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現代刑事訴訟理念
- 2、程序正義與結果正義
- 3、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
- 4、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各自是指什么?
- 5、程序正義與實質正義
現代刑事訴訟理念
1、刑事訴訟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訴訟效率三個。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 (1)懲罰犯罪是對國家刑罰權的賦予,保障人權是對拆滾野國家刑罰權的規制。(2)當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發生沖突時,犯罪控制模式往往選擇懲罰犯罪,正當程序模式則往往選擇保護人權。
2、法律主觀:刑事訴訟法 的基本理念如下 刑事訴訟 的基本理念 (一)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 懲罰犯罪是對國家 刑罰 權的賦予,保障人權是對國家刑罰權的規制。
3、無罪推定原則是現代刑事訴訟程序的核心理念之一,強調在法院依法判決確定有罪之前,應視被告人無罪。這一原則源于18世紀意大利思想家貝卡利亞的論著《論犯罪與刑罰》,后逐漸在歐洲各國及全球許多國家被采納,并在憲法或刑事訴訟法中得到法律化。
4、證據裁判原則,作為現代刑事訴訟的核心理念,猶如證據法律體系的基石,對于司法人員的證據意識提升至關重要。這一原則的核心主張是,所有的定罪量刑都必須基于確鑿的證據,而非其他猜測或臆斷。在全球范圍內,證據裁判原則被廣泛接受,許多國家的刑事訴訟法中都有明確的法律條文予以保障。
5、不告不理原則是現代各國訴訟法所普遍確立或實際執行的一項重要審判原則。我國刑事訴訟法雖然沒有明確規定不告不理的審判原則,但從其有關規定可以看出,如果沒有人民檢察院提起的公訴和自訴人提起的自訴,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進行審判;對公訴和自訴沒有指控的罪行和人員,人民法院也不得進行審判。
6、一事不再理原則作為一項古老的訴訟原則一直延續至今,是基于現代刑事訴訟功能的多元化取向。刑事訴訟的價值目標不僅僅要懲罰和控制犯罪,而且應保障人權。國家權力的行使不應以損害公民的個人權利作為代價,同時應兼顧程序的經濟性。
程序正義與結果正義
程序正義與結果正義是法律領域中兩個重要的概念,它們對于維護社會公正和法治秩序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程序正義的內涵與價值 程序正義是指法律程序本身應當具有公正性和合理性,能夠確保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到充分的保護。
在刑事司法領域,程序正義與結果正義常常相互交織。 當兩者發生沖突時,我們通常優先追求結果正義,確保實體法的公正執行。 程序正義旨在防止不公正的判決,涵蓋實體判斷,如檢察院的逮捕決定以及非法證據的排除。 非法證據,如刑訊逼供和非法搜查,其排除規則旨在維護實體正義和確保公正判決。
我堅信程序正義的重要性超過結果正義。程序正義確保在統一的規則下,大多數案件能夠獲得合法的結果。其根本目標仍然是實現結果的正義。 法律程序作為一門學科,自成體系后,獲得了獨立的靈魂,能夠自我演化(我稱之為進化)。
結果正義是最終追求的目標,它關乎最終決策或判斷的公正性和合理性。結果正義確保的是 Output 的公正,即最終決策或結果符合公平、合理和道德價值觀的要求。程序正義則是實現結果正義的重要手段和保證。它強調的是過程的公正,即在做出決策或判斷的過程中,必須遵循公正、公平和透明的規則和程序。
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
法律在實現正義的過程中,區分了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兩個層面。 實體正義是相對的概念,其實現依賴于程序正義的貫徹執行。 程序正義在法律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為解決糾紛和沖突提供規則和程序;二是確保糾紛解決過程的公正性。 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之間存在內在的統一性。
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程序正義為實體正義的實現提供了保障,只有程序公正,才能確保實體判決的公正性;而實體正義的實現又反過來促進了程序正義的完善,通過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優化法律程序,提高司法效率和質量。
法律在實現正義的過程中,區分了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兩個概念。 實體正義是相對的,其實現依賴于程序正義。 程序正義在法律中的作用,一方面是為了解決糾紛和沖突提供規則和程序,另一方面是確保解決過程中的公正性。
在法律領域,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是維護公正的兩個重要方面,它們共同支撐著法治的平衡。 程序正義強調的是公正的過程,而非結果。它是通過嚴謹的訴訟程序、公正的程序性權利和義務,確保實體法的權利義務得到公正執行。 程序正義確保的是過程的透明與合理,使每個參與者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存在。
程序正義重要性大于實體正義。“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和“遲來的正義為非正義”。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前者強調的是程序正義的重要性,后者就是一種特殊的程序非正義,即正義來得過于遲緩而造成的非正義,實際上也是強調程序正義的重要性。
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各自是指什么?
1、程序正義,常被稱為“看得見刑事訴訟中程序正義的正義”,源自于英美法律傳統中的一句著名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這句話強調刑事訴訟中程序正義了裁判過程的公正和法律程序的正義,相對于裁判結果和實體結論而言。
2、程序公正是指在司法過程中,確保各方當事人訴訟權利得到平等和公正對待的一套規則和程序。它是司法公正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區分司法機關與其他部門處理案件方式的關鍵特征。程序公正的實現,依賴于法律制度的建立,確保司法活動按照既定程序進行,從而促進實體公正的實現。
3、程序正義強調的是法律程序的公正性,而實體正義則關注的是法律結果的公正性。程序正義的內涵與重要性 程序正義是法律程序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法律程序的設計和實施必須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
4、不準確地來說,事實正義是結果正義,程序正義側重于審理程序的合法,如排除非法證據等等。前者意味著有罪必究。
程序正義與實質正義
1、法律分析:法的正義分為實質正義和程序正義。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
2、法的正義分為實質正義和程序正義兩種方式。實質正義關注的是法律內容的公正,確保法律的規定能夠體現社會公正和倫理道德的要求。這種正義強調法律的目的是為了規范社會關系,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在實質正義的視角下,法律應當與社會的生產力相協調,推動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從而實現社會的整體利益。
3、實質正義是由美國法學家羅伯特·M·柯亨在《實質正義的概念》一書中提出的概念。而程序正義則是由美國社會學家馬克·費恩曼在其著作《程序團毀正義:社會和道德的維護》中首次提出的理論。
4、法律中的正義概念分為實質正義和程序正義兩種。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條,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全國和地方人民代表大會由民主選舉產生并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也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并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暫無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