態,而且經常出現連續幾天的強降雨天氣。包括長江三峽在內的許多水壩,在面對洪水到來時不得不開閘放水,有一些堤壩在達到警戒水位之后也不得不炸壩泄洪,致使大面積的耕地被淹,部分群眾被迫暫時離開家園,同時由于開閘放水,長江洪水大部分都白白地流入大海。有人不禁要問了,這些水資源與其白白地浪費掉,為何不設法補充地下水呢?
有這種想法的朋友,出發點是好的,聯想到了水資源的循環和平衡問題,但是卻忽略了水資源的空間和時間分布問題。如果可以做到隨時隨地的補充地下水,那么不單單是長江、黃河這樣的大江大河,所有的河流、在所有的時間節點上,都可以拿來這么做,之所以我們基本上看不到這種情形的發生,還是在于操作性極差,也不符合科學規律。
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富孔介質中的水資源,根據埋藏條件和埋深從上到下可分為上層滯水、潛水和承壓水三種,其中上層滯水主要是在大氣降水條件下,滲透到淺層巖石縫隙或者沉積巖層中的水;潛水是指埋藏于地下第一個具有很強穩定性隔水巖層之上的水,也是我們日常生產生活中最常見的地下水類型;承壓水是指具有很深的埋深,處于兩個隔水巖層之間且具有較大壓力的水,當鉆井打到這一層地下水后,在較強水壓的作用下,這層的地下水一般會噴涌而出。
無論是以上哪種類型的地下水,如果要保持總量的平衡,必須有相對穩定的補給和排泄途徑,也就是說以特定的區域性含水層或者含水系統為單元,外界進行輸入的總量與向地表水體排泄的總量保持相對的穩定。從補給來說,其補給來源主要包括大氣降水、地表水的下滲、凝結水的下滲以及人工補給等,其中最為主要的來源方式是前兩種。
而大氣降水和地表水的下滲又緊密聯系,大氣降水首先會充滿土壤中的空間和孔隙,當形成毛細水之后,地表水的承載空間基本達到飽和,多余的降水會在重力作用下持續下滲補充給地下水。而決定著大氣降雨補給量多少的因素,主要包括降雨量、降雨強度和降雨歷時三個方面。一般情況下,降雨量越大、補給越強;降雨強度超過包氣帶的下滲率時,地表徑流的占比就會提升,容易形成洪水向地勢低處流淌,反而不利于地下水的補給;雨量不大、降雨時間長、覆蓋范圍大的大氣降水,最有利于地下水的補給。
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如果一個區域降雨量非常大,而且持續時間較長,達到了不得不泄洪的程度,這就說明在降雨在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內,已經使得土壤包氣帶的含水量達到了飽和,下滲率已經達到一個穩定的狀態,這個時候向地下水進行補給的速度,已經不會隨著降雨量的增加以及持續時間的拉長而增加,所以地下水位持續上升,地表水的水位也跟著上升,降雨量與下滲量的差值越來越高,從而江河的徑流量跟著上升,當達到水庫或者堤壩警戒線以上時,為了確保安全不得不采取泄洪的方式。
在這種情況下,在降雨量集中的區域,地下水位的上升是點擊明顯的,水壓也較平水期和枯水期提高不少,這個時候根本不需要用人工的方式向地下進行水資源的補給,而且地下水壓的提升使得打壓注水的難度也非常大,甚至鉆出一個孔,地下水還會在壓力推動下自發地冒出來。
那么,為何不將這些洪水輸送到水資源缺乏的地區再注入地下呢?當然理論上可行,但是基本沒有可操作性。一方面,降雨量集中的地區與水資源短缺的區域之間,一般距離都比較大,在降雨集中且量大、江河水位不漲迅猛的時間段內,無論是取水、還是輸水的難度都很大,而且還需要配套龐大的輸水工程,投入量簡直是天文數字。另一方面,如果純粹地用人工來補充缺水地區的地下水,如果操作不當,極易造成地下水的污染,而地下水一旦污染,不單單恢復的時間非常漫長,而且對區域飲水、用水安全和農作物質量還會造成極大的沖擊,得不償失。
所以,在解決洪水問題時,還應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基礎上,適當輔以人工干預措施,通過水庫和大壩的人工調節、湖泊和濕地的自然調節、科學進行清淤疏浚等相結合,同時增加江河流域植被覆蓋率,提高水源涵養能力,在沿河城市合理、有序推進“海綿城市”和地下綜合管廊工程建設,從而逐步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最終目標。
關于本次河北省泄洪補償標準規定和2021年玉米被淹有補償嗎?的問題分享到這里就結束了,如果解決了您的問題,我們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