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鐵們,大家好,相信還有很多朋友對于威海市補償標準和山東威海天然氣初裝費標準的相關問題不太懂,沒關系,今天就由我來為大家分享分享威海市補償標準以及山東威海天然氣初裝費標準的問題,文章篇幅可能偏長,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目錄
山東威海天然氣初裝費標準
威海2022天然氣安裝收費標準明細
初裝費收費標準為1150元/戶,其“一戶一表”安裝費為2350元/戶。
天然氣安裝收費包含初裝費、安裝費、材料超長費、特殊材料費。其農戶需承擔費用情況如下:天然氣初裝費收費標準為1150元/戶。
農村居民生活用天然氣,其“一戶一表”安裝費為2350元/戶。此收費中,含普通氣表(型號G2.5)、表前后閥門、氣表箱及雨棚、表前后管道各4米。
但農村居民安裝費不包括安裝工程管溝開挖、回填及青苗損失賠償費用。按實際發生費用由農戶承擔
威海的就業環境怎么樣
依我看,真不怎么樣。我老公今年43歲,大專學歷,去年12月失業了,這半年多,工作換了好幾家,一直都沒有合適的,這幾天又奔波在找工作的路上。今天,我就詳細地說一下老公這些年就業失業的經歷,威海的就業環境如何,由此也就可見一斑。
一、先來說說我老公幾次失業的經歷。
1、老公2000年畢業時,海馬地毯去學校招聘,于是直接來了威海。
剛進公司,試用期工資才2、3百,勉強能解決溫飽,在干了很長一段時間車間工人后,被調到倉庫做保管,在這里一干就是10年。
本以為這份工作比較穩定,怎奈隨著經濟大潮的發展,原來的國有企業紛紛轉型為私有,公司為了節省成本,進行結構大調整,倉庫人員就開始過剩。
于是公司先從年輕人入手,讓他們變換工作崗位,到全國各地去跑業務,一個月底薪2000,吃住全部自己解決,說得難聽點,就是讓其自生自滅,變相攆人。
老公不服氣,偏要出去闖一闖,被派到了浙江,半年時間,花掉了家里1、2萬的存款,跑了幾個小單,提成還要年底結算,最后辭職的時候,上火嘴上起了一圈水泡。
老公壓根不是跑業務的料,性格內向,再說了,地毯業務都是跑酒店的大項目,一般酒店開工時就要一直跟進,周期特別長,沒有相當的毅力與財力,根本堅持不下來。
從地毯廠離職的時候,雖然公司沒有給經濟補償,但好歹還給老公辦了個失業證,領了一年多失業金。
老公保管干到最后,工資也就三千多,真心不高。
2、地毯廠失業后,老公由于沒有一技之長,找工作遭遇了各種挫折。
先是找了一家小公司跑小業務,第一個月還有底薪,第二個月由于業績不佳,一分錢沒有拿到,只能憤而離職。
緊接著鴻大商貿又拋來橄欖枝,讓其去做車間主任,老公大喜過望,結果去了干了半個多月苦工,才意識到完全是騙人來干活的,再次憤而離職,又是一分錢工資都沒有拿到。
后來意識到沒有一技之長的短板,老公去考了會計證,到了華中裝飾干起了內賬會計。
工資也不高,3500塊錢,但就是這么點工資,發起來都費勁,有時候,一拖就是幾個月,老公咬牙硬撐了一年多,還是堅持不住辭職了,走的時候還有2個多月工資沒給,磨破了嘴皮要了很多次也不行,最后鬧到了勞動仲裁,勞動仲裁也給了公司裁決書,要求一分不少進行支付,怎奈遇到了老賴,就是不給,讓老公去法院打官司。普通百姓,哪有這個精力跟他們耗,最后只能自認倒霉,不了了之。
3、經過了這幾次挫折以后,老公意識到當地人開的公司,由于或多或少都有后臺,都不太正規,再找工作就奔著相對正規的韓資一類的找,就業方向是會計。
可是由于會計經驗不足,沒有做賬報稅相關經驗,想進到正規企業的幾率很小,經過無數次面試失敗以后,一家韓資的電子廠意外給老公拋來了橄欖枝,讓老公去做物流主管。
這一次老公的運氣不錯,法人長看中老公在海馬地毯10多年倉庫工作經驗,親自面試通過,早八晚五,周休2天,繳納五險一金,工資4000多。
干了3年多,公司部門調整,物流部門撤銷,劃歸業務部,給老公兩個選擇,要么去業務部負責發貨,要么去車間做生產管理。
老公最終選擇了去振動子車間從事管理工作,但偏偏這個車間的業務不太景氣,老是處于虧損的狀態,干了2年多,公司幾次開會,說如果持續虧損就將這一車間關閉。
恰巧在這時候,公司銀漿車間進行內部招聘,崗位是技術兼生產管理,要求在公司工作5年以上。之所以內部招聘,是由于公司為了節省成本,想把現在職的韓國人換成中國人,這樣工資可以大幅度降下來。
老公又順利應聘成功,不禁喜出望外,這個崗位技術含量高,輕易不會換人,也就意味著更穩定。豈料事與愿違,原來在職的韓國人,不想回韓國總公司,因為回國后各項補貼沒有了,收入大打折扣,于是對老公各種刁難。
老公苦撐了3個月,好不容易把韓國人熬走了,剛剛松了一口氣,沒想到3個月以后,韓國人又過來出差,就賴著不走了,聯合另一個韓國的領導來整老公,讓他去車間干工人。
眼瞅著沒有堅持下去的必要了,老公只能辭職,辭職前去找相關領導,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領導各種陰險,說我們又沒有讓你失業,只是給你調整了工作崗位,不接受是你自己的問題。
最后,他們給老公多支付了一個月工資,老公在工作了5、6年之后,又變成了失業人員。
這一次失業,韓國人與老公,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起因在于公司各種頻繁的部門變動與調整,造成一個飯碗,兩個人來爭的局面,弱勢的一方,只能做炮灰,在韓資企業,韓國人的地位,普遍比中國人高,老公失業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4、老公失業這半年,又經歷了各種挫折,盡管有了之前的受挫經驗,這次淡定了不少,目標也很明確,但想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卻無比艱難。
43歲,在很多企業看來,都覺得年紀太大了,但對于一個男人來說,40多歲正是年富力強的年紀,而且上有老下有小。考慮到孩子馬上要外出求學了,也不用再接送了,老公這次就想著多掙點,找個加班的工作也無所謂。
可是一圈找下來,有幾家也開出了6千多的工資,最多的干了一個多月,都沒能干下來。原因是累得受不了,基本一個月無休,每天下班也沒有固定的時間點。
也有不少韓資的企業,面試后通知去做生產或倉庫管理,但開出的工資,大多差強人意,每天12小時,周休1天,工資也就6000左右,很多還要入職3個月以后才給交保險,好一點的是入職一個月以后,即使交也是按最低基數,給交公積金的公司少之又少,要交也是最低基數,一個月賬戶只有幾百塊錢,聊勝于無。
我是做財務兼人資工作的,對這方面懂得相對多一點,總體來說,威海的很多企業,還是非常不正規,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按照相關規定,員工入職當月,就應該為其繳納保險,并且保險的繳費基數,要按照員工的工資水平來定。
去年開始,社保費改由稅務機關代收,目的就是約束企業,繳費工資要與稅務系統的應付工資水平相對應,如果二者差異較大,稅務系統會預警并對企業進行追查處理。
我不知道那些按最低基數繳納甚至不繳費的公司,是如何規避這一點的,還是膽子夠大,后臺夠硬,即使預警了也可以擺平?
2、任何企業,不得拖欠員工工資。
這一點相信很多員工也都知道,但很多公司,都規定了工作不滿7個工作日不予結算的霸王條款,這還是好的,像我老公遇到的老賴公司,干上一個月不付工資的也不在少數。
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注意保留在職證據,向勞動仲裁部門舉報,這種情況,勞動仲裁正常都會敦促企業按規定全額支付;但遇到老賴公司也沒有辦法,勞動仲裁沒有權利強制其執行,只能到法院打官司,對于普通的工薪階層來說,有幾個人耗得起這個時間與精力?
3、每天工作12小時,嚴重違反勞動法。
在勞動法中關于加班時間的問題有明確規定:
勞動法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由于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后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按照我這些年招工的經驗,對于那些外來務工者,他們出門在外,就想多掙點錢,如果嚴格按照這個規定,即使每月加班36小時,按照1910的最低工資標準計算,那么只能掙到2、千塊錢,對于他們來說,都是不能接受的。
其實他們還是希望每天上足12小時,多掙一點錢寄回家,可是即使周休1天,一個月全都如此,一個月下來,工資也不會超過6000,在物價如此高的當下,實在是太低了。
4、很多時候明明是公司原因導致員工失去工作崗位,但公司還是各種暗箱操作,拒絕給員工出具證明,辦理失業領取失業金,因為這個證明一旦出了,就意味著公司原因導致員工失業,需要支付相應的經濟補償金。
這里要說明一點,想領取失業金,必須公司出具證明才能辦理,因此員工想要實現這一點很難,都被公司卡在了這一點。
這里,也給大家科普一下經濟補償的支付標準:
1、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2、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 *** 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3、上述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且這里所說的工資,包含津貼及年終獎金等很多方面。
企業需要給員工支付經濟補償的條件:
1、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無十二個月的限制。
2、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支付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準發給經濟補償金。
3、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支付經濟補償金。無十二個月的限制。
4、經濟性裁員,支付經濟補償金。無十二個月的限制。
5、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企業解除勞動合同的,支付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準發給經濟補償金。
6、用人單位以暴力、脅迫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導致勞動者辭職的,用人單位應支付經濟補償金。
7、用人單位破產或者解散,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
可是真正又有幾個人能拿到呢,因此失業的日子,壓力與煎熬倍增。
————————————————————————————————————————————
總體來說,威海在這些政策的執行及監察力度方面,還是有很大欠缺,也就導致了很多不正規公司的存在,使員工的利益不能得到根本保證,與一些大一點的城市根本沒有可比性。
正是這樣的就業環境,導致了威海這些年人員流失越來越嚴重,招工越來越難,如果企業招不到員工干活,還會留下來嗎?沒有企業支撐,城市何談發展?
我比較幸運,在一家日資下屬公司上班,中國的總公司在上海,因此威海公司的很多制度都是參照上海的,相對比較規范:
社保按照工資水平交:員工加班按照小計工資支付小時加班費,遠遠高于1910;每月工資按時發放,從不拖欠;員工即使入職幾天后離職,也會正常支付工資;由于公司原因導致的員工離職,我們會按照相關規定,足額支付經濟補償金。
我很佩服我們總經理的經營理念:我們要按照規定,正常承擔所有的費用支出,如果公司還有盈利,那就繼續開下去,如果虧損,那就沒有開下去的必要了。
但現在很多公司的老板,即使有再多的利潤,也會瘋狂壓榨員工,鉆各種政策的空子,不會多給員工一分錢。個人覺得,這樣的老板,目光非常短淺,這也是公司員工頻繁流動的根本原因,一個留不住員工的公司,又何談發展?
最后,希望老公能早日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不再承受失業的煎熬,其實我們的要求很簡單,穩定一點,每周能休上1天,一個月能掙上5、6千,加班也無所謂,這樣的要求,高嗎?
大家現在的工作都怎么樣,還滿意嗎,歡迎一起來分享。
哈工大威海校區保研率
27.2%。
哈爾濱本部的保研率最高。據不完全統計,哈爾濱工業大學本部的16個學院的綜合保研率為27.2%。如果考慮到部分學院數據異常,以及特長生專項、支教團、補償計劃等專項,哈工大本部的真實保研率應該在30%左右。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的保研率難以推算,目前可觀察到的保研率有如下幾個學院:土木與環境工程學員41.7%,經管學院21.3%,自動化學院27.1%。據此推斷,哈工大深圳校區保研率應該在20%至30%之間。
關于本次威海市補償標準和山東威海天然氣初裝費標準的問題分享到這里就結束了,如果解決了您的問題,我們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