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給大家聊聊關于異地搬遷政策補償標準,以及人口遷移補償標準?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錄
人口遷移補償標準?
房屋拆遷補償,是按照人口和住房面積一起綜合考慮計算的。
具體補償費用如下:
拆建單位依照規定標準向被拆遷房屋的所有權人或使用人支付的各種補償金。
(1)房屋補償費,用于補償被拆遷房屋所有權人的損失,以被拆遷房屋的結構和折舊程度劃檔,按平方米單價計算。
(2)周轉補償費,用于補償被拆遷房屋住戶臨時居住房或自找臨時住處的不便,以臨時居住條件劃檔,按被拆遷房屋住戶的人口每月予以補貼。
(3)獎勵性補償費,用于鼓勵被拆遷房屋住戶積極協助房屋拆遷或主動放棄一些權利如自愿遷往郊區或不要求拆遷單位安置住房,房屋拆遷補償費的各項標準由當地人民 *** 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和國家有關法律政策加以確定,拆建單位必須嚴格執行,不得任意更改。
煤礦塌陷區村莊異地搬遷有什么政策?
作為煤炭資源大市,煤炭經濟在拉動我市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土地沉陷、房屋斷裂、村莊搬遷等一系列嚴重問題。目前,全市因采煤共沉陷土地31600畝,有8個鄉鎮、45個行政村的126個自然村沉陷,涉及12439戶44396人。如何妥善搬遷安置沉陷區村民,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礦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市征遷辦按照市委、市 *** 的要求,把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與永煤、神火兩大集團協調,將沉陷區村莊搬遷安置與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相結合,因地制宜,多模式搬遷安置村民,探索出了沉陷區村莊搬遷安置的新機制、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有力地促進了我市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一、內強素質,外樹形象,著力加強征遷隊伍建設搬遷安置工作能不能做好,關鍵在于征遷隊伍的素質和能力。市征遷辦把加強征遷隊伍建設,提高征遷人員素質,作為做好采煤沉陷區村莊搬遷安置工作的首要任務來抓。去年下半年以來,征遷辦黨組針對征遷隊伍存在的散、懶、軟和業務水平不高的現狀,多次召開黨組會,研究制定了加強征遷隊伍建設的措施和辦法,提出了“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抓好班子,帶好隊伍;加強協調,搞好服務,以民為本,辦好實事”的總體思路,在廣泛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先后出臺了《征遷辦機關人員考勤制度》、《征遷辦機關人員學習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購買了指紋簽到機,嚴格考勤制度,實行一天四簽到,堅持用制度管事、用政策做事、用紀律管人,強化了作風紀律,增強了法紀觀念,提高了全體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機關工作效率。現在,征遷辦班子團結,風清氣正,干部職工的面貌發生了煥然一新的變化。二、加強協調,服務礦區,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征遷辦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穩定為己任,積極為永煤、神火兩大集團搞好服務、排憂解難,為煤礦企業發展創造了安定和諧的良好外部環境。針對商丘市 *** 2008年下發的商政閱[2008]73號文件的部分條款比較籠統不利于操作,在執行中出現了一定難度的實際情況。征遷辦積極與永煤、神火兩大集團及各有關鄉鎮協商,在充分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永城市 *** 出臺了永政辦[2010]1號《永城市人民 *** 辦公室關于印發永城市執行商丘壓煤村莊搬遷補償和土地復墾辦法補充規定的通知》文件,進一步細化了具體條款,便于了文件的執行,既保障了村民的合法權益,又解除了企業生產發展的后顧之憂,受到了兩大集團領導的肯定和贊揚。三、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多模式搬遷安置村民根據各采煤沉陷村莊的實際情況,采取多模式安置沉陷區村民。一是在城市規劃區建設高標準的經濟適用房小區,讓沉陷區村民進城居住;二是采取村民“自治建房”模式,在鄉鎮建設高標準的居民安置小區;三是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就近規劃、集中建設大型中心村。這三種搬遷模式的推進,加快了沉陷村莊搬遷安置進度,提高了小區的規劃標準及村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現“民生花苑”小區一、二期工程已經完工,可以安置村民1740戶,約7000人,原居住在東西城之間“塌陷區綜合治理一期工程”范圍內的城關鎮村民6月份即可遷入居住;演集鎮天齊小區一期工程,規劃安置的280戶居民房屋主體已全部建成,有部分居民已遷住,二期工程正在啟動建設;陳集鎮安置小區已于2009年9月26日舉行了奠基儀式,現正加緊施工中;雙橋、劉河兩鄉提前搬遷沉陷村莊的試點工作正在有序開展。至目前,全市已妥善搬遷安置46個自然村、5229戶、17338人。四、做好 *** ,化解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由于河南省 *** 從未針對采煤沉陷區村莊搬遷補償工作出臺過具體的政策和文件,我市一直是參照河南省人民 *** 豫政[1989]113號文件的征地補償標準執行的,因搬遷補償標準相對較低,造成眾多村民和企業不能及時妥善地搬遷安置,引起村民經常 *** ,特別是老城北關眾多企業(簡稱“八大公司”)更是聯合 *** ,嚴重地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市委、市 *** 領導多次批示,要求征遷辦切實做好協調處理工作。“八大公司”是計劃經濟時代設立的企事業單位,大多已停產倒閉,職工下崗,生活困難。對此,征遷辦高度重視,召開了由永煤集團和 *** 企業職工代表參加的 *** 協調會議,經過幾個月的積極協調和不懈的辛苦努力,終于使兩方就有關問題達成一致意見。通過對“八大公司”、市皮革廠、康嘉醫院等一批積壓多年 *** 案件的成功調處,有效的化解了基層矛盾,避免了可能發生的越級 *** 事件,維護了永城社會穩定的大局,受到了市委、市 *** 領導的表揚,贏得了企業和群眾的稱贊。下一步的工作中,征遷辦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創造性的開展工作,把難事辦成、好事辦實,讓百姓滿意,讓社會放心。
異地搬遷后,沒有農村的家、農民的生產生活了,該怎么辦?
異地搬遷也好,易地搬遷也罷,都是為了解決一些農村地區群眾的生產生活難題,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搬遷對象應該是“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地方,這樣的地方要么不適應從事農業生產,要么不適宜人類居住,多地質災害、多疾病等。
對于這些地方搬遷后,基本上是不會存在要回原來的居住地從事農業生產和生活的情況了,搬遷后的生活主要靠就地園區務工或者外出務工來維持。那么為什么有人會提出異地搬遷后,沒有農村的家、沒有農民的生產生活這樣的問題呢?
在一些地方,落實異地搬遷政策時,存在超范圍搬遷的情況,就是將原本不需要通過搬遷的人給搬遷了,這些被搬遷戶搬遷之后,還想過著原來的生活,住原來的房子,從事農業生產生活,那么這種搬遷應該是不成功的。
異地搬遷時,搬遷戶與當地 *** 應該是簽訂了舊宅基地騰退協議,這個也滿足農村“一戶一宅”的原則,按照協議,農村原來的老房子應該是要有償騰退的,可也面臨著現實問題,就是農村的老人們普遍不想離開農村的家,還繼續耕種土地,特別是原來的房屋尚能居住的情況下,因此很多搬遷戶都不樂意對舊宅基地進行騰退。
對于這個現實問題,每個人的想法不同,說句實在的話,現在有幾個人是通過種地來養活一家人的,除了當地有特色的產業,有成規模的產業,可話又說回來,既然有產業支撐,那么當初就不應該搬遷,也就不屬于搬遷對象。對于搬遷后,老人還想在農村繼續種地的,可以考慮建設農業生產用房,而舊宅基地按照政策騰退享受有償補貼,這個補貼所得資金或許是大家種地好多年也賺不到的。凡是都要考慮長遠,老人逝去后,下一代還會回到山里種地嗎?如果不會,那個時候沒有了有償騰退政策,自己的房屋倒塌后,同樣是什么都沒有了。
搬遷前后的生活主要來源沒有多大的變化,沒有搬遷之前,很多人出去打工一年回一次家,家里的地也沒有耕種,或者只有老人在耕種。搬遷之后,要么就近打工,要么外出務工,但孩子上學、看病等生活條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時異地搬遷房都有很大的政策優惠,錯過了這個機會,自己奮斗好多年也不一定買得起一套房子。
關于本次異地搬遷政策補償標準和人口遷移補償標準?的問題分享到這里就結束了,如果解決了您的問題,我們非常高興。